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新时期国家大学科技园建设与发展思路探讨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 国家大学科技园是新时期国家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特色高等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探索国家大学科技园在新时期背景下建设发展模式与路径,本研究通过查阅文献、实地走访调研和专家讨论研究等方法,从国家大学科技园的运营现状、新时期发展要求以及发展对策等多个方面进行分析讨论,旨在为我国国家大学科技园的未来发展提供参考依据。
  关键词 國家大学科技园 新时期 发展
  Abstract The National University Science Park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the national innovation system in the new era and an important part of the higher education system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In order to explore the development mode and path of the National University Science Park under the new era background, this study, by consulting literature, field visits, research and expert discussion, analyses and discusses the operation status, development requirements and development countermeasures of the National University Science Park in order to provide reference for the future development of the National University Science Park in China.
  Keywords National University Science Park; the new period; development
  1 国家大学科技园的发展情况分析
  1.1 我国国家大学科技园的发展现状
  1.1.1 现有发展模式
  国家大学科技园从参与主体角度分析主要有三种:学校和企业联合、政府支持为主、开发区主导。清华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等属于学校和企业自发形成,并形成校企产业化一条街的链条效应;位于武汉光谷的东湖高新科技园属于政府支持,武汉大学、华中科技大学等高校在这一地区内合作建立研发孵化平台。从高校数量和发展模式方面,国家大学科技园发展模式分为:一校一园模式、多校一园模式、多校多园和虚拟大学科技园等几大类。南京鼓楼国家级大学科技园属于多校一园模式,而聚集了53所国内外知名院校的深圳虚拟大学,属于虚拟大学科技园模式。
  1.1.2 大学科技园取得的成绩
  国家大学科技园的发展,培育了一大批高新技术企业完成孵化,推动了高校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加快了地方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对于高校、企业、政府等都带来了极大的好处。对于高校来讲解决了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的问题,激发了广大师生创新创业热情;对于企业来讲,不断享受优惠的孵化政策,更是寻找高校人才、科研资源,提升企业的竞争力的良好途径;对于地方政府来讲,与高校之间开展合作推进区域科技、经济创新,扩展了新的税收渠道。
  国家大学科技园是高科技企业培育壮大的重要载体之一。一大批经过孵化培育的科技型中小企业“毕业”,成为行业的领军企业或创新创业中坚力量。截至2018 年底,浙江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西溪园区)累计创办科技孵化企业1700 多家,其中科技孵化企业1100 多家,累计培育毕业企业404 家,累计培育高新技术企业203家,诞生了像每日互动(个推)、木链等17家上市企业。
