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产业学院合作办学模式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高校产业学院的出现源于教育环境发生变化,传统的教学模式已不能满足新时代经济快速发展对人才的需求,需要开展新型的教学模式,即校企合作使高校和企业的教育资源进行有效的结合。如何实现合作共赢,共同发展的新局面,该文将针对这一问题,进行高校产业学院合作办学模式的研究。
关键词:高校产业学院 合作办学 模式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9)08(a)-0196-02
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我们还处于摸索阶段,如何建立相关制度与有效机制成为目前高校与企业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高校组织相关专业学生参加企业实习,培养学生的基本技能,以满足企业快速增长的人才需求。这是高校与企业优化整合资源的重要体现。校企合作,高校进行理论知识的培养,向企业输送大批学生,为企业注入了大量新鲜血液,使企业蓬勃发展,企业在其中扮演了提供技术支持的重要角色。而为全面提升校企合作水平,促进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的有机结合,高校和企业也将进一步深化教学合作,催生出另一种新的合作模式——产业学院模式。
1 产业学院的背景
首先,教育作为培养人才的重要途径,应将适合社会所需放在首位,输送源源不断的人才。但是,高校教育的传统模式还是以学习理论知识为主,实践课少之又少,已经不能适应社会对人才的新要求。在对新模式的探索过程中,校企合作模式出现了,为打破传统,部分高校大胆采用“七分实践,三分理论”的教学模式,根据学生自身实际情况制定有效的教学规划与目标。随着经济飞速发展,传统的生产模式已经跟不上时代的脚步,对原有企业的冲击很大,促使企业思考如何建立适应经济发展的新模式,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寻找新的发展方向,“优化企业内部结构”成为必然趋势。在这种形势下,企业需要拓展新资源,需要优化内部结构,需要拓展市场影响力;高校则需要产业融合,需要进行教育转型,需要优秀企业的合作。在此情况下,新的产业学院合作办学模式出现了。而共同建立产业学院,企业应具备以下的条件才能进行类似的高校合作:第一,企业应有一定的经济实力,并具有良好的发展趋势及企业信誉。第二,企业业务应有一定的产业覆盖率,应涉及多个产业、行业、专业分布,形成集团化发展基础。第三,重视企业人才战略,且有意向向合作高校提供产业资源。第四,具有产业覆盖能力的实力企业主动向高校进行开放资源的合作;通过产业资源对接,使得高校逐步改造专业教学及人才供应的过程;企业通过与高校的合作可以作为拓展区域市场的重要手段,谋求更多的资源。产业学院最终应该成为学历教育、人才培训中心以及产业研究中心,而合作企业应成为产业研究基地、学生实习基地及大学生创业基地。
2 产业学院合作内容
高校与合作企业作为产业学院的两大主体,其各种资源应彼此融合,弥补自身不足,下面将从5个方面来介绍产业学院的合作内容。一是产业经验和专业教育相融合。高校应依据企业发展规划,调整相关专业的教学计划,围绕着企业的业务设立课程,以此提高课程的实用性。合作企业应参与课程的开发及教学工作,并提供必要的内部培训。二是社会实践与业务发展相融合。高校应以企业发展需求为核心,组织大学生进行社会实践和学习,有助于在校大学生加深对该专业的了解,为职场做好准备,提升自身的核心竞争力。合作企业应提供合适的项目、业务、实习岗位或交流、指导。三是产业发展与专项研究相融合。高校应结合企业业务发展在相关领域进行专项研究,以产业结构优化作为发展方向,研究成果为双方共享。合作企业应为专项研究提供信息、数据、政策、岗位、经费以及调研方面的支持,也可以依托高校的专家资源进行研究和交流。四是人力资源与人才培养相融合,高校应基于企业方所提供的实习、就业岗位进行推荐服务,同时不断修正人才培养的标准。合作企业应提供实习、实践以及就业岗位,并对高校人才培养标准提供建议。五是高校与企业资源相融合。高校与企业都应为产业腾出足够空间,共同建立产业研究中心、科技转化中心和专业实验室以及公共实验实训室等,为学生科研、专业实践提供必要场所。
3 产业学院建设管理
产业学院一般采用共建、共管、共享原则。高校需制定一个长期的产业学院发展规划,同时合作企业应为申请合作的高校提供统一的规划范本,规划中应对未来合作的专业门类、数量、人数规模等内容进行规划,还应针对产业学院的课程开发制定长期目标。规划中还可以针对师资派遣、课题研究、实验室建设、实习安排、内部培养资源共享等内容进行补充。
3.1 多元化的投资机制
