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技术的环境伦理问题及其对策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 人工智能技术的快速发展已经改变了人类的生产生活及思维方式,其有关的伦理道德问题也得到理论工作者应有的关注。世界很多研究机构或科技企业对人工智能的发展进行了严格的伦理道德规范。面对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对生态环境产生的负面影响,本文试图从技术应用、环境伦理设计、技术管理、资源再利用、法律法规的制定与完善等方面给出应对策略。
关键词 人工智能技术;环境伦理;伦理规范;机器人
中图分类号 TP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708(2019)236-0138-03
近些年来,人工智能技术发展迅速。随着各国政府对人工智能产业的政策扶植及高新技术企业对人工智能加大投入,人工智能技术加速向社会生产生活等各个领域渗透,人们正逐步适应智能时代的巨大改变。在人工智能这场浪潮来临之前,世界各国的理论工作者保持对“人工智能”的高度关注,他们已开始不断思考和挖掘有关人工智能技术伦理问题或有关的哲学问题。
现代技术伦理问题的研究突出显现为滞后性,这一特征表现为技术的创新发展频频引发激烈的伦理冲突,而与此相关的伦理问题的研究还没有跟上,学术界还没有形成有关此类技术发展的伦理道德规范。当代技术伦理问题的研究避免了这种滞后性。类似人工智能对人类隐私的暴露,以及人工智能技术对生态环境的影响等问题,人类必须做到也能够做到问题的预设,发展人工智能伦理,实现人工智能技术与伦理的协同发展。
1 伦理规范:人类社会对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提出严格要求
在人工智能技术发展的早期,学者们就重视对人工智能技术发展提出伦理要求,美国科幻作家阿西莫夫就曾给出了著名的“机器人学三定律”。第一定律:机器人不得伤害人类;第二定律:机器人必须服从人的命令,但不能违反第一定律;第三定律:机器人必须保护自己,但不得违反第一、第二定律。[1]近些年来,人工智能技术发展迅速,深刻影响到人类生产生活的各个方面,如智能手机、头像门禁识别、医疗诊断、共享单车等。据英国《经济学人》杂志最新封面文章报道,随着机器人变得越来越智能化,社会需要制定一些规则,确保令机器人能够做出符合道德的判断,避免出现混乱。[2]为了适应新的科技发展形势,各国有关组织都十分关注人工智能技术的未来,对其发展提出了更为具体的伦理规范。韩国曾起草了《机器人道德宪章》,包括这样一些内容,如防止人类违法使用机器人、保护机器人获得的数据、保证人类能够控制机器人,并将道德标准设置进计算机程序等[3]。
为了给机器人的设计和应用提供指导方向,避免潜在危险发生,2016年4月英国标准组织(BSI)发布《伦理设计和应用机器人》,给不同类型机器人的研究和发展提供了伦理标准。2016年12月,IEEE发布标准文件《合伦理设计(第一版)》,针对通用人工智能(AGI)和超级人工智能(ASI)的发展提出了涉及八个部分的具体伦理要求。2016年全球著名的微软公司提出了人工智能发展的六大原则。2017年IBM公司也提出了人工智能发展的3个原则,针对其目的、透明性及技能提出了基本要求。
虽然各国有关组织和企业对AI技术的发展提出了明确的伦理道德要求,但是人工智能技术的伦理道德问题并没有随之解决,问题的复杂性在于,不断创新发展的人工智能与即将到来的“人工智能+”将会更广泛地影响着人类社会,人工智能技术的创新发展也将面临更深层次的伦理困境。本文将对有关人工智能技术的环境伦理问题展开深入分析。
2 忧虑:人工智能技术的环境伦理问题
我国人工智能技术起步晚,但发展迅速。与此同时,中国政府也在加快推进生态文明社会建设。中国的理论工作者理应关注人工智能技术与生态文明建设之间的关系,进一步明确而言,也就是厘清人工智能技术所涉及到的环境伦理问题。事实上,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将对生态环境产生很大的负担。
2.1 人工智能技术加速人类对自然资源的利用和消耗
当前,世界许多国家十分重视发展人工智能技术,并且已经开始研制并在各个领域开始试用各种功能各异的人工智能技术产品。这些新的技术产品作为技术人工物,是通过人类创造出来的“机器”或“科技黑箱”作为载体来模拟人类的智能,从而达到预期的目的。人工智能技术无法摆脱技术的自然属性,以人工智能机器人为例,它的研制需要从自然界索取不同的物质,经过多种复杂的程序,是诸多种材料、学科知识、技术的合成。人工智能技术在充分利用自然物性功能的同时,也改变了自然界物质本来的性质和状态。如此以来,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对生态环境会产生很大的影响。该技术的快速发展將加速人类对自然资源的攫取与利用,可能会使原本严重的生态问题更加恶化,如不加以规制,将对人类追求的环境伦理的持续性、人与自然协同进化等基本原则形成巨大的挑战。
