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背景下普通高校的未来教育探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曾燕 王选雲
摘要:人类进入二维生命时期,人工智能在各行各业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它势必对我们传统教育思维、教学形式等产生重大影响。人工智能是否可以完全取代教师,未来教育的重要方式会如何改变等问题,必将成为我们高校教育工作者应着力思考的问题。未来教育应该不全是现在理解的教育,普通高等院校要实现内涵式发展,把握人才培养高质量这条生命线,该如何充分发挥人工智能技术抢抓机遇创新实践,赢得未来教育发展先机意义重大。
关键词:人工智能;普通高等院校;未来教育; 挑战
中图分类号:TP3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19)28-0203-02
当今世界,人们已在不自觉地被各种数字设备和各式各樣的软件所包围,我们的生活同数字相连越来越紧密。个体的人虽有实体生命,但另一个生命——数字生命已然形成,这就是人工智能带来的馈赠。人工智能以超出人们预想的速度发展,各行各业都受到前所未有的驱动,那么,未来它将在教育领域产生哪些影响,普通高等院校的未来教育会遭遇何种挑战与机遇?这些问题都值得我们认真思考。
1 人工智能与教育的未来
“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一词在1956年DARTMOUTH学会上开始提出,至此后,研究者们不断发展了许多理论,它的概念在随之不断扩展,并直接影响着其他技术领域的发展。那么人工智能究竟是怎么回事,其内涵特质又是什么?美国尼尔逊教授认为:“人工智能是关于知识的学科”;麻省理工学院温斯顿教授认为:“人工智能就是研究如何使计算机去做过去只有人才能做的智能工作。”通过专家的解读,让我们对人工智能有个基本了解,它就是研究人类智能活动规律、建立具有一定智能的人工系统。简言之,人工智能就是主要研究如何让计算机去完成以往需要人的智力才能胜任的工作 。
1.1 传统的教育思维受到挑战
近年来,我国教育事业发展日新月异,高等教育实现“四个回归”,“双一流”建设如火如荼[1],高质量发展步伐明显加快,校园信息化、智能化建设紧锣密鼓,互联网+在线技术让学习与教育紧密相连,时时可学、处处可学的情形已成许多高校的靓丽风景,它极大地改变着我们的学习传统。
今天当人们谈到对教育的认知时,我们往往就是在线型的思维即 “人”的思维进行[2],例如,我们会讨论应如何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为教育服务等,对此,我们的教育家们也许在思考如何利用人工智能颠覆我们的教育和学习等问题了。指数型思维即数字思维是人工智能的特点,它的信息量以指数级拓展,将极大丰富学习内容,对教育的形式与内容、教育思维等方面都带来了很大影响。
1.2 未来教育的“教”与“学”的新形式
现在医学上的某些技术已在改变我们的传统认知,例如,远程诊断逐步推行,让许多偏远农村可以享受优质医疗诊断服务,专家在大山外便可给深山里的普通老百姓看病,这是过去无法想象的;另外,远程手术已实现多例,未来将可成为常态,这一切皆是现代信息技术带来的便利[4]。据专家预测,今后人们可不用去医院就能完成几乎今天所有的检测项目,未来的教育教与学的方式也将会发生极大的改变,走向精准、突出终身学习。
高等院校强调学生个性化发展,这就要求在精准教育方面注重培养大学生的技能,张扬其个性、激发创意思维,着力突出大学生的特长发展。当今社会,学习以成为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如果我们一朝放弃学习,那很快就会被社会淘汰,“终身学习”已是干事创业者必备的特质[5]。在互联网+技术大发展的今天,各种教学软件、学习软件层出不穷,人们的学习方式变得更加灵活便捷,因此,未来的学校可利用人机结合的教育与培训方式来提供“精准”学习环境,通过学校丰富的网络资源向社会开发,让更多想提升充电的社会工作者有机会实现再学习,时时可学、处处可学的终身学习形式将成为学习型社会的新亮点。
1.3 未来教育应该不是现在理解的教育
人工智能对我们生活的影响是巨大,智能家居用品、智能机器人等以前只存在于科幻片中的东西,现已变成现实[3]。顾明远教授认为:“今天的青少年生活在变革的时代,他们的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已经大大不同于上一代人,因此,对他们的培养方式也必须改变。”
教育的任务是为未来社会培养合格的公民,因此未来教育必须要适应科学技术的变革的需要[4]。首先,未来的学习不再局限于学校。以往的学习主要指学校教育,现在互联网+教育可以让学生在网上学习,去虚拟世界学习;其次、对教育本质的要有新认识。随着智能技术的广泛应用,人们的生活将有越来越多的机器人为之服务,生活便捷、舒适度将会大幅度提升,未来教育的本质其实就是提高人的生活质量和生命价值;第三、教育目的是为了改变人的思维。过去的教育是传道、受业、解惑,以传授书本知识为主,重记忆不重能力、重结果不重过程的现象较为普遍。在科技日新月异的今天,我们要赶上世界发展步伐,就必须要培养创新人才,因此人才培养目标要与时俱进,要突出培养学生的批判性、创造性,聚焦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
2 人工智能是否会取代教师?
