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三学期制”改革现状分析与实践思考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王国栋 贺耀勇 刘一荻
摘要本文对我国高校“三学期制”改革现状进行了梳理和总结,指出目前“三学期制”为高校所带来的诸多优势,在总结和分析“三学期制”高校实践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了高校“三学期制”改革所面临的问题和建议。
关键词高等学校 三学期制 现状分析 思考
中图分类号:G420文献标识码:A
高校学期制是指高校采取某一种学期划分方式来组织教育教学的一种管理模式,是现代高等教育教学管理体制中的一项重要内容。目前全国高校仍然普遍实行二学期制。自上个世纪90年代以来,国内有部分高校开始实施与欧美国家学期制相对同步的三学期制,如上海工程技术大学1985年就开始施行“三学期制,工学结合”的培养模式,上海大学早在1994年实行三学期制,北京大学、复旦大学、南京大学、中山大学、①山东大学等高校,也相继实施了三学期制的教学管理模式。②
1 现状分析
三学期制是指把一学年分成“两长一短”三个学期,在保持原有总教学周数和假期基本不变的前提下,压缩原来的两个长学期的教学周数,并将压缩后溢出的教学周数进行整合,组成一个短学期,形成“两长学期+短学期”的学期制模式。③该模式依据短学期的教学模式不同可以分为“两长学期+暑期学校”、“两长学期+学习实践型学期”和“两长学期+工作学期”三大类。据调查,目前我国实行学期制改革的高校有50多所,大约占到国内高校数量的3%。
(1)实施学校层次方面:目前实行“三学期制”的高校既有著名院校,也有普通院校;既有办学历史悠久的老学校,也有近年新设立的或新独立的地方院校;既有沿海发达地区的高校,也有内地甚至比较偏远地区的高校;既有综合性大学,也有普通的职业院校。
(2)学期时间设置方面:春季学期基本上从2月中旬左右到6月底,由原先的20周变为18周;夏季学期基本从7月初到8月初,为期一个月左右;秋季学期基本是从9月中旬到1月份,也由原来的20周调整为18周左右。夏季学期的长度主要根据各地的气候特点因地而异,有的安排在暑假前,有的安排在暑假后,但总上课周数和假期天数基本不变。
(3)课程内容安排方面:长学期主要安排全校公共必修课、学科专业必修课、专业限制性选修课等课程教学工作,大力减少原有实践、实验和选修课程的比重,将这些课程调整到短学期,教学内容、教学时数也相应进行缩减和改变。短学期课程设置主要有两类:一类为全实践型课程;另一类是学习与实践结合型课程。有的高校在寒假也安排一定的训练或强化性课程,暑假则做适度的调整。
2 “三学期制”的优势
三学期制的学期制改革,给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注入了活力,同时可以弥补二学期制所固有的诸多不足。它不仅仅是教学时段的简单划分,而是高校教学内容和管理制度的重构。④
2.1 构建高校多元课程体系,实现课程结构整体优化
三学期制要求对现有课程结构进行调整,精减一些陈旧、冗长的课程内容,去除一些过时的课程科目,在短学期增开一些动态、新型、多样的短期课程,如学科前沿性专题或讲座式课程,让学生了解前沿,拓宽视野。同时,每年的短学期也可增设一些社会实践型、学术研究型课程等,以此提高学生实践能力、动手能力和科研能力等。通过调整和重构课程设置,促使高校课程结构体系更为灵活、多元,实现整体优化,以适应社会发展和学生的需求。
2.2 促进学生自主、创新学习,实现理论与实践教学统一
三学期制度及其选课体系,已成为目前大多数高校普遍实施的学分制的良好补充。在短学期开设选修课,可以扩大学生选课的范围,实现跨校、跨院、跨系进行选修,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培养他们自主学习和创新的能力,促使他们在知识、经验与能力结构方面由单一化向多元化发展。短学期开设实践类课程,为学生开展多种社会实践和参与课题研究提供了空间和时间的保障。另外,学期的缩短也有利于促使学生从学期伊始就进入积极、紧张的学习状态,在客观上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2.3 缓解教师教学与科研时间冲突,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实行三学期制,教师可以相对灵活选择教学时间,从而有更充分、整段的时间从事教学研究和科研,也有更多的机会参与国内、国际学术交流和研讨,开展国内外合作研究。原有课程的课时减缩之后,促使教师深入研究所授课程,去掉或删减过时、冗余的课程内容,把课程的精华内容和前沿内容传授给学生。⑤而且,课时缩减也可能导致工作量的减少,为完成应有的教学工作量,教师必须主动、努力地开设一些新课程,这也需要教师必须更积极地获取学科前沿信息,主动更新自身知识、能力结构,不断提高教学和科研素质。