  国家大学科技园是高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职能发挥的重要平台。资料显示,目前我国建立的高校大学生科技创新创业实习实训基地中,近70%是由国家大学科技园创建。截至2018 年底,浙江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西溪园区)创业园累计创办各类大学生创业企业611家,累计就业人数 6000 余人,其中浙江大学等高校创业实习人数3000 余人。
  国家大学科技园服务地方经济发展,为地方经济创新驱动发展提供人才和智力支持。国家大学科技园直接推动了高校与企业之间人员、技术、资本等创新要素的流动与整合,为区域产业经济的发展提供原动力。如桂林电子科技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推动阿里巴巴广西LBS运营服务中心、广西东盟技术转移中心以及园区入驻企业开展各种形式的校企合作,吸引企业与校内专家开展科技合作,实现双赢。
  1.2 我国国家大学科技园存在的问题分析
  园区体制机制不健全,考核机制落后。国家大学科技园管理模式存在多头管理现象,严重制约了大学科技园的市场化发展动力。考核方面,国家大学科技园认定和管理办法颁布于2010年,时至今日其很多考核指标已经不再适用。且高校对大学科技园的主要考核指标是以每年向学校上缴利润的多少为主,无法正确引导大学科技园各类功能的实现。
  成果转化难度大。目前,我国高校和科研院所的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率不到30%,而一些发达国家的转化率则高于我国近1倍左右。对大多数高校而言,科技成果转化组织实施并没有制定独立化、规范化、市场化的管理机制,成果转化过程一旦遇到市场环境变化等突发问题时,其风险难以控制,导致许多有市场前景的项目在转化过程中失败。另外,成果转化基金配套缺失,投资备案流程冗长,产业投资专业服务人才缺乏,也是造成成果转化困难的重要原因之一。
  创新创业服务体系不完善。目前大多数国家大学科技园能提供的服务无外乎两大类:企业入驻和孵化企业物业管理。国家大学科技园向企业提供孵化场地,而企业管理、信息咨询、知识产权服务、科技金融以及孵化基金等一系列“全生命周期”服务体系尚未形成,与众创空间、孵化器、加速器等创新载体之间尚未形成全链条孵化的可持续发展模式。   国家大学科技园跨区联动发展困难。国家大学科技园积极走出去,实施跨区联动战略对地方经济发展和科技园自身创新能力提升,都具有重要意义。但是,当前国家大学科技园跨区联动往往只有只有政府和大学科技园两个主体,这两类主题受体制机制影响,集聚和整合市场有关资源的能力较弱,导致跨区联动发展困难。
  2 新时期我国大学科技园建设发展面临形势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要加强国家创新体系建设,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強化战略科技力量,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深度融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国家大学科技园在新时期,应理顺国家创新发展新思维,加强顶层设计,强化功能定位,回归本质,全面贯通体制和机制,服务创新创业,探索发展管理模式新思路。另外,面向市场经济,在经济发展新常态环境下,积极探索政府、高校及企业协同发展机制。着力构建科技园发展新模式,实现平台服务功能延伸,探索可持续发展道路,打造专业化、品牌化、国际化、区域协同化发展路线。
  3 新时期我国国家大学科技园建设发展对策探索
  3.1 加强顶层设计,回归本质,聚焦功能定位
  国家大学科技园需要从政策层面进一步强化国家大学科技园的发展地位、赋予其更大发展空间、发挥好示范引领作用。欧美等一些发展较早、较快、较完善的大学科技园,早不再注重从外面招募企业和项目入驻,而开始注重从大学内部寻找项目孵化或是从园区已有企业中二次裂变孵化。我们更加需回归大学科技园发展本质,以高校为依托,深挖高校的综合智力资源优势、技术资源优势以及社会影响力资源优势,搭建多功能立体化产学研结合提供支撑的平台和服务。
  3.2 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建立政策保障体系
  一是要充分发挥地方政府引导作用,完善相关的扶持政策。对国家大学科技园孵化器的用人制度、分配制度、考核激励制度以市场化为导向进行改革,不断培育高素质的职业化、专业化、市场化管理团队。二是要探索体制机制改革,创造更加灵活的市场化机制。探索体制机制改革的前提就是要以市场为出发点,以结果为导向,以盈利为目的,建立园区市场经济运营管理机制。三是建立和完善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利益分配机制,大胆探索科技成果挂牌交易、作价入股等成果转化方式,赋能科技成果金融属性,全方位调动高校、教师、企业以及资本方的积极性。
  3.3 强化高校学科人才优势,加快产学研一体化,促进科技成果转化