2.1 未来教育的新界定
人的终身学习的能力怎么形成?人类如何跟机器共存?将来人工智能是我们的老板,我们是它的宠物,还是怎么样?未来大学生学习方式如何改变?对这些问题的探究必定使我们更好应对未来的挑战。
未来我们也许会重新界定学习内容,那时的混合式学习、合作式的学习将会成为学习的重要方式。如果人在学习时,能合理应用机器的辅助,那么人的学习质量和效果将会更强大[5]。美国教育家杜威说过“教育没有目的,教育本身就是它的目的。”现在机器人种类繁多,有医疗机器人、无人机、服务机器人,还有快递机器人等,将来机器人老师能否出现?这皆成可能,因为机器人完全可以把老师的经验汇聚起来进行教学。 2.2 机器不能完全取代教师
有哲学头脑的人,他们有精神、有情感,机器人不可能完全代替人。一是因为教育的本质不会变。虽然互联网使教育发生重大的革命性变革,但教育传承文化、创造知识、培养人才的本质不会变;二是学校和教师不会消失。尽管互联网时代,学生时时可学,处处可学,但学校是学生走向社会的第一个公共场所,他们进入学校不仅学知识,更重要的是要学做人,学会与人沟通与交往,这就必须在學校才能实现,因此,未来教育学校不会消失;另外,教师也不会消失。人是要靠人来培养的,是所有机器代替不了的,学生的成长离不开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的教师的指导和帮助。
我们处在什么时代?从科技视野的角度看,人类经历了体力解放时代、合力协作时代、效率提升时代和智力集成四个时代,目前,我们所处的时代就是智力集成时代。未来的教育,尤其是普通高等教育是人类与机器共存的“教”与“学”的有机结合,普通高校在人工智能的时代的使命就是要引领与创新我们的“教”与“学” [6],要凝聚内生驱动力量,促进大学生健康成长。
3 普通高校实现追赶发展的突破
普通高等院校在人才、资源等方面与名牌大学有不小的差距,要想采用传统方式去追赶,难度太大,然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可有效解决我们在时空、地域、资源等先天不足问题,只要我们主动改变传统思维模式,积极创新实践,就能够助力学校特色发展取得实效。
人工智能已列入国家发展计划,高校就要紧跟时代脚步,在智慧校园建设方面,做好超前思考,科学编制发展规划,抢抓发展先机,除此以外应着力做好两项工作:一是突出立德树人是价值目标和根本任务。高校要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培养能够适应和引领国家发展、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二是构建“双一流”工程。高校要通过“双一流”建设,提升学校信息化建设水平,积极发挥人工智能技术,改变我们的教与学,激发学校内生动力和办学活力 [7],深化综合改革,勇于破除束缚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的机制、思维模式等障碍,强力推进未来教育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马宁,余胜泉.简述教学设计自动化研究[DB/OL]. http://www.wenkuxiazai.com/articledigest16/jianshu.htm.
[2] 黄荣怀,刘黄玲子,李向荣. 计算机辅助评价的发展趋势[J]. 电化教育研究,2002(5):15-21.
[3] 王万森编著. 人工智能原理及其应用. 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0.
[4] 李慧迎章伟民专家系统及其在教育中的应用.http://218.22.0.27/lunwen/dianziban/200501/021924.htm.
[5] 张剑平. 关于人工智能教育的思考[J] 电化教育研究. 2003(1):24—28.
[6] 吴战杰,秦健Agent技术及其在网络教育中的应用研究.http://www.wenkuxiazai.com/articledigest20/jishu.htm.
[7] 刘大有,杨鲲,陈建中.Agent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J].软件学报,2000,11(2).
【通联编辑:光文玲】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8/view-1506426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