薄芝糖肽注射液临床安全性集中监测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目的:对薄芝糖肽注射液上市后的安全性进行再评价,为进一步观察该药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临床安全性用药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前瞻性研究方法,考察2016年12月至2018年1月应用薄芝糖肽注射液的患者1200名,采用随机数字的方法从中随机选取1000名建立观察表,详细记录患者用药信息及不良反应发生的情况,考察薄芝糖肽注射液在临床应用时的安全性,主要观察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1000例病例中,男性384例,女性616例,平均年龄(67.1±14.3)岁。发生药品不良反应2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0.2%(95%可信区间为0.15%到0.25%之间),无严重不良反应。本研究考察了药物不良反应与患者过敏体质、年龄、性别、用药因素的相关分析,经统计学分析,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与年龄、性别、用药因素没有显著想差异(P>0.05)。结论:薄芝糖肽注射液临床应用安全有效,不良反应轻微,发生不良反应与说明书相符,未出现与说明书不符的新的不良反应。
关键词:薄芝糖肽注射液;不良反应;临床集中监测
中图分类号:R9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2064(2019)11-0197-02
0 引言
薄芝糖肽注射液是由GCI菌株经液体发酵培养法制得的灵芝属薄树芝干燥菌丝体粉末中提取制得的灭菌水溶液,其组分为多糖和多肽,现代分子生物学和免疫学研究表明具有调节机体免疫功能的作用,对机体非特异性免疫、体液免疫及细胞免疫等均有促进作用[1]。临床用于进行性肌营养不良、前庭功能障碍、高血压等引起的眩晕和植物神经功能紊乱、癫痫、失眠症等[2,3]。薄芝糖肽注射液在临床中的应用范围不断扩大,为了完成薄芝糖肽注射液的再评价,我中心联合大连市第三人民医院对使用薄芝糖肽注射液的患者用药过程进行监测,并对患者的基本情况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进行统计分析,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
1 对象与方法
1.1 监测对象
监测2016年12月~2018年1月临床使用薄芝糖肽注射液患者1200名,采取随机数字的方法从中选取1000名进行统计分析。患者不限年龄、性别合并用药、疾病谱等特征。用药单量为2ml/次,或4ml/次,频次为每日1次。
1.2 研究方法
采用前瞻性研究的方法,监测过程中采用单盲方法,不干预医生正常用药,对每位患者从开始应用薄芝糖肽注射液时即建立观察表,在应用全过程中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出院时完成观察表,将结果录入到数据库。内容包括姓名、性别、年龄、民族、体重、过敏史、薄芝糖肽用药适应症、用法用量、用药疗程、合并用药情况、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等等。最终对数据库进行整理、筛选、统计分析。
根据主要目的和次要目的设定观察变量,相应的观察变量包括科室、病历号、床号、性别、年龄、民族、体重(kg)、是否为过敏体质、有无药物过敏史、临床诊断、薄芝糖肽生产批号、用药量(ml/次)、用药频次(次/日)、用药疗程(停止日期-开始日期+1)、静脉滴注合并用药数量、是否与其他药物混合输液、输液换组时是否冲管、药品明细、是否发生药品不良反应、不良反应报告表编码。
1.3 統计学方法
采用Excel2007录入数据,双人管理完成数据的初步清洗。采用PASS11.0,对样本量进行估算,并计算不良反应发生率的95%可信区间。采用SPSS20.0进行数据的深度清理,包括数据噪声处理,数据的探索,并完成统计分析。
2 结果
2.1 患者一般情况
共纳入患者1000例,男性384例,女性616例,平均年龄67.1±14.3岁。平均体重74.8±20.8kg,监测对象多为中老年女性患者,体重较高。民族大多为汉族。既往有药物过敏史133例,占13.3%。监测人群的临床诊断以冠心病患者居多,共217例,占21.7%,其次为高血压患者104例,占10.4%。详见表1。
2.2 用药情况
患者用药原因以预防和治疗综合治疗为主,以治疗为主要目的,适应症范围多集中在心脑血管和肾脏疾病。平均单次用量为3.7ml,平均每天1次应用,平均疗程8.8天。在薄芝糖肽临床应用中,口服合并用药最多,平均5.9个,静脉合并用药平均1.9个,肌肉和皮下合并用药最少,平均0.2个。详见表1。
2.3 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1)不良反应发生区间估算。1000例病例中共有2例发生了不良反应,故估算薄芝糖肽注射液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0.2%(95%可信区间为0.15%到0.25%之间)。
(2)不良反应发生特点。从2例不良反应发生特点来看,女性发生不良反应居多,发生不良反应与过敏性体质没有直接相关性。详见表2。
(3)不良反应发生与年龄的关系。从年龄上看,发生不良反应的人群中位年龄(72.5岁)与发生不良反应的中位年龄(67岁),二者的差别没有统计学意义(Wilcoxon=499251,P=0.543>0.05),所以年龄并不是不良反应的影响因素。
(4)不良反应发生与性别的关系。不良反应发生与否在性别方面没有显著性差异(χ2=1.249,P=0.264>0.05)。性别对不良反应发生没有显著性影响。详见表3。
(5)不良反应发生与用药因素的关系。采用非参数检验的方法对不良反应与用药因素的关系进行统计分析,从表4的结果来看,各用药因素对薄芝糖肽注射液不良反应发生均不产生显著的统计学影响(P>0.05)。详见表4。
3 讨论
本研究采用非干预性前瞻性研究方法,如实反映薄芝糖肽注射液在1000例患者的使用情况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1000例患者中发生不良反应共2例次,不良反应发生率为0.2%,(95%可信区间为0.15%~0.25%)。本研究中不良反应较轻微,均为皮肤及其附件损害,患者可耐受或停药后自行缓解。薄芝糖肽注射液说明书中不良反应表述为“偶有发热、皮疹等”,发生不良反应与说明书相符,未出现与说明书不符的新不良反应。
从人口学特征看,薄芝糖肽老年女性患者应用居多;用药群体内有13.3%有药物过敏史;临床适应症以心血管疾病和肾脏疾病应用居多;单纯治疗性应用占比较低29.5%;单次平均用量为3.7ml。对患者性别、年龄、过敏史、用药因素等发生不良反应的常见因素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显示,女性发生不良反应居多,与过敏体质没有直接相关性。不良反应发生在年龄、性别、用药条件等因素方面没有显著性统计学差异。
本研究采取的前瞻性的研究方法,如实的反映出薄芝糖肽注射液临床使用情况,综合上述研究结果,证实薄芝糖肽注射液临床正确使用是安全有效的。本研究中发生的2例不良反应与说明书相符,未出现与说明书不符的新不良反应。
参考文献
[1] 杨连梅.薄芝糖肽注射液临床研究进展[J].光明中医,2017(5):1528-1530.
[2] 孙仁山,陈晓红,李文维,赵丽蓉.薄芝糖肽的临床应用[J].时珍国医国药,2009,20(8):2101-2102.
[3] 郝晓菁,赵喜荣.薄芝糖肽注射液引发药物不良反应分析[J].临床合理用药,2015,8(10):106-107.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8/view-1488209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