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维修从业人员现状分析及校企合作模式探讨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本文从从业人员数量和质量两个方面叙述了汽车维修美容行业用人市场的现状,并分析了造成此类现象的原因,根据造成此类现象的原因,提出了相对应的高校培养方式的改革方案。
【关键词】汽车维修;培养方案;实践能力
中图分类号: U472-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2457(2019)15-0100-002
DOI:10.19694/j.cnki.issn2095-2457.2019.15.048
Present Situation Analysis of Automobile Maintenance Practitioners and Discussion of School-Enterprise Cooperation Mode
——Take nantong for example
NIU Hua DING Ya-li
(Nantong institute of technology<School of automotive engineering>, Nantong Jiangsu 226002, China)
【Abstract】This paper describes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the employment market in the automobile maintenance and cosmetology industry from the two aspects of the quantity and quality of employees, and analyses the causes of such phenomena. According to the causes of such phenomena, it puts forward the corresponding reform plan of the training mode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Key words】Automobile maintenance; Training program; Practical ability
2018年全国新注册登记机动车3172万辆,机动车保有量已达3.27亿辆,其中汽车2.4亿辆,小型载客汽车首次突破2亿辆;机动车驾驶人突破4亿人,达4.09亿人,其中汽车驾驶人3.69亿人。而这其中,私家车(私人小微型载客汽车)持续快速增长,2018年保有量达1.89亿辆,近五年年均增长1952万辆。
1 汽车维修从业人员现状
汽车保有量的大幅度增加,使得消费者对汽车后市场服务,尤其是汽车维修美容服务的需求大幅度增加。各类汽车维修美容企业也随之“遍地开花”,但是开业的多,倒闭的也多,大多数客户还是集中在4S店和个别大型汽车维修美容企业中。究其原因,主要还是行业中存在巨大的从业人员缺口,尤其是优秀汽车维修人才,大量汽车维修美容企业长期处于“缺兵少将”的状态。
从业人员的缺失,尤其是优秀人才极度不足,使汽车维修美容企业业务能力低下、维修质量不能保证,最终导致大量客户流向具有一定人才优势的4S店和大型企业。以笔者经验为例,笔者在某高校汽车专业从教大年,并且开设了多家汽车维修美容企业,与本地多家汽车后市场企业保持长期、良好的合作关系。这些企业每年都会因为从业人员的流失而招聘大量的汽车专业毕业生,甚至个别中、小企业愿意支付高价从院校或者人才中介机构“购买”员工,人才缺口可见一斑。
另一方面,随着汽车保有量的持续大幅度增加,汽车后市场服务行业一片“欣欣向荣”,市场前景诱导各大高校及各级职业院校纷纷开设汽车专业,例如职业院校的“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汽车运用与维修”、“汽车技术服务与营销”;应用型本科院校的“汽车服务工程”等。这些专业培养的大批汽车维修美容行业的毕业生。但毕业生的首次对口就业率较低,且多年后对口从业情况也成业逐年减少的状态。
笔者曾针对汽车维修美容类专业毕业生就业情况做过一次调查:(1)二所本科院校“汽车服务工程专业”的三界毕业生,共172人。这些毕业生首次就业对口率基本在80%左右,但大多数都进人了汽车制造类企业或汽车保险公司,而从事汽车维修美容工作的不足20%,三年后继续从事该类工作的已不到20人。(2)本地区多所高职院校都开设了汽车维修类专业,毕业生首次就业真实从事汽车维修美容工作的在70%左右,但三到五年后基本维持在40%左右。由汽车维修美容行业从业人员现状可看出,各院校汽车专业的人才培养与汽车维修美容行业用人市场产生了巨大的差距。
2 课题组成员针对此现象对南通市汽车维修美容行业用人市场做了详细调研,分析总结了造成此现象的主要原因
2.1 社会对汽车维修美容行业从业人员形象及社会地位的认知
在传统观念中修车是个又脏又苦又累的行当,从业人员大多都是当年学习不好被淘汰的人,社会地位比较低,导致很多家长不愿意让孩子从事这样的工作。
