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共享物流设备质量检测鉴定和标准化评级探索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标准化是共享物流建设的基础,也是要真正实现物流共享需解决的首要问题。可循环共用或重复使用的工程建筑周转材料为一种特殊的共享物流设备,文章展开探讨了其质量检测鉴定方法和标准化评级问题。长期以来,多次循环使用的周转材料缺乏统一评价标准,优质材料与劣质材料不易区分,市场劣币驱逐良币现象长期存在,造成了极大的社会资源浪费。针对周转材料管理,从存在的问题现状出发,探索周转材料标准化评级如何实现。
   关键词:共享物流;周转材料;重复使用;质量检测;标准化
     中图分类号:F253.9    文献标识码:A
  Abstract: Standardization is the foundation of shared logistics construction, and it is also the primary problem that needs to be solved to truly realize logistics sharing. The engineering construction turnover material that can be recycled or reused is a special shared logistics equipment. The methods of quality inspection and issues of standardized rating are discussed in the paper. For a long time, there has been no uniform evaluation standards for revolving materials, and high-quality materials and inferior materials are difficult to distinguish. The phenomenon of bad money drives out good in the market has existed for quite, which has caused great waste of social resources. In view of the management of turnover materials, this paper will consider how the standardization rating of turnover materials is realized based on the current situation.
  Key words: shared logistics; turnover materials; reuse; quality inspection; standardization
  1  背  景
     近年來,在政府扩大内需、调整振兴重点产业、加快新农村建设大背景下,安居工程,保障性住房建设工程,铁路、公路、机场等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工程相继展开,为工程建筑施工行业提供了庞大的内需市场。与此同时,我国的工程建筑周转材料共享租赁行业也因此得到了迅猛发展。周转材料指的是工程建筑企业能够多次使用、逐渐转移其价值但仍保持原有形态,又不确认为固定资产的材料。主要特征表现为能够多次使用并基本保持其原来实物形态。常见的周转材料包括贝雷片、钢管桩、钢模板、脚手架、螺旋焊管、型钢等。
     工程质量安全和成本控制是施工单位核心竞争力。然而,工程辅助设施的安全性和经济性往往是互相矛盾的,这是因为在工程辅助施工和临时工程结构中大量使用的周转材料尚没有成熟可靠的质量检测鉴定体系,且因没有建立电子标签档案导致无法批量性鉴定材料各项技术指标,在实际施工中只能为了安全性而牺牲经济性,无形中增加了企业的施工成本。而为了追求利润降低安全性指标,显然会给工程施工带来更高的风险,近些年发生的工程事故中不乏此类案例。随着国家对工程建筑业的不断调控与规范,建筑市场竞争日益激烈,施工企业对安全性和经济性控制需要进一步提高。因此,加强和建立周转材料检测鉴定体系,将成为工程建筑周转材料租赁行业的一项重点工作。
  2  研究现状分析
