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文化基础教学改革的实践与探索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本文阐述了在《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教学过程中,通过采用探究式教学模式,运用任务驱动教学方法,并结合网络课程开放平台。有效地改进了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改善课堂教学效果,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自主学习的能力。
【关键词】探究式教学;任务驱动法;网络课程开放平台;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 TP3-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2457(2019)16-0071-002
DOI:10.19694/j.cnki.issn2095-2457.2019.16.031
The Practice and Exploration of Computer Culture Foundation Teaching Reform
WANG Li-ping CAO Li-yong CHEN Xiang-yang YAO Cheng-kuan WU Xing-yan
(Anqing Medical College, Anqing Anhui 246001, China)
【Abstract】This paper expounds the use of inquiry-based teaching mode, the use of task-driven teaching methods, and the open platform of online courses in the teaching process of Computer Culture Foundation. It effectively corrects the problems and deficiencies in the teaching process, improves the classroom teaching effect, and improves the students’ enthusiasm for learning and the ability to learn independently.
【Key words】Inquiry Teaching; Task-driven Method; Online course open platform; Teaching Reform
0 引言
《计算机文化基础》作为高职院校非计算机专业的公共必修课,其目的是让学生掌握计算机的基础理论知识,并培养学生的应用操作能力,以便在今后的工作和学习中能够熟练的使用计算机。其课程的内容主要包括:计算机基础理论知识、操作系统的学习和运用、办公自动化软件的熟练应用、以及网络和多媒体技术的相关知识和操作。
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我们发现不论是教师的教学,还是学生的学习都存在着不少的问题。本文将阐述的是通过教学实践的过程,尝试不同的教学模式和方法,不断总结教学经验,得出在探究式教学模式下的“任务驱动”教学方法,并结合学校网络课程开放平台。从而更好地提高学生计算机的操作技能、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和探索并解决问题的能力。
1 《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1 教学模式单一
在计算机文化基础教学过程中,多数教师仍然仅仅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和手段,通过理论讲授和实验指导相结合的方法进行教学。这理论讲授通常采用PPT的形式,学生属于被动学习,不能较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实验指导缺乏师生互动,也不能较好地提高學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对于这种简单机械的填鸭式的教学手段,很难达到提高学生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的目的,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最终的教学效果。
1.2 学生计算机水平差异
考虑到我们的高职院校学生在之前中小学计算机学习中的地域差异,部分学生在进入大学前就已经较好的掌握了计算机的一些基本知识和操作,但是部分来自农村和偏远地区的学生,由于之前接触计算机的机会较少,所以对计算机的了解知之甚少。所以,我们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一定要做到因材施教,不能一概而论。对计算机基础较好的同学可以在较短的时间里掌握本课程,而对基础薄弱的同学则要花较多的时间和精力才能学好本课程。如果我们只是仅仅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就会造成基础好的学生不愿学,而基础弱的学生又学不好的局面。
1.3 教学资源不均衡
我们的教师由于教学经验、教学风格和教学方法的不同,不可避免地存在师资的差异,部分教师有着丰富的教学经验,能够采用针对性强的教学方法,使得学生能够很好地理解和掌握课程内容。但是也有部分教师缺乏相应的教学经验,那么会使得教学效果大打折扣。如何整合教师资源,有效提高教学效果是我们需要考虑的问题。
同时医学类高职院校的学生有着非常繁重的专业课程的学习,这就导致了非专业课的学时受到了持续的压缩。对于这种局面,如果还是按照以前传统的教学模式,那么课程内容就很好较好地完成。那么通过何种方式才能让学生在有限的教学时间里较好地完成课程目标,也是我们必须认真考虑的问题。