2.4 优化学校教育资源配置,提高学校办学效益和水平
三学期制,解决了二学期制因时间紧张而造成的教学资源相对紧张问题,可以利用三学期的优势充分利用学校、社会优质教育资源,开放办学,充分挖掘和发挥高校师资潜力。短学期中,可吸纳国内外的优秀教师、专家学者跨学校进行学术交流、授课与讲座,为学校的教学与发展注入新的活力,也可与社会、行业建立广泛且长期的合作关系,建立校内外实习和实践基地,充分利用校内外教育资源,提高学校人才培养的质量与办学效益。此外,学期制改革后,学校课程总量增加,每日课程内容更为丰富,课时安排更为紧凑,能使学校师资、教室、实验室、科研设备等各种教育资源得到最大化利用。
3 问题与建议
3.1 观念和认识的不深入导致“三学期制”在部分高校中流于形式
要实现高等教育管理部门、高校领导、高校教学与人事管理机构、教师和学生等全方位的观念转化,充分认识和理解学期制变革的重要意义和价值,才能使改革过程短、平、快,并且取得预期的效果。许多学校不顾学校实际情况照猫画虎,片面理解学期变革内涵,生搬硬套,容易导致学校管理秩序混乱或变革流于形式,最终导致变革无效甚至产生负面的影响。
因此,变革前要针对学校的具体情况,聘请专家细致缜密地调查研究,制定变革方案,有规划地执行。必须正确分析和估计实施学期制变革带来的教学管理新问题,在保障教学有序的前提下,逐步建立教学管理新秩序,提供高效优质的教学管理服务。
3.2 “三学期制”变革导致课程设置的混乱,导致“不伦不类”的课程体系
课时的压缩、教师对课程研究的不深入都可能导致课堂教学内容的不完整;培养方案的调整、课程设置、课时数、选修课、实践课、实验课的比例等内容都需要进行科学的论证,否则可能导致课程设置的混乱,影响到学校人才培养的质量和效率。
“三学期制”变革的实质是课程设置、课程内容的深刻变革。学校要注意统筹规划、合理构建课程体系,开设出更为灵活、多元、丰富的课程,不断完善和优化课程体系。在选课过程中还应注意指导学生处理好社会发展需要、学科需求和个人兴趣之间的关系,使学生能够真正从学期制变革中获益。
3.3 配套管理与“三学期制”改革对接的滞后性引发一系列问题
三学期制变革必然影响到学校管理的方方面面,如校历制度、学分制、选课制、教师考核与评价制度,教辅人员工作与休假制度、学生学习与学籍管理制度等一系列教学管理制度的配套变革,一定要使相关的管理制度和配套措施同步加以落实,才能保障学期制变革能够顺畅、有序地推进,取得实效。否则,因为各项制度的不匹配或匹配滞后会引发管理上的许多问题。
3.4 教师的教学和科研水平不能尽快适应三学期制对教师能力的需求
教师必须主动地去适应教学变革,主动地更新自身的知识和能力结构,不断进行教学研讨和科研能力的培养,才能适应三学期制对教师能力的要求。因此要加强教师教育培训,可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等多种方式,不断提高教师的科研和教学素质;利用短学期,举办各类教学研讨和科学研究,从各个层面、多种形式提高教师的科研和教学能力。
3.5 短学期教学效果值得担忧,学生对教学实践活动易流于应付
据厦门大学针对全校师生进行问卷调查的结果显示,短学期中出现师生上课积极性低,学生出勤率不高等问题,许多外来讲座也可能出现 “水土不服”的现象,一些跨文化差异和情感因素,导致本校教师、学生由开始的新鲜感及兴趣而慢慢转变为心存疑虑而丧失积极性。⑥
很多学校在短学期安排学生实习,但几万人的学校学生同时投放到社会上,势必会出现区域实习岗位的紧缺,因此,很多学生便在开学前随意找个单位盖章应付了事,短学期因此变成二学期制中的“暑假”。
当然,实施三学期制改革,从教学理念到具体实施还存在诸多困难和问题,除了文章第三部分提到的问题外,还有许多管理的问题需要考虑,如短学期中学生实习实训单位的供应问题,对现行教学秩序、教学习惯的适应性问题,各类大型统一考试的时间对接问题等等。因此,只有进行充分的论证和研究,制定详细的改革方案和策略,作好充分的准备之后,才能着手实施三学期制改革。
注释
①陈红艳,江春容.中山大学9月正式推行三学期制[N].羊城晚报,2009-05-01.
②靳国庆,周景春,孙立海,宋辉.关于高等学校实行三学期制的几点思考[J].现代教育科学,2006(2).
③钟义红,张慧兰,林桂娟.高校推进三学期制改革的探索与思考[J].江西理工大学学报,2007(5).
④王明华.我国高校三学期制改革的特征及其思考[J].太原师范学院学报,2007(6).
⑤陈德海,刘政,罗家国.高等教育转型期再议大学实施“两长一短”三学期制[J].现代教育科学,2008(1).
⑥游家兴,连晓轩,张丽薇.三学期制运行效果问卷调查与教学建议―以厦门大学为例[J].问题探索,2009(1).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8/view-107099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