2.2 人工智能技术产品的更新换代会造成大量固体垃圾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快速发展,“人工智能 +”将人工智能技术广泛运用到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实现了从理论到技术,从实验到市场的转变,智能家电、智能社区、智能交通等,人类迅速开启了智能生活的模式。但是,人工智能技术的创新发展加速了产品的更新换代,被淘汰的技术产品自然成为了固体垃圾,并且这些智能技术产品都由多种金属、非金属材料研制而成,其成分在自然界很难消解,会产生严重的环境问题。以智能机器人为例,目前根据应用领域有各种不同的机器人,如医疗机器人、水下机器人、家用机器人、农业机器人、军用机器人等等,由于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智能机器人的感知能力、思维能力和行为能力都会实现不断突破,也就实现了更新换代,被淘汰的机器人在不被回收利用的情况下自然就成为了垃圾。
2.3 人工智能机器人会挤占人类生存空间
人工智能技术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就是催生人工智能机器人,它可以代替人类从事很多繁重复杂的劳动。智能机器人的研制与生产已不是新鲜事物,人类需要关心的是,我们需要在哪些领域发展什么样的智能机器人。须知,智能机器人的大量生产与使用会占用人类大量的生存空间。以“助人吃饭机器”为例,早在80多年前它就已经出现在电影里,1936年美国上映的由卓别林主演的电影《摩登时代》,剧中有这样一个场景,资本家为了延长工人的劳动时间,减少吃饭时间,准备引进“助人吃饭机器”,卓别林被资本家命令试用该机器,结果证明该机器不可靠,且闹出了笑话。随着科技的快速发展,今天人类成功研制“助人吃饭机器”并不是难事,并且可以考虑把他用于医院解决病人吃饭的问题,而不是用来帮助普通人吃饭。即便如此,一定数量的“助人吃饭机器”被研制并投入使用,他们会与人类一起争夺本来就拥挤不堪的病房,挤占人类的生存空间。再比如,“监考智能机器人”的发明也存在类似的问题,大量“监考智能机器人”投入考场,他们会挤占学校教室的空间资源,考试结束以后,“监考智能机器人”的安置也需要消耗学校的教学空间资源。 2.4 人工智能技术的运用会破坏相关区域的自然生态环境
人工智能技术的运用总是以特定的载体出现,如功能各异的智能机器人,智能社区的建设,智能交通的建设,还有智能技术运用于森林生态环境的保护等项目,这些项目的建设都需要安装或使用智能技术产品这一载体来达到目的。而这些载体的大量安装和使用会对自然生态环境产生一定的破坏作用。以智能技术在保护森林资源的运用为例,一定数量的智能技术产品安装在森林的各个角落,会对动物的正常活动产生潜在的威胁,一定程度上会影响动植物的成长。从微观领域来看,智能技术产品在使用过程中所可能带来的电磁辐射、噪音等问题,也会破坏相关区域的自然生态环境。
3 人工智能技术产生的环境伦理问题对策
现代技术的快速发展已经渗透到人类生产生活的各个细节,使人类陷入到危险的边缘,再一次把人的尊严和价值问题推到技术伦理学的前沿,现代技术发展中的伦理争论反映着以往技术时代所不具有的敏感性、尖锐性和复杂性[4]。技术的发展不受规制,就会引发严重的伦理问题,人工智能技术也不例外。近些年来,有关技术产生的环境伦理问题得到不少学者的重视,人类应从多个视角找寻应对人工智能技术产生环境伦理问题的对策。
3.1 发展服务于环境保护的人工智能技术
近些年来,世界发达国家都在快速发展人工智能技术,中国也紧跟时代步伐,加快人工智能技术的投入与研究。科学家、企业家和政府都看到了人工智能技术的广泛应用前景。为了有效加强生态环境的治理,尽量避免工业经济发展对生态环境产生的负面影响,人类应该大力发展服务于环境保护的人工智能技术,换句话说,就是将人工智能技术运用于环保领域。科学家应加快人工智能技术对包括水资源环境、城市空气、市区噪音等方面有关生态环境的监控,推动人工智能技术在工业生产当中降低污染、减少排放等方面发挥积极作用,努力实现经济建设与环境保护的协调。
3.2 发展与完善人工智能环境伦理设计,加强对相关技术与产品的管理力度
科學家在准备发展某项人工智能技术之前,应完善有关技术的环境伦理设计,使技术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避免走“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设计者在设计时应保持对技术价值的敏感性,将道德嵌入其中,即“道德嵌入”,对智能系统进行道德训练,使其具备类人的道德推理能力,并利用机器学习算法投射使用者的道德偏好[5]。科学家应积极推动人工智能技术的标准化研究,提高产品或部件的普适性,从而提高人工智能技术产品的利用率,减少资源的浪费。此外,要加强对人工智能技术的管理,对每一个人工智能技术产品应设置唯一的识别码,且在其内部放置监控器,实现对产品进行实时远程控制,避免出现意外[6]。有关部门要提高人工智能技术行业准入门槛,确保技术产品在推向市场之前就达到可靠性的要求,避免不成熟的产品走向市场,又很快被淘汰,造成对生态环境的负担。