     目前,国内外对于周转材料管理方面的研究比较多,一些工程项目在特定情形下检测鉴定方法的研究也比较多,但将检测鉴定方法用于重复使用周转材料方面的研究文献并不多见,而且大多是对检测鉴定方法如模糊综合评价法在工程结构中的应用和影响研究,侧重在结构性能、质量安全性方面的检测和鉴定。
     在工程结构领域,目前我国经常使用的鉴定方法包括传统经验法、实用鉴定法、概率鉴定法等。孙小伟(2017)总结了现阶段常用的建筑结构检测鉴定方法,提出了每种方法的优缺点。尹建伟(2014)通过在电厂工程项目周转材料管理的应用实例,分析论述了采用周转材料调拨管理的流程、方法及其优点。于尧(2011)针对施工企业对周转材料的管理与核算上存在的问题,结合实际提出关于推销方法、价值管理与实务管理、闲置周转材料等方面的建议。黄晓萍(2014)论述了施工企业周转材料及其管理现状,并提出了加强施工现场周转材料管理的具体途径及方法。张涛等(2015)通过对某框架结构房屋火灾后的检测鉴定,检验了混凝土结构构件的火灾后检测鉴定方法的应用。郭小东等(2016)基于灰色系统理论和模糊数学,提出古建筑木结构灰色模糊安全性评估方法。陈志勇等(2013)提出使用“重力抗倾覆力矩与倾覆力矩之比”作为评判准则,从而进行结构体系分析、精细化建模、动力特性和水平受力性能分析。江涌(2015)分析了无损检测方法在钢结构焊缝中的应用现状,并研究了几种常见无损检测方法在钢结构焊缝中的应用。      综合以上研究情况,从当前研究现状与本文相关的问题研究来看,主要存在以下两个方面的局限性:
     第一, 现有文献对于施工企业周转材料的研究比较多,但大多是基于管理层面。
     第二,文献现有检测鉴定方法对于一些工程项目在特定情形下(火灾、地震等)的研究比较多,如模糊综合评价方法、神经网络法等,且多侧重在结构性能、质量安全性方面,未见用于重复使用的周转材料的相关理论和实证研究。
  3  周转材料标准化评级方案
  3.1  建立电子信息档案,加强仓储管理
   针对周转材料人工管理效率低,现场仓储管理混乱的问题,可以运用二维码技术,对每一件周转材料安装二维码标牌,在进出场环节通过扫描二维码对后台数据进行修改,可以记录材料的使用环境和使用时间,这样即可建立周转材料的电子信息档案,实现周转材料使用的可追溯性,还能给周转材料划分批次,便于统一管理。另外,通过对周转材料二维码的保护,也可降低周转材料被破坏的概率,在退还材料时也可保证材料归属准确性。
   目前主流的信息档案建立识别技术有二维码、RFID(射频识别)和GPS(全球定位系统)三种,二维码是用某种特定的几何图形按一定规律在平面(二维方向上)分布的黑白相间的图形记录数据符号信息,相比另外两种技术它的价格更低,但存储的信息量小,识别效率较低;RFID是一种无线通信技术,可以通过无线电讯号识别特定目标并读写相关数据,而无需识别系统与特定目标之间建立机械或者光学接触,它易于操控,可在各种恶劣环境下工作;GPS是卫星通信技术在导航领域的应用典范,能提供较高精度的三维位置、速度和精确定时等导航信息,但价格较为高昂。需要先评估周转材料价值和使用环境,综合评判采取何种技术手段用于建立电子信息档案。
  3.2  按批次对周转材料进行质量评级
     周转材料重复使用后的检测,与新出厂时相比,需要突出特性改变后的性能检验,如材料壁厚减少、腐蚀锈蚀、形变和焊接等对周转材料承载力造成的影响。针对同批次、使用条件相同的周转材料采取抽样检测的形式,通过符合国家标准的力学试验仪,得出检测件的强度、刚度等力学指标,并根据结果核定该批次周转材料的强度指标,判断该抽样批次的强度等级。
     以贝雷片为例,回收的贝雷片主要存在以下质量问题:(1)严重锈蚀:接触海水的贝雷片锈蚀严重,锈块成片状,且锈蚀深度较大,脱落后导致槽钢壁厚明显减薄,导致力学性能急剧下降。(2)普通锈蚀:在淡水区或陆地上的贝雷片锈蚀情况比较轻微,多为点状锈蚀且锈蚀深度浅,简单打磨除锈后即可见原有的金属光泽,对力学性能影响较小。(3)变形:槽钢在外力作用下发生塑性变形,表现为槽钢本体发生扭曲,或者整体矩形面发生翘曲,这种情况下很难再次重复使用。
     目前国家标准对贝雷片的评判标准只分为合格与不合格,而对于回收的贝雷片,一般通过简单的除锈后重新喷漆再二次使用,通过人眼无法准确判断其实际情况。而且贝雷片主要是通过槽钢焊接而成,结构复杂,对于其腐蚀情况的无损检测,只能做到局部检测,探头设计也比较困难。对同一批次、使用条件相同的贝雷片做5~10片抽样检测,通过符合国家标准的力学试验仪,得到检测件的强度、刚度等力学指标,并根据结果核定该批次贝雷片的强度指标,划分其强度等级。
