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元竹的特征特性及笋竹两用林营造技术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    元竹是多种竹林品种的统称,在宁国市的种植面积较广,经济效益高。本文结合宁国市元竹的实际种植情况,总结元竹的特征特性,并提出笋竹两用林营造技术,旨在提高笋竹两用林的产量和经济效益。
  关键词    元竹;特征特性;笋竹两用林;营林技术
  中图分类号    S795.7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9)12-0123-02
  元竹又称刚竹,是禾本目禾本科刚竹属中除毛竹以外的多种竹种的总称,分布于我国黄河流域至长江流域之间。安徽省宁国市是我国重要的元竹产地,早在1996年,宁国市就被国家林业部授予“中国元竹之乡”[1]。元竹材质柔韧、纹理通直,用途十分广泛,如可用于农具、工具柄、大棚架、钓鱼竿、凉席的制作等[2]。竹笋还可食用,味道鲜美,是绿色有机食品。元竹生长快,从栽植到采伐利用只需3~4年;适应性强,既可在丘陵、平原种植,也可在住宅附近成片栽植,不仅能够防风,还能绿化环境,是园林绿化的优良竹种之一。因此,发展和经营元竹是改善生态环境、提高农民收入的良好途径。近年来,为了提高笋竹两用林的产量,宁国市大力推进了竹林的种植面积,但是由于缺乏笋竹两用林种植的栽培经营经验,导致笋竹两用林的产量很低。因此,探索高产的笋竹两用林种植技术刻不容缓。本文根据安徽省宁国市笋竹两用林种植经营的实际情况,从元竹的特征特性出发,总结提出高产的笋竹两用林营造技术,以提高笋竹两用林的产量,增加农民收入。
  1    元竹的特征特性
  元竹是多种竹种的统称,包括淡竹、水竹、尖头青、黄古竹、石绿竹、花竹与红壳竹等,其中以尖头青、黄古竹、石绿竹与淡竹的种植为主。下面主要介绍这4种竹种的特征特性。
  1.1    尖头青
  尖头青高6~9 m,粗4~6 cm,幼秆无明显白粉,深绿色,老秆黄绿色。笋绿色,圆锥形向顶端削尖。箨鞘背面绿色,具有褐色斑点或斑块,无白粉,疏生易落的刺毛。无箨耳及鞘口缝毛。箨舌中部隆起,两侧多少下延,边缘生白色短纤毛。箨叶呈暗绿褐色的带状,边缘黄色。尖头青笋期在4月中旬,笋味道鲜美,可供使用,主要分布在杭州、安吉、南京、尤溪、绩溪等地。
  1.2    黄古竹
  黄古竹又称黄苦竹、黄石竹、沙竹、水什竹,高6~8 m,粗3~5 cm。幼秆微被白粉,老秆灰绿色,竿环微隆起,与箨环同高。箨鞘背面呈乳白色或带黄绿色,有宽窄不等的紫色纵条纹和稀疏的褐色小斑点,无白粉。无箨耳和鞘口缝毛。箨舌黄绿色,先端截平或微隆起,有白色的细纤毛。箨片带状,淡绿乳色,边缘淡黄色。黄古竹笋期在4月下旬,主要分布在河南、江苏、浙江、福建、安徽等地。
  1.3   石绿竹
  石绿竹又称白箭竹、金竹,高5~7 m,粗2~4 cm,幼秆绿色,被白粉,无毛,节紫色,老秆灰黄绿色。箨鞘黄绿色或淡绿紫色,有紫褐色细条纹,密被白粉。无箨耳和鞘口缝毛。箨舌狭而高,淡紫色或黄绿色,先端呈山峰状,两侧明显下延,边缘生短纤毛。箨叶呈带状绿色,有紫色纵脉纹,外翻。石绿竹笋期在4月中旬,主要分布在江苏、四川、安徽、浙江等地。
  1.4    淡竹
  淡竹又称粉绿竹、花斑竹、红淡竹,株高6~14 m,粗2~5 cm。幼秆密被白粉,蓝绿色,老秆灰黄绿色。箨鞘淡红褐色或黄褐色,无毛,有疏生的小斑点或斑块。无箨耳和鞘口缝毛。箨舌暗紫色,先端截平形,边缘有波状裂齿及细短纤毛。箨片线状披针形或带状,开展会外翻,边缘淡黄色。淡竹笋期在4月中下旬,主要分布在江苏、浙江、安徽、河南、山东等地。宁国市主要种植的元竹即为淡竹。
  2    笋竹两用林营造技术
  2.1    林地選择
  林地选择是笋竹两用林高效种植的前提。在现有元竹林中选择土质疏松、土层深厚(30~50 cm)、土壤透水保水性强、有机质丰富、灌溉方便、坡度平缓、阴坡、交通便利的地方。
  2.2    深垦清理
  深垦清理是笋竹两用林丰产的关键技术,能够促进鞭芽数量的增加,减少跳鞭,有利于孕笋及成林。全面清除林地内的杂草及灌木,在出笋成竹的同年7—8月对林地进行1次翻耕,翻耕深度不低于25 cm,保持土壤表层的土质疏松、水肥适宜。翻耕过程中避免损伤健壮的鞭芽,及时挖走衰老、死亡的竹鞭以及灌木的树蔸。每年都需劈山,将竹林内的杂草及灌木劈倒,清理干净。