  学科建设是高校核心竞争力的核心指标,高校应当统筹学科发展和大学科技园的发展。利用高校人才和技术优势,挖掘重点实验室、学院、技术联盟等资源,强化科技成果转化和产学研合作能力。一是充分依托学校重点、特色学科,发挥学科优势,结合高新技术和新兴产业的发展动态,为国家大学科技园提供新的增长极;二是鼓励更多管理咨询学科投入到应用中,促进科技咨询服务业、科学普及服务业发展;三是从制度上保证跨学科研宄的可能,打破院系、学科壁垒,鼓励不同学院、不同专业交流,促进知识的整合、学术交叉点的形成。
  3.4 营造创新创业氛围,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一是加强已经孵化成功的“毕业”企业和在孵企业之间的联系,增加“毕业”企业会对国家大学科技园在孵企业有反哺的功效;二是建立科技化、商业化、全球化的创新目标,培养大学生敢于创业、勇于尝试的创业精神。注重创新创业人才社群建设,发掘科技创新型创业人才,吸引国际人才回归创业;三是挖掘具有连续创业潜质的人才,在创业过程中给予宽松环境,允许试错,使之连续创业并最终成为企业引领者。
  3.5 完善标准化服务体系,提高科技企业孵化水平
  国家大学科技园服务体系的建立有助于园区建立科学的管理运行机制,提高大学科技园孵化效率。一是建立健全标准化服务体系,提升高新技术企业孵化质量,协同知识产权交易中心和技术交易大市场等平台,打通高校知识产权和企业技术需求通道;二是完善大学科技园的第三方中介服务体系。科技园可以设计有效的管理办法,鼓励引入社会化的科技中介服务机构,组织和动员科技中介人才等专业技术力量,为入园企业提供优质服务;三是建立多元化的融资渠道。由国家大学科技园牵头作为合作方,建立“泛高校”投融资联盟,为企业提供便利的金融服务平台,降低园区企业的创新创业成本。如浙江大学于2018年12月成立“浙大紫金创业投资联盟”,为创业项目提供投资、融资、担保、并购等各类服务,并推动浙江省股权交易中心浙大科技板正式开板。
  3.6 培养特色新兴产业,服务地方社会发展,建立优势产业集群
  国家大学科技园承担着培养特色新兴产业,服务地方社会发展的重任。一是要立足于高校优势学科,培育新兴产业,强化学科交叉型产业融合发展。将园区的主导产业定位与所依托大学优势学科紧密结合,在细分行业市场做出特色,培育更多隐形冠军,加快形成地方特色产业新的增长点和竞争优势;二是要建立若干产业领域集群,形成重点支撑产业领域。在各个产业集群平台上,集中一批高度专业化和竞争性强的中小型企业,形成良好的竞争机制;三是要调动当地政府积极性,寻找搭建与高校相适应的培育平台。将国家大学科技园的学科研发优势、技术孵化优势,与地方产业转型升级和新兴产业培育的需求相结合,强化校地合作,让“政府—高校—企业”三者协同发展。
  3.7 制定品牌输出战略,强化区域合作,探索国际化战略布局
  “品牌”是第一生产力,规模化扩张是品牌(下转第13页)(上接第8页)溢价和价值输出的最佳体现。如清华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在向外地辐射扩展中,注重自身品牌管理模式、运营理念、平台服务和资源整合的软辐射扩展,目前其在全国建有的分园数量位居全国高校第一。其次,加强大学科技园与地方政府、高校和其他社会投资主体的联动,多点开花多点联动,形成区域辐射效应。此外,建立国际创新合作资源网络,创造国际化合作联系,依托国际技术创新优势和集聚优势开展国际研发合作,探索国际化战略布局,从而增强国际创新竞争力。
  017年资助项目
  参考文献
  [1] 夏英,张勇.大学科技园历史、现状及未来趋势[J].成都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7.23(4):105-108.
  [2] 方斌.现状、模式与问题:国家大学科技园建设探析[J].文教资料,2016(5)(总第709期):101-103.
  [3] 朱北意.国家大学科技园运作模式及机制之分析[J].大学科技园,2006.27(3):44-47.
  [4] 熊叶,蔡毅.起步阶段大学科技园面临的重要问题探讨[J].高教研究,2010(8).
  [5] 李林,曹文华.中国大学科技园管理模式问题研究[J].重庆大学学报,2008(5).
  [6] 姚伟坤,姚凯,赵超.大学科技园跨区辐射发展的三方模式研究[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6.30(l2):43-46.
  [7] 马焱.国家大学科技园运行模式研究[Z].上海交通大学硕士论文,2014.
  [8] 杜洪涛.国家大学科技园建设和发展的政策研究[J].公共政策,2014(6)(总第348期):104-109.
  [9] 明星.清华科技园:园区产学研创新读本[J].中关村,2012(05):32-34.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8/view-1478124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