尤其是本科院校中此现象比较明显。大多数应用型本科院校的汽车专业主要是“汽车服务工程”和“车辆工程”两个专业,在招生期间“车辆工程”就比“汽车服务工程”更容易招生,甚至“汽车服务工程”相当一部分学生都是从其他专业调剂来的。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因为在学生和家长的眼里,“车辆工程”是前市场的、造汽车的,以后就业能进大企业,也比较有面子。而“汽车服务工程”专业就是服务行业的、卖车的、修车的。“我孩子都上本科了,还去从事这样的工作,太没面子了”,这是我们经常在学生家长口中听到的话。以笔者经营的汽车维修企业为例,每年会有大量汽车专业本科学生到企业实习,其中很多學生大二时就利用休息日来企业学习、实践,很多即将毕业的学生也非常愿意留下来工作,但最后总是因家庭原因转去汽车配件制造企业或者汽车保险公司,甚至转做其他行业。目前,笔者的企业中一个本科的学生都没有。 2.2 学校教学内容与企业工作内容差别较大,实习基地教学效果较差
在各高校中,包括各类高职院校,教师队伍主要以硕士和博士为主,而我国现行的教育体制中,几乎没有研究汽车故障诊断的硕士和博士。也就是说,在学校里面教学生汽车维修、美容的老师是没有实践经验的。笔者曾作为考评员,参与很多其他学校汽车维修中级工和高级工的考证工作,在监考过程中发现,即使是中、高级工这种“老掉牙”的考核内容,也有很多教师给学生教错了。
为解决教师及学生的实践能力,很多高校都与企业合作建立了校外实训实习基地,但这类基地教学效果并不理想,存在很多问题:
(1)汽车维修美容企业一般规模较小,人数多的企业也只有50人左右,而人数少的只有10人左右。以此规模能容纳的学生最多在15人左右,部分小规模企业只能容纳5人左右。而各高校汽车维修专业的学生数较多,需要多个单位共同承担,或者少量企业分批进入,不管怎样都极大地增加了学校的教学安排和教学管理的难度。虽然个别高校也取得了不错的效果。但这些高校采取的改革方案,大多根植于其特殊的校情,并不适合大范围推广。
(2)汽车维修美容行业为服务行业,从业人员的素质、能力直接影响企业的即时效益,导致企业对来实习的学生心存顾虑,不敢让学生直接参与工作,多数安排为“看”。即使企业的高层领导或因其眼光长远,或因碍于面子,对高校的学生培养工作表现地较为积极、热情。但是企业的中层,尤其是基层员工的积极性就大打折扣了,他们对学生多为放任不管,甚至会灌输消极思想。
(3)校企之间未指派专人负责,仅由任课教师出面联系,随意性较大。学生到企业实习时,实习计划、实习内容、时间安排一般由学校确定,企业纯为配角。即使企业指派了指导技术人员,学校对其能力、素质等基本情况也是一概不知,相互间缺乏良好的沟通。
2.3 行业平均工资水平较低,对优秀人才没有吸引力
近几年,我国大部分汽车维修企业,尤其是中小型企业的市场竞争方式主要采用的是“伤敌一千,自损八百”的价格竞争,利用更低的价格吸引客户。利润率的不断降低,迫使企业经营者只能通过压低人员工资来降低成本。由于收入较低、社会地位不高,导致高校毕业生,尤其是优秀人才不愿从事汽车维修美容工作。没有优秀人才的加入,汽车维修技术发展缓慢,逐渐无法适应汽车技术的高速发展。
3 有效的、“双赢”的合作模式,首先要从双方的诉求出发
(1)高校作为人才培养单位,其生存之路就是“生源”,更好的就业前景、毕业生口碑就能获得更多、更好的生源。高校在各专业上的投入,一定和各专业的就业前景、毕业生口碑成正比。另一方面,高校需要不断提高教师的科研能力,需要教师在企业实践后,能带回来较好的科研项目。
(2)企业的经营目的就是营利,服务行业营利能力和从业人员素质往往存在正比的关系。但受限于规模和资金能力,汽车维修美容企业一般不可能像大型企业一样大规模、长时间的培养、锻炼刚毕业的学生,他们更需要的是“半成品”,甚至是来了就能用的“成品”。
4 为保证校企双方诉求,力求合作“双赢”,合作方案时可分阶段制定,逐步实施
合作初期,由于学生人数与企业规模的差距、企业未感受到合作成果而态度消极等问题不能很好解决,可暂缓学生进入企业实习的工作,重点放在教师的培养上。学校应有较好的政策能促使教师以积极的态度,利用休息日及寒暑假时间进入企业学习并参与实践工作,甚至经营管理。教师的培养计划也應由浅入深逐步实施,以独立完成某项作业项目为阶段目标。校企双方应为教师制定严格的考勤、考核制度,迫使教师主动学习、参与实践工作。高校教师一般具有较强的理论基础、学习能力及归纳总结的能力,在通过一段时间的实践后,可结合本身理论知识,反哺企业员工,为企业员工开展技术培训和交流,提高企业员工素质、提高企业盈利能力。另一方面,随着教师能力的提高,教师可逐步参与到复杂、疑难故障的诊断工作和企业的经营管理工作,积累科研工作的经验与素材,提高其科研能力。
学生实践能力的提高,大幅度缩减了企业的培养时间、减少了培养成本,同时也提高了企业和学校合作的积极性,为进一步深度的合作奠定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吕红刚.高职院校二级学院混合所有制改革探索[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9(10):70-74.
[2]黄艳玲.基于现代学徒制的汽车维修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初探[J].时代农机,2019,46(01):73-74.
[3]李显贵.“德联车护”人才培养基地的建设与探索[J].汽车维修与修理,2018,24.
[4]任立民,贾丝雨.浅析德国职业教育在汽车服务工程专业教学中的借鉴意义[J].内燃机与配件,2018(24):221-224.
[5]谭雪婷.高端技术技能型本科毕业生就业情况分析——以汽车服务工程专业为例[J].智库时代,2019(17):133-134.
[6]牛华,丁亚利.汽车后市场服务专业群实践基地建设方案探讨[J].科技视界,2018(10):43-44+27.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8/view-1492945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