3.3 加强人工智能技术产品回收再利用的研究与实践,提高资源的利用率
近些年来,人工智能技术不断实现了创新发展,实现了产品的不断升级。新一代人工智能技术产品取代以往的技术产品,是因为新技术具有更智能且更强大的特征。人类该如何处置被淘汰的人工智能技术产品?旧技术产品就真的没有一点价值了吗?如何挖掘再利用旧技术产品的资源?进入21世纪,中国正在努力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追求可持续发展,加快构建生态文明社会。生态文明社会的建设强调要节约资源、充分利用资源。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科学家应加强人工智能技术产品回收再利用的研究与实践,提高资源的利用率。
3.4 加强人工智能技术的环境伦理规范,建立完善有关的法律法规
现代技术并没有单一地朝着服务于人类社会的方向发展。虽然大部分技术专家会自觉按照“造福于人类”的宗旨去从事技术实践活动,自觉抵制对社会有危害的技术行为,但是,还是会有少数分子为了私利敢于铤而走险[7]。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有禁区,人类到底需要怎样的人工智能技术?比如,到底要不要发展“助人吃饭机器”?吃饭是人类的基本需要,也是一种享受,何以受制于机器。在科技快速发展的今天,“助人吃饭机器”对于特定的病人可能有阶段性的需要,但它显然不是人类的普遍所需,也会与人类抢夺生存空间,不应该成为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方向。此外,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广泛应用,其无论如何也不应该成为破坏生态环境的“罪魁祸首”。人类应加强人工智能技术的环境伦理规范,建立完善有关的法律法规,使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严格遵循“造福于人类”这一基本宗旨。针对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需要一部具备最高法律效力的国际通用法,而各国在制定自身法律时不应与之冲突,都要严格遵循该法的标准。[8]世界各国及相关国际组织需要完善立法来进一步规范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与应用,促进人工智能技术与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这关系到人类的未来,也是全人类共同的责任。
4 结论
当今社会技术的权力在不断膨胀,越来越深刻地影响着人类。人工智能技术改变了人类的生产生活及思维方式。但是,必须要指出的是,任何技术的进步都是基于人类社会的发展需要及根本利益,背后的主体都是人类。人们在发展某项技术时,努力实现人类及其生存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决不能以牺牲生态环境作为代价。对人工智能技术的环境伦理问题及其对策的深入思考并不在于限制该技术的发展与应用,而是尽量避免其消极影响,凸显技术“服务于人类”的宗旨。特别要强调的是,人类要发展某项技术,必须在伊始就要充分考虑其可能存在的各种伦理问题,厘清该技术的发展方向,高度关注其未来。这既是人类对技术的负责,更是人类对自身未来的担当。
参考文献
[1]阿西莫夫.我,机器人[M].北京:科学普及出版社,1981:1.
[2]李欣.机器人也需要道德标准[N].现代快报,2012-6-5.
[3]李俊平.人工智能技术的伦理问题及其对策研究[D].武汉:武汉理工大学,2013:27-28.
[4]赵迎欢.高技术伦理学[M].沈阳:东北大学出版社,2005:67.
[5]闫坤如.人工智能设计的风险及其规避[J].理论探索,2018(5):22-26.
[6]郭建伟,王文卓.如何规避人工智能带来的伦理问题[J].人民论坛,2018(6):56-57.
[7]陈首珠.论现代技术之“美”与“丑”[J].前沿,2016(9):4-6.
[8]秦浩,王艳雪.浅谈人工智能技术的伦理问题及其对策[J].广西教育学院学报,2018(3):49-52.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8/view-1487393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