1.4 课程考核方式急需改进
传统的《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普遍采用理论讲授和实验指导相结合的方法进行教学,到了学期末时,通过一张试卷进行考核。在这种教学和考核的模式下,很难得出学生是否真正熟练掌握计算机的实际操作。同样也不能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所以,如何有机的结合教学目标和考核方式,以此达到真实反映教学效果和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成为我们需要考虑的问题。
2 《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教学的改革和探索
2.1 探究式教学法在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中的应用
所谓探究式教学法是指在学生学习过程中通过自己的主动探究,自行发现并掌握相应的知识和技能的方法。它的核心是在教师的指导下,以学生为主体,引导学生自主探索、掌握知识和解决问题的方法。 探究式教学方法应用于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教学时,教师要把握住学生的主体地位,只讲授课程的基本概念和原理,对于其他相关要点,则需引导学生自己收集和整理,并引导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对知识加以运用。同时,教师还要积极创造和参与学生的探索和讨论中,学生可以自由组成学习探究小组,互帮互助学习和深化掌握知识点并加以运用。在探究式学习中,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和运用,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有效提高了学习的参与度和积极性。
探究式教学方法的应用首先考虑的就是如何确定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如何充分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来。对于这个问题,并结合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的特色,要求教师在课堂设计时可以将课程知识和实际工作中的问题相结合,创设合理的情境,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分析并解决问题,最后做到既掌握了课程的内容又学习到了工作职场上知识。比如,教师可以提出学生的专业课中的相关内容,分组让学生自己动手制作PPT,这样学生不仅能够熟悉计算机PowerPoint的相关操作,还能够进一步加深了解专业课上学习的相关知识。
教学过程中教师除了创设合适的情境,还要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和氛围,以便学生无论是课堂上还是在课外都能完成既定的工作。当然,教师在课外也不是对学生放任不管,而应该进行提醒和必要的监督,根据学生的自主学习状态和情况进行必要的引导。在创设了情境和启发出任务后,教师要帮助学生制定合适的研究方法与计划,在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时候,教师要给予必要的帮助和引导,适时适当地点拨学习,指导学生正确自主的探究。鼓励每一位学生积极参与进来,合理分工,提高效率,多角度多方法地解决问题。引导学生在自主学习过程中要不断总结和分析,对自主探究过程中出现的一些问题和困惑,要及时解决、充分重视,这些问题和困惑都是今后学生的宝贵财富。
高校的教学应该将课堂和课外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教师和学生共同投入到课程的学习好研究中来,通过如互联网等各种渠道,深入交流且适当点拨自主学习过程中的问题和困惑,在课堂上的效率也会大大提高。这样将有效提高学生的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自信心,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
2.2 探究教学模式下的任务驱动教学
“任务驱动”是实施探究式教学模式的一个方法。是教师或学生根据教学要求提出的具有应用意义,并且符合学生认知水平和规律的任务。通过完成任务,将教学内容牢固掌握和熟练运用,同时学生在老师的指导或者自己的努力下完成任务并掌握知识,也达到了提高学生自学能力、动手能力和学习主动性的目的。
对于计算机应用操作方面的知识和技能,任务驱动法尤其适合,探究式教学模式和任务驱动教法相结合,对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的进行教学设计,教师通过探索问题来引导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让学生带着实实在在的任务去学习和探究,伴随着一个又一个任务的完成,学生获得了一个跟着一个的成就感。这样学生拥有了学生的主动性,教师再不断地激励学生学习和探究。教师所要做的主要就是有目的的高质量的创设情境、提出问题,引导学生积极思考、主动学习、认真分析和解决问题。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的知识体系和操作实用性十分适合任务驱动教学法的情境创设和问题设置,采用任务驱动法教授本课程也符合探究式教学模式,更易于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运用任务驱动教学法时,首先教师应要求学生带着布置了待完成的任务或问题认真预习,做到掌握基本概念和原理。毕竟,虽然计算机的飞速发展,软硬件的更新换代让人目不暇接,但它的基本概念和原理还是相对稳定的,任何学科只有掌握了它的基本结构、概念和原理,才能以不变应万变,才能循序渐进地深入学习,从而无往而不利。学生必须清楚地认识到这点,这个过程中,教师应该做好引导和监测工作,指导学生有效地进行自主学习,并能准确掌握学生预习效果,对自学能力较弱的学生,教师应着重引导他们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地预习。同时对学生的自主学习要及时地给予正面的激励和评价。