  2.3    科学施肥
  根据竹林对氮、磷、钾的吸收比例,适度调整氮、磷、钾肥的施用量[3]。有条件的地区提倡测土配方施肥。施肥种类为有机肥、复合肥等。笋竹两用林每年施肥3~4次,分别为笋前肥、笋后肥、还叶促鞭肥与孕笋越冬肥。笋前肥以氮肥为主,在春季发笋前施用,主要为新竹提供营养,促进出鞭。笋后肥以氮肥为主,在新叶展叶时施加(约6月中下旬),及时补充新竹生长所需要的养分。还叶促鞭肥以钾肥和氮肥为主,在竹林换叶期间施加,以促进行鞭、笋芽分化、肥大,提高来年发笋率。孕笋越冬肥以磷肥和氮肥为主,在孕笋越冬时施加,主要目的是增加土温,促进春笋出芽[4]。
  施肥方式有沟施、铺施、伐篼施、穴施4种,其中以沟施和穴施为宜。沟施:每隔2 m开一条深20 cm、宽20 cm的沟,肥料施入沟内后覆土压实,以减少肥料的挥发。穴施:在竹秆基部上方30 cm处开一条深20 cm、宽15 cm的半月形沟,肥料施入沟内后覆土压实。   2.4    适度钩梢
  钩梢即用钩刀将竹梢砍掉。钩梢可以改善竹林的光照条件,促进鞭芽孕笋,提高木材质量[5]。砍下的竹梢可加工成工具,增加经济效益。笋竹两用林多数为大径林,枝粗叶茂,容易受到冰雪的危害,提前钩梢可以减轻冰雪危害。
  2.5    调整竹林结构
  留笋育竹是调整竹林结构的根本性措施。在林分出笋高峰期,选择健壮、粗大、鞭深且分布均匀的竹笋留作种笋,挖除其余竹笋。在非孕笋的冬季砍伐老竹,适当采伐生长6 年左右的元竹,采伐数量不得超过总数量的15%,同时保证1~4度竹年龄组成比例在3∶3∶3∶1左右。
  2.6    科学采笋
  采笋分为冬笋和春笋的采收。冬笋一般在立春前采收,采收质量超过150 g的笋,采收后覆土压实。挖笋方式有2 种,分别为全面翻土挖笋和开穴挖笋。全面翻土挖笋在深耕时进行,采挖时要顺着竹鞭的方向进行,避免损伤竹鞭。开穴挖笋是在表面泥土开裂、松软的地方开穴,挖笋时同样要避免损伤竹鞭。春笋采挖时竹笋已出土,主要采收地表高度20 cm以内的笋,其余长势健壮、无病虫害的笋适量留于成林培养。
  2.7    病虫害综合防治
  2.7.1    病害。元竹病害主要有元竹黑腐病、根腐病、竹秆锈病,一旦发现病株即连根挖除,并适当培土、施肥,以防竹林衰败。挖下的病竹应适时烧毁,以防止病菌扩散。竹林密度对病害的发生有一定影响,密度过大时易加重病害的发生。因此,应合理密植,适当砍伐,加强竹林经营管理,以减少病害的发生。當病害严重时,可使用化学药剂进行防治,常用的化学药剂有敌锈钠、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等。同时,加强母竹的检疫工作,防止病竹的引入。
  2.7.2    虫害。元竹虫害主要有竹笋夜蛾、竹螟、蚜虫、泉蝇、竹蝗和一字竹象等。虫害较轻时可采用物理和人工方法进行防治:一旦发现虫害,及时将病竹、病笋清除,以降低虫口密度;在竹林内悬挂杀虫灯以诱杀害虫;在虫害部位涂抹煤焦油和柴油的混合物;加强竹林抚育管理,中耕除草,消灭幼虫。虫害严重时,可采用化学药剂进行防治,常用化学药剂有80%敌敌畏乳油、辛硫磷、灭蝇胺、吡虫啉、甲基托布津、百菌清、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等。
  3    参考文献
  [1] 罗俊荣.不同立地条件对元竹生长的影响[J].现代农业科技,2015(13):192.
  [2] 余斌.竹笋废弃物发酵料在肉羊饲喂中的应用[J].中国畜牧业,2016(5):43-44.
  [3] 胡文婷.元竹笋竹两用林管理技术[J].现代农业科技,2014(14):146.
  [4] 范伟青,王炳华,严志伟.不同方法施肥对毛竹竹笋产量和新竹质量的影响[J].林业科技通讯,2018(2):9-12.
  [5] 方书清.笋竹两用林丰产经营技术[J].安徽农学通报,2016,22(2):86-87.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8/view-1494980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