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析高职教学从“教师中心”到“学生中心”的转变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进入21世纪,各国教育开始将视角转向“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1]。“以学生为中心”教学模式的特点在于:强调教学的目的是要让学生学会做事、学会学习,因此,学生是信息加工的主体,是知识和方法体系的主动建构者,如果学生没能通过学习构建起自己的知识内涵体系,则教学就没有效果;教师是课堂教学的组织者、指导者,是学生建构自己知识和方法体系的帮助者、促进者。也就是说,“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重视学习活动中学生的主体性作用、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重视学生面对具体情境建构起自己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思维能力。显然,这种能力的培养更有助于帮助学生适应未来的社会现实。
然而,现实是绝大多数高职教师都是在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下成长起来,并习惯于再以此去教育自己的学生。“以教师为中心”教学模式的特点在于:教师是主动的施教者,教学活动中教师主要是把自己掌握的知识通过讲授的方式传授给学生;而学生是知识的被动接受者,主要是课堂的听课人;教材是学生的唯一学习载体和主要学习内容。这样的教学形式,对于认知能力尚不成熟的中小学生而言是必要并且有其合理性的。对于高职学生而言,高职阶段的学习目的是为他们毕业后尽快适应职业岗位做准备的, 教师会什么教什么,学生只能被动接受地学,显然不能很好地帮助他们适应日新月异的社会变化。
那么,我国近年来快速发展的高职院校,如何适应新形势,把教学从“以教师为中心”转变为“以学生为中心” 呢?这需要教师、学生、教学管理者三方面共同努力才能实现。
一、 教师的转变
教师作为教学活动设计者和组织实施者,在教学模式的变革中无疑是最关键的因素。只有教师从教学理念、教学设计和课堂管理方式上进行改变,才能真正实现“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并达到预期教学效果。
(一)教学理念的转变
近年来随着高职生源状态的变化,使得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受到空前的挑战,并迫使教师开始关注学生的学习基础和学习效果,但 “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真正落实,还需要高职任课教师首先抛弃“以教师为中心”,“我会什么就教什么”的教育教学理念,从教学目标、课程内容和课堂角色定位上确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
“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下,教师的教学目标观念应从一味追求传授知识的数量,转向重视学生的学习效果,强调在学生学有所获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可能多的解决问题的方法、技能和知识。在课程内容上,教师应从“我学过什么就教什么”转向从学生的认知基础和发展需要出发,从专业对应的职业方向和工作岗位、工作任务的需求出发,优化筛选课程内容。在课堂角色定位上,教师应把自己从课堂的主讲人转变为学生学习的帮助者、促进者、指导者。
教学理念的转变,对高职教师自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高职教师自身必须主动适应社会的快速发展和要求,不断学习新的教学理念、教学方法以及行业职业的新理论和新技术,积极参与专业实践活动,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实践能力和教学能力。
在教师教学理念转变的过程中,要避免认为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上不存在老师讲课。实际上,根据具体的课程内容,有些是需要教师先把自己掌握的知识分享给学生,打开学生的探究视野和思路;有些需要学生探究后,教师加以指导、总结或说明,使学生的学习收获更加系统和完善。
(二)教学设计的转变
教师的教学理念一定是体现在教师进行课程准备的教学设计之中的,教学设计既包括教学内容的优选、编排,也包括教学方法的设计郝一洁 , 兰 芳:试析高职教学从“教师中心”到“学生中心”的转变 湖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9年第2期 第32卷第2期
1.教学内容设计
“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内容的设计需要教师从“基于知识存储的课程体系”向“基于知识应用的行动体系”的设计转变(姜大源)。教学内容设计应该从原来的依据教材,吃透内容进行讲授设计,转变为以职业能力培养为重点,与行业企业合作进行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开发与设计,并努力使课程体现专业的职业性、实践性和开放性。
每一门课程内容的设计应具有针对性和适用性。教学团队应根据行业企业发展需要和完成职业岗位实际工作任务所需要的知识、能力、素质要求,优化设计教学内容,并为学生可持续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课程内容的组织要遵循学生职业能力成长由简单到复杂的基本规律,以实际工作任务完成的工作过程为依据整合、序化教学内容,科学设计由易到难的学习性工作任务。努力实现教、学、做相结合,理论与实践一体化。
2.教学方法设计
教学方法设计一定要坚持行动导向的原则,做到“学生中心,能力本位,任务载体,自主学习”。应重视学生在校学习与实际工作的一致性,有针对性地采取工学交替、任务驱动、项目导向、课堂与实习地点一体化等行动导向的教学模式。
特别需要注意的是,“行动导向”原则下,教师设计的学习任务或学生活动是要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引导学生自主思考,主动寻求解决问题完成任务的方法,而不是被动地在教师要求下配合教师完成教学任务的互动形式。教师可以根据课程内容和学生特点,灵活运用案例分析、分组讨论、角色扮演、启发引导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积极思考、乐于实践,提高教学效果。
当前知识和技术日新月异,坚持“行动导向”教学的最终目的在于使学生能够从基于显性技能和知识习得的基础上获得敢于面对挑战、自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隐形能力。
(三)课堂管理方式的转变
管理好课堂是教学活动顺利开展的前提。课堂管理包括物理环境管理和人际環境管理。