在当今经济形势的驱动下,合作共赢、共同发展已成为必然要求。多元化意味着产业学院的投资主体应包括高校与合作企业双方,明确双方股权占比。而政府作为重要的主体,也应在各方的权利、责任和利益方面参与制定规则。明确各方需要承担的具体内容,建立起制度保障体系。产业学院一般会向政府立项,签订合作办学的协议,约定三方权责,高校主要负责产业学院的正常运行费用。在产业学院正式运行后,由政府的税收优惠、财政补贴政策等多种形式帮助产业学院找到优秀的企业合作伙伴。双方互相推动,实现产教融合,为双方带来共赢。
3.2 基于管理委员会的管理体制
简单而言,管理体制作为决策的形成和传递的形式。合作双方需要对其管理系统的结构和组成方式进行具体的分工。而高校和合作企业需要建立长效的管理机制来保证合作的有序进行。即采用怎样的组织形式以及如何将这些组织形式结合成为一个合理的有机系统,并以怎样的手段、方法来实现管理的任务和目的。管理委员会作为管理机构的一种重要的组织形式,已被广泛应用于企业管理的重要方面。管理委员会应发挥其集体判断、增进鼓励、制约权力、改善协调的优势来处理相关决策的同时改善其先天性低效率、成本高、折衷性决策、责任不明的问题。在组建管理委员会的过程中,一定要明确管理委员會的职责权限范围,慎重选择委员会的成员,适当对委员会及其活动加以控制。避免权力过分集中,防止独断专行,调动起大家的积极性。产业学院可以每半年举行一次工作会议,会议总结以往的实践经验并确定下一阶段的工作计划和目标任务,并指定主要负责人进行相关项目的开展。会议应由产业学院管理委员会发起,合作企业为其提供后续的技术支持。产业学院的日常工作由管理委员会负责,通过日常工作以及外部活动逐步完善和推进产业学院的发展。同时,合作企业为产业学院提供全面的产业学院建设和和管理方案,帮助提升校企双方合作以及内部管理的效率。管理体制的顺利进行离不开各成员之间的相互协调,在日后的管理委员会的日常工作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3.3 优化资源整合机制
资源整合是指对不同来源、不同层次、不同结构、不同内容的资源进行识别与选择,汲取与配置、激活和有机融合,使其具有较强的柔性、条理性、系统性和价值性,并创造出新的资源的一个复杂的动态过程。资源整合是优化配置的决策。产业学院与传统学院相比具有多重资源优势,所以,如何整合这些人力与物力资源是摆在面前的重要问题,资源的整合需要科学合理的利益分配制度作为保障。在管理委员会的统一决策下,制定较为完善的财务管理和人事安排制度,对资金的流向、收益与分配、人员的任用、考核等做出合理的规定。建立起高校与合作企业的师资共享与共同培养机制,将企业的高级技术人员请到课堂,讲解实际工作中的情况,将自己工作实践与教学内容有机结合,为学生做好过渡准备,增强高校的师资力量。实现双方资源的优化组合,使优质资源发挥出最大的作用。还需有明确的一条产业链,将人才培养方向与企业需求相契合,为企业输送紧缺型人才,实现实践就业共推。而高校更要把握好质量这一大关,首先在量方面,应不断培养人才且达到一定规模;然后在质方面,应不断提高学生的能力且达到一定水平。通过资源整合,这样有利于推动产业发展,优化升级,获取更大的经济效益。
3.4 运行机制的创新与发展
当前合作企业响应教育部创新创业教育推广及体系完善的要求,致力于帮助高校完善产业学院的管理与运行体系,通过校企共建特色产业园区使创新创业教育不断升级,为大学生提供创业平台。产业创业平台以在校大学生产业创业为运营主线,整合产业创业教育资源,以及企业商品、项目资源和第三方服务资源,促进大学生通过理论实践结合,提高综合创业技能。高校通过创业平台提供的丰富企业资源以及自有的教学资源、管理资源,实现高校与合作企业的深度融合,共同建设,使校企一体化的新型办学机构更加完善。建立起专业共建、人才共育、资源共享、实习就业共推、共同创新的合作机制,不断追求进步,开拓出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4 结语
综上所述,产业学院作为高校一种新型的校企合作办学模式,针对岗位需求开设专业课程,联合培养社会急需的专业人才,学生通过学习技能并且真正进入岗位实践,毕业生有合作企业负责推荐就业。这一流程的实施离不开多元化投资机制、基于管理委员会的管理体制、优化资源整合机制及运行机制的创新与发展的共同推动,使高校与合作企业没有后顾之忧,积极进行产教融合,完成了国家科技进步与经济飞速发展对高校与企业的新挑战。随着经济形势的不断发展,产业学院办学模式也在要求高校与企业根据自身情况不断调整,携手并进,终将开辟出创新发展的新道路。
参考文献
[1] 梅新路.产业学院推进校企协同培养药学人才的实践与探索——以浙江医药高等专科学校为例[J].科技视界,2018(30):293-294.
[2] 宣葵葵,王洪才.高校產业学院核心竞争力的基本要素与提升路径[J].江苏高教,2018(9):21-25.
[3] 陈国龙,林清泉,孙柏璋.高校产业学院改革试点的探索[J].中国高校科技,2017(12):44-46.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8/view-1503634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