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浅谈主题背景下幼儿生成活动开展的的指导策略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在幼儿园课程改革的各种尝试中,人们越来越清晰地认识到幼儿的学习是一个主动获得经验的过程。然而回望日常实践,发现更多的还是有机整合多个活动,教师为主的现象依旧很明显。《指南》中明确指出“幼儿是通过直接感知、实际操作和亲身体验来学习的”,基于幼儿这样的学习特点,在主题背景下幼儿生成活动开展中,教师可以给予哪些支持性策略成为思考的重点。笔者从实践出发,结合大班主题《中国娃爱家乡》背景下幼儿生成活动造家乡美丽之桥的建构过程,梳理在活动前、活动中、活动后拟采用的各指导策略,发挥幼儿“主体性”的价值。
  关键词:生成活动  指导策略  主题背景
  中图分类号:G61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9)03(a)-0109-02
  1  关注生成阶段:源于幼儿的兴趣需要和真实的生活经验感受
  主题背景下幼儿新的游戏建构需来源于幼儿在主题开展中某一兴趣需要和真实的生活经验感受。在生成阶段教师应注意去倾听幼儿,了解幼儿关注的热点、焦点、疑点问题,来自幼儿发现的问题,能更好地引发幼儿探索的兴趣。
  1.1 策略一:让敏感话题成聚焦点
  国庆节过后孩子们陆续开始描述杭州老十景后,我们发现杭州的很多景点里带有着很多桥,于是孩子们决定要来搭建杭州的桥。
  1.2 策略二:让共同兴趣成探索点
  孩子们开始准备造桥了,桥有很多,我们要造什么样的桥?一天童童带来了一座木质的钱江大桥,这一下引起了孩子的兴趣:“老师,这和我们要造的钱江大桥很像,它中间的铁杆支架有什么用?它有几层,如果我们来造桥我们可以选择什么材料呢?”问题一下子引起了孩子探索的共鸣,也成为孩子即将再次走进钱江大桥仔细观察了解的开始。
  1.3 策略三:让易于操作成支持点
  幼儿的理解依靠直接行动,主动学习是一种意识与行为密切结合的实践活动。我们在设计时把幼儿在日常生活中直接感受、直接作用的事物作为源泉,倾听孩子需求成为最大的支持。
  2  把握建构阶段:支持幼儿以自主、多元的学习方式不断推进探索学习
  由兴趣激发出来的探索欲望势必刺激着幼儿以积极的情绪投入到自己感兴趣的探究中去,教师应该提供给幼儿空间、时间等支持,让幼儿以自主、多元的学习方式不断推进探索,让他们始终保持乐于探索、敢于探索的良好心态去丰富探索经验,建立起自主学习、主动学习、探索学习、合作学习的习惯和能力。
  2.1 策略一:材料支持——诱发幼儿的体验
  (1)材料的收集——由提供变收集。
  我们可以选择什么材料来造桥身呢?建构区的木头够不够用?面对一系列的问题,孩子们在互相商讨,他们按照自己的方式把寻求帮助的方法在纸上画了下来,并商定去收集。
  教师提供的材料带给孩子一定的困扰,很多时候也不一定适宜孩子的操作,由提供变收集,孩子们“走出去”的方式既解决了他们遇到的难题,也促进其社会性交往的发展。
  (2)材料的投放——从单一到多样。
  在桥建构过程中,除了幼儿收集的牛奶罐外,大家觉得灯管、奶粉罐也可以作为桥墩搭建所需品。随着兴趣的递增,孩子们常常会把遇到的困惑记录纸上,尋求同伴的帮助。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应支持孩子的决定,支持幼儿的建构,使幼儿在不断失误中积累经验,便于幼儿自主创新游戏。
  2.2 策略二:时间支持——跟随兴趣而推进
  在以往的活动中,孩子们什么时候?玩什么?一切似乎都由教师安排,但很多时候因为我们的权威我们的所谓按计划行事往往打破了孩子某一份专注,于是这一次大家一起来做计划搭建时间表,每一次搭建时做好登记,同时告知接下去还要做什么,便于后面伙伴继续完成。
  2.3 策略三:空间支持——鼓励幼儿的创造
  (1)“留白区”的运用——给予孩子自主创造的空间。
  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告诉我们,幼儿的智慧起源于与周围环境的相互作用,既然搭建有需求,那么空间支持这是首要。