物理环境方面,除配备教学必要的设备和设施外,教室的座位设计和布置也要发生根本的变革。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室一般是讲台在最前面,方便所有的学生随时面向教师并听讲,学生只与教师进行目光接触和交流,学生的座位是以固定的形式纵横排列。“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室,除具有特定功能的实训室外,大多数教室学生座位的安排应能随时变换或组合,不固定桌椅,便于学生之间开展讨论和探究。 人際环境管理方面,“以教师为中心”的课堂上,教师是主体,学生是客体,教师是权威的主讲人和课堂的引领者,学生是被动的听课人,师生关系和同学关系都比较简单,学生也少有质疑和讨论。教师的课堂管理主要在于要求学生安静、认真听课记笔记即可。“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上,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变成了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帮助者、促进者,教师的教学活动围绕着帮助学生学会学习展开,调动学生学习兴趣、启发学生探索思考问题,组织和帮助学生开展问题的讨论并解决问题,以使他们构建起自己的知识和能力体系。这就对教师的课堂管理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从笔者的教学体验看,要做好“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管理,一是班级学生规模要适度,一个班最好不超过40人。二是要适当地进行分组管理,充分发挥学生小组的自我管理和自我组织学习的作用。
二、 学生的转变
上高职以前,学生经历了十几年的传统教学法, 现在实行“以学生为中心”的行动导向教学模式, 需要学生主动去设计行动方案, 寻找答案, 很多学生不习惯、不适应, 不知道自己该做什么、说什么[2]。而且,高职阶段的学习和中学相比课程门数多,内容多,概括性强、实践性强,同时,高职学生已是成人,学校对学生的管理也不再像高中那样实行“保姆式”管理,而是管理相对自由、松散。这对习惯于中职或高中阶段教学和管理模式的学生而言,必须要从学习目标、学习方式和学习习惯上进行转变。
(一)学习目标的转变
学生学习目标要从为考试而学转变成为提升素质、学习技能以适应未来的社会竞争而学。高职阶段的学习是学生从中学向社会过度的阶段。和中学直接以考出好成绩为目标相比,高职阶段的学习目标应该定位于为进入社会做准备,培养过硬的职业能力和形成良好的职业素养,为人生发展打基础。以此为学习目标,学生就要积极主动拓展自己学习的深度和广度,既注重积累知识,也注意锻炼自己的实践技能、培养自己的专业特长。
(二)学习方式和习惯的转变
学生的学习习惯要从依靠教师和教材,转向主动规划自己的学习。
中学以前的学习一般都是紧扣教材和高度依靠教师安排学习的时间和进度。中小学阶段,学生习惯于在固定教室里的固定班级上课,有了问题随时可以找老师,老师也对学生作业的完成情况抓得很紧,还会随时关注学生的学习状态。学生有意无意地形成了对教师和教材的高度依赖。
高职阶段的学习,不仅学习的内容从深度和广度上,大大增加,从学习方式上也不再像中学那样始终有教师陪同和关注。而且高职阶段学习的教材只能算是一门课程的主要参考用书,甚至有些最先进的技术和知识根本就没有教材。因为高职学习主要是为了帮助学生适应未来的社会工作和生活,所以,虽然大多数课程教师都指定有教材,但实际上,完成出版周期的教材内容通常会有一定程度的滞后性。同时,高职教育阶段一般没有强制学生上晚自习也没有固定的教师辅导答疑。因此,学生必须要充分发挥能动性,主动积极地学习,尤其是要对所学的专业有好奇心,不断地思考和提出问题,带着问题去寻找解决办法,包括向教师寻求帮助和自己利用网络平台各种途径解决问题。
三、教学管理者的转变
笔者这里所言的教学管理者主要指高职院校包括教务管理以及其他为学生服务的行政管理机构。
(一)管理理念的转变
对于学校的管理者而言,首先要把管理理念从“管理学生”转变为 “服务学生”。学校一切工作都应从为了学生成才的目标出发,积极引导学生从中学时代有学校教师严格管理的“他律”转到大学时代学校管理相对松散的“自律”。管理者也可以定期或不定期地到学生中搜集意见,从学生的视角评价和改进学校的教学管理工作。
(二)创新教学管理制度,制定和建立支持“学生中心”的教学政策和激励机制
一是从教学评价制度上,引导教师以关注学生学习效果为教学目标,而不是以完成教学任务为目标,鼓励教师积极开展工学结合、行动导向的教学设计和实施。二是鼓励教师积极创新多元化的学生成绩的评价制度。根据高职生学习自觉性偏低的状态,传统的期末一考定成绩的课程成绩评价方式已经非常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和能力,更达不到理想的学习效果。因此,教师必须结合课程和学生的特点,制定能够鼓励学生不断学习的过程性成绩评价办法。
(三)营造有利于“学生中心”的教学环境
传统“教师中心”教学模式下,教室只要有固定的座位、黑板或者投影就可以开展教学活动,甚至一个教室可以容纳很多的学生。“以学生为中心” 的模式下,教学环境要有利于学生开展小组探讨和个人自主学习,班级规模不宜太大,以笔者教学体验,班级规模应不超过40人,同时,教室应该采用活动桌椅并提供相应的网络资源和环境支持。
(四)为教师教学理念的转变和教学能力的提升提供培训和交流的机会
由于现有的高职教师都是传统教学模式下成长起来的,因此,虽然他们意识到“学生中心”教学模式的重要性,但并不是短时间,就能具备相应的能力。因此,高职院校有必要为教师提供进修学习的机会,以帮助高职教师尽快实现“学生中心”教学设计和实施能力的提升。
[参考文献]
[1]朱 欣. “以学生为中心”教育理念的历史审视与价值定向[J]. 现代教育管理,2012 (4):6.
[2]郝一洁. 行动导向教学法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湖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5,28(3):88.
Abstract:Many countries have begun to shift their educational perspective to the “student-centered” teaching model since the 21st century, especially in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To truly realize the “student-centered” teaching, school education must change from three aspects: teachers, students and teaching management.
Key words: teaching reform; student-centered; initiative learning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8/view-1482059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