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稻渔综合种养技术要点与效益分析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稻渔综合种养技术是曲靖市马龙区促进农业绿色发展的一项重要举措。技术核心在于充分利用光、温、水、肥等自然资源,实现种植和养殖生态化、高效化、一体化发展。本文结合曲靖市马龙区实际,重点对技术要点与效益进行了阐述。
  关键词:稻渔;综合种养;技术;效益
  曲靖市马龙区紧扣打造“绿色食品牌”,按照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稳量促渔、提质增效的发展理念,因地制宜集成推广稻渔绿色综合种养技术,改变粗放经营、单一增产增收模式,实现了田巧用、水合用、肥药少用,生产、生活、生态共赢。
  一、技术要点
  1.田巧用。按照利于鱼、利于稻、利稻鱼共生的原则,综合选择交通便利、保水保肥,排灌方便、环境无污、集中连片,且设施建设相对完善的田块。在栽种前,科学完成田间工程建设。一是渔沟、渔溜(坑)开挖。在整田前采用挖机开挖渔沟、渔溜(坑)。开挖出的土,可放置在埂边,用来种植蔬菜、玉米等。沟、溜面积占田块面积的5%—8%。根据田块形状及走向距田埂3—4米开挖深0.8—1米深渔溜,根据多年的养殖经验,渔溜深挖有利于抵抗干旱。与渔溜相连通开挖“井”、“十”、“一”字形宽80CM,深50CM的渔沟,同时加高、加固田埂,加高至0.6米,加宽至1.2米,并锤打夯实。二是合理设置进排水口及防逃设施。进排水口根据排灌方便而设置,一般在田块的相对两角。在田块的进排水口均安置孔目为1CM金属丝制成拦鱼栅,防止鱼儿逃跑。三是搭建喂养通道。在田埂与渔溜之间搭建通道,便于投饵,通道必须做到安全稳实。
  2.水合用。一是要保持稻田水位不低于7CM,并根据水质及水位加注新水,使水质新鲜、嫩爽。二是秧、鱼、水协调。5月上旬完成水稻移栽,移栽前在沟溜边做好安全标记,边际要合理密植。5月下旬至6月上旬,对鱼沟进行疏通清理,待水稻返青后于6月10月前完成鱼种投放。鱼种规格为300克左右的建鲤及200克左右的丁桂,每亩投放25公斤。鱼种放养前用3-5%的食盐水浸泡鱼体10分钟,以减少鱼病害的发生。在放入稻田前需少量多次向盛鱼种的器皿里加入田水,使运输水温与稻田水温相差应小于3℃,待鱼种适应且无异常反应时,将鱼种缓缓放入鱼溜,让其自行游散。三是要勤管理。巡田时要仔细查看鱼的活动及吃食情况是否正常,进排水口是否通畅、田埂有无损害及漏水,水质水位是否正常、拦鱼栅是否稳当及堵塞等,如有异常要及时处理。
  3.肥药少用。一是在栽秧泡田前,每亩田施用发酵腐熟的猪尿粪3吨。二是按照“定质、定量、定时、定点”的原则,人工投喂破碎、浸泡过的玉米、麦子等粮食谷物,先做饵后做肥。三是按照“預防为主、积极防治”的原则,根据水温情况,适时进行饵料挂袋防治鱼病,禁止使用抗生素和禁用鱼药。同时要做好水蛇、水鸟、田鼠等天敌的防治。如给水稻施药,需每田块分时分区(即:把一块田分作一个、二个或多个区,先施一个区,次日或隔日再施下一区)选用高效、低毒药物进行施用。四是适时收、减投入。抓住 9月下旬及10月上旬稻谷收割时节及中秋、国庆佳节进行捕捞销售。捕捞时先撤干田水,将鱼驱赶至鱼溜里,用网兜捕捞,在捕捞的过程中需注意,尽量减少鱼体的伤亡。也可根据情况,放养在暂养塘及田里,适时销售。
  二、效益分析
  1.生产方面。经过测产样板区内平均每亩稻谷产量为512公斤,因样板设在素有“渔米之乡”美誉的张安屯街道,其土质好、环境无污染加之又是稻渔米,稻谷品质好,早早被深加工企业订购,稻谷售价在4.5元/公斤,每亩稻谷产值在2304元。经测产平均每亩稻渔产量为61.1公斤,稻鱼售价为30元/公斤,每亩鱼产值为1833元。稻鱼综合种养产值总计为4137元。每亩稻鱼成本即:稻种、机耕、人工、田间工程建设等成本总计为1432元(如下表),因鱼种由政府补助,不计入其中。剔除成本后稻渔综合种养产值为:2705元。
  2.生活方面。经过样板示范,带动发展稻渔综合种养面积达1.4万余亩,优质稻产量达6720余吨,优质渔产量达440余吨,实现稻鱼产值4000余万元。“稻因渔而优、渔因稻而贵”,稻渔综合种养,实现一地双收,一水两用,提高稻、渔品质,提高经济效益,稻渔绿色生态种养确保稳粮促渔,提质增效,大大提高农民种粮的积极性,促进粮食安全生产。
  3.生态方面。稻渔综合种养实现了一水两用,一田多收,水稻为鱼提供栖息场所,鱼粪便为水稻提供所需营养,同时摄食田间害虫卵子、杂草等,减少农药、化肥的施用量,节约了生产成本及劳力。经当年及以往多年的示范样板监测,平均可减少30%—50%的农药、化肥施用量。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87249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