其次,在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处理任务的过程中,教师要鼓励学生勇于动手,勤于实践。计算机操作技能的熟练掌握必须靠实践。就好像如果不亲自下水,那么你掌握再多的游泳知识和技巧,也永远不会学会真正的游泳。所以,应提倡学生自己上机操作来获取知识和经验,这样掌握的知识会更加牢固,而且还可以锻炼学生的自学能力和探索精神。让学生在“游泳的过程中学会游泳”,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掌握知识和技能。
总之,教师不仅要清楚地意识到探究式教学模式和“任务驱动”教学方法在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中的意义,还要认识到对于学生的自学能力、探究精神的培养也起到重要的作用。
2.3 网络课程开放平台在课程教学中的运用
作为一所高职院校非专业课的《计算机文化基础》必然在课时安排上受到一定的压缩,而注重自主学习的探究式教学模式和“任务驱动”教学方法与传统教学模式的一个区别就是,前者需要大量的课时来完成。在这种情况下,我校计算机教学团队创建了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网络开发平台,该平台以知识点为中心,以掌握操作技能为目标,通过详细的文字、图片和视频讲解,以实验操作指导和练习测试为辅助,为广大师生提供了一个集学习、测试和评价等功能为一体的网络课程教学平台。通过在平台上师生的互动,教师可以有效地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学生可以根据自身的学习情况合理使用平台来进行基本知识的自主学习、疑难问题的答疑解惑和实际操作的练习,有效地弥补了因课时不多,而造成的学生自主预习和学习的时间不足的缺点。
从《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的内容安排不难看出,其中对于操作系统Windows和Office办公软件的应用操作是它的重点和难点。在网络课程开放平台上,学生可以根据提供的以知识点为主的模拟实训环节,进行实际操作解析。同时,还可以看到操作提示和解析,以及实际操作得分情况,从而有利于学生发现自身学习的问题,便于其自主补缺补差。对于那些通过自学仍不能解决的问题,学生可以通过平台留言给其他师生进行求助和互动。在实训过程中,平台还针对部分难度较大的重点知识和操作提供了视频讲解。学生可以反复观看和练习。这不仅节省了教学时间,还有效地针对不同程度的学生进行因材施教,极大地提高了教学效率,提升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兴趣。
本网络课程开放平台为每一个知识点都安排了上机实训练习,并且还有操作解答和实时评分。学生可以根据练习和评分的情况,来安排进一步的学习。教师则可以根据这个实时的评分统计来对教学内容进行有针对性的安排,从而有效提高教学效果。同时,网络课程开放平台还结合省计算机一级考试的题型和知识点相对应,让学生在学习和练习的过程中,起到了模拟一级考试的作用。不但提高了学生计算机的应用水平,还有利于学生通过省计算机等级考试。
3 结语
作为一所医药类高职院校,我校的《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的教学改革仍然处在不断摸索的道路上,仍然有很多的问题需要我们去面对和解决。例如,如何更好地实现教考分离,将学生的考核与省计算机等级考试相结合;如何将学生学习的计算机知识和技能用到他们专业课学习中;如何通过本课程的学习有效激发学生的创业精神和创新基因等。总之,我们将一如既往地深化《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的教学改革,争取实现更好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韦立军,刘新光.医学院校大学生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华夏医学,2014(2):164-165.
[2]袁野.探究式教学法在高职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中的应用研究[J].东方企业文化,2013(8):235-236.
[3]苏慧哲.混合教学模式下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改革初探[J].电脑知识与技术,2017,8(14):55-56.
[4]杨洪伟,张芳,李晓辉.“双创”背景下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体系改革探讨[J].科技視界,2017(3):52.
[5]陈明.计算机专业应用型人才教学方法研究[J].计算机教育,2012(11):104-109.
[6]董晓芬.浅谈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与大学生信息素养的培养[J].职业,2017,8(19):66-68.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8/view-1492968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