     强度和刚度等特性的检测主要通过破坏性力学实验进行:将贝雷片按照实际的工作姿态安装到试验机上,施加载荷后,布置在关键位置的传感器检测特定载荷下的变形和应力状态,得到相应的参数判断该抽样批次的力学性能。根据标准化的目标和品质层次划分所需要的相关数据,设计力学检测、化学实验和其它无损检测方法。
  3.3  建立质量评估模型及评级标准体系
     施工单位租赁周转材料时关注新旧程度,实际是希望获得更好力学强度的材料,但在不同的使用场合可以运用不同强度的材料,这样才能达到效率最大化。有了周转材料电子信息档案和重复检测检验方法的基础,就可以打造质量评级标准体系,准确地给出每批次周转材料的强度等级,施工单位可以根据需要,以合理的价格获得出租方的材料。
     建立质量评估模型,采集待分析样本的多维度综合参数和状态,例如螺旋焊管的锈蚀程度、壁厚、使用环境、使用时间和历史承载状况等数据,再通过破坏性实验,得到样本的力学数据,如抗拉强度、抗压强度、抗弯强度、抗剪强度,通过模型建立两者之间的函数关系,对模型进行训练优化,最后可以在不进行大量破坏实验的情况下得出周转材料的质量等级,打造评级体系。
     首先,建立训练样本集,采集多维度综合参数和状态,包括裂纹分布、锈蚀程度、壁厚变化等量化数据,以及使用环境、使用时间、历史承载状况等非量化数据,作为模型的输入;
     其次,通过破坏实验,获得一定样本的力学数据,如抗拉强度、抗压强度、抗弯强度、抗剪强度,以此作为预测模型的输出,将输入参数和状态归一化形成多维特征向量,对模型进行训练。
     最后,基于以上步骤建立标准化评级体系,对周转材料在不同的使用环境、使用年限等情况下划定质量高低和优劣状态,给予定性或定量的描述以作为决策依据。
  4  小  结
     本文通过研究一种共享物流设备——工程建筑周转材料重复使用的质量检测方法,建立周转材料电子信息档案,制定周转材料循环共用标准化评级,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意义:
     首先,通过检测鉴定,可大大提高周转材料重复使用的安全性,节省周转材料使用企业的成本;其次,电子信息档案的应用,能有效降低租赁双方在材料品质方面的信息不对称,能有效避免劣币驱逐良币现象,提升租赁业务的管理水平;最后,填补工程建筑租赁行业中周转材料重复使用检测鉴定和评级标准化方面的研究空白,为行业提供一套可执行的管理和质量鉴定标准,对整个行业的规范化带来巨大推动。
     虽然周转材料重复使用标准化的建立对行业能产生巨大经济效益,但如何优化实验检测方法、建立标准化评估模型这些技术难点还需要不断去摸索,这一过程投资会很大,而且标准化体系建立后的推广,还将是一个长期过程。
  参考文献:
  [1] 孙小伟. 建筑结构检测鉴定方法探讨[J]. 建材与装饰,2017(51):59-60.
  [2] 吴国献,杨华才,关倩. 浅谈周转材料在建筑施工中的运用[J]. 华夏星火,2004(12):56-57.
  [3] 尹建伟. 施工项目周转材料管理[J]. 科技创新与应用,2014(6):267.
  [4] 于尧. 对施工企业周转材料管理与核算的探讨[J]. 吉林化工学院学报,2011,28(4):82-84.
  [5] 黄晓萍. 施工现场周转材料管理的具体途径及方法研究[J]. 财经界,2014(4):41-42.
  [6] 张涛,季长征,周子重,等. 某框架结构火灾后的检测鉴定与加固处理[J]. 建筑技术,2015,46(9):434-436.
  [7] 张艳梅,王锋,仲伟秋. 钢筋混凝土旧厂房的检测鉴定方法与实例分析[J]. 鞍钢技术,2002(2):54-56.
  [8] 郭小东,徐帅,宋晓胜,等. 基于灰色模糊分析法的古建筑木结构安全性评估[J]. 北京工业大学学报,2016(3):54-57.
  [9] 陈志勇,祝恩淳,潘景龙. 应县木塔精细化结构建模及水平受力性能分析[J]. 建筑結构学报,2013(9):178-181.
  [10] 江涌. 浅谈钢结构焊缝无损检测方法的应用[J]. 科技与创新,2015(3):28-30.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8/view-1491290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