  进入大班后,教室里多了一个角落“留白区”,空间的留白这是一种智慧,它赋予孩子更多的选择和时空。在孩子们提出所需后,我们进行了一次全班孩子探讨,是否同意让这个留白区暂时作为孩子们造桥的基地,在赢得所有孩子同意后,我们的“留白区”开始发挥它的另一作用。
  (2)“临时”场地的利用——合并暂时不需要的空间。
  桥身初步搭建完毕,但因孩子们选择的材料问题导致“留白区”的空间已经无法满足他们继续建构,大家决定暂时将留白区和小舞台空间合并,并把小舞台的空间缩小,借用他们的场地对桥身与地面的衔接做一建构,等完成后再归位。
  2.4 策略四:指导支持——鼓励幼儿的创造
  在孩子亲历体验过程中教师的指导是不可少的,但教师的指导是有讲究的,不是简单的约束,甚至是干扰和中断,要以适宜的支持性策略不断吸引幼儿发现问题、探究和解决问题,支持是一种行动、一种有效策略。
  (1)多元提供,让需求满足。
  以主题为背景,提供多元操作材料、拓展自主空间来支持幼儿的自主,让幼儿在自主中感受体验,在操作中满足需求。
  (2)鼓励表征,让操作深入。   鼓励幼儿大胆地以个性化、丰富的语言表征探索体验,在孩子活动过程中教师可以拍摄幼儿活动过程性的照片,充分展示他们的学习历程,伴随亲历体验探索的过程也是幼儿需要不断表征的过程。
  (3)隐退角色,让自由留白。
  教师应当摆正自己的角色,即以活動伙伴和指导者的姿态,热情参与,理性指导,教师尽量不直接(或少直接)干预,注意观察幼儿的表现(包括与环境、材料、同伴的互通,产生互动作用的方式方法),以了解幼儿的兴趣、需要发展状态,对幼儿的兴趣与需要以及表现,做出适宜的、及时的反应,提供适时的、适当的隐性指导与帮助,减少教师的约束,隐退老师的“角色”,让自由留白。
  3  绽放表征阶段:鼓励幼儿用不同方式大胆交流,在分享中促进再生成
  进入到这一阶段往往是最容易被老师所忽略的,为了让幼儿对自己的体验做一深层表达,我们可采用这些小策略,让孩子继续在自主创造中,感受被尊重,引发可能再创作的价值。
  3.1 策略一:交流经验,收获智慧
  由现象引出探讨——解决当下遇到的困惑。
  随着“桥”搭建完成后,石头哥哥拿着汽车在桥上行驶,可是就在他们反复玩的过程中,骆毅的一声“车子怎么总是掉下去?”“我刚才车在上面开也掉了,这桥不稳。”吴佳诺补充道。怎么来解决游戏中常遇到的这个问题呢?
  《指南》指出幼儿的语言能力是在交流和运用的过程中发展起来的,孩子们将遇到的真实困难与同伴进行交流,大家互相出谋划,用同伴的力量在解决当下遇到的这个困惑。
  3.2 策略二:多种呈现,分享快乐
  用问题引出方法——满足幼儿的需要。
  造好的桥可以怎么和同伴分享,我们造桥的经验如何告诉弟弟妹妹?于是有了一次展示与交流的准备。
  搭建一座桥等都是很小但很有意义的一件事,对于儿童一生的生存、学习、发展有着积极的作用。教师适时适宜地引导和支持性策略让幼儿自信地面对感兴趣的事物、觉得奇怪的现象、感到困难的问题,积极地调动思维与智慧去探索、发现、尝试,充分展示出他们的学习能力和创造潜能,锻炼与提升他们的多种能力。当然这些在活动前、活动中、活动后的指导策略随着孩子亲历体验式的深入一定还会有更多,我们需要在实践中慢慢积累经验,在这种预设和生成相结合的、相互联系的主题游戏活动中,逐步去拓展幼儿整体感知和主动学习的时空,让幼儿在已有经验的基础上不断通过意义建构,来整合、发展学习经验,促进整体发展。
  参考文献
  [1] 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解读[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2.
  [2] 秦元东.区域活动与集体活动关系的形态分析与演变趋势[J].幼儿教育,2008(21):26-29.
  [3] 顾荷英.生成课程的源泉是关注幼儿[J].上海教育科研,2010(11):90-91.
  [4] 罗颖琳.在主题活动中支持幼儿探索性学习[EB/OL].论文网,2010.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8/view-1482826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