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高校校级科研项目开展现状及科研未来发展的思考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校级科研项目在提高教师科研能力、调动教师从事科研积极性、营造高校科研氛围等方面起着重大作用。加强对校级科研项目的管理,提高校级科研项目的水平对于高校科研工作的开展具有重要作用。该文以某体育院校2014—2018年校级科研项目的现状进行统计分析,从项目数量、项目类别、负责人、结项情况四大方面进行剖析,从中得出校级项目管理上存在的一些问题,并提出相应对策供高校相关人员参考。
  关键词:科研项目  校级  项目类别  现状
  中图分类号:G4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20)02(a)-0221-04
  高校校级科研项目是指除国家或地方政府资助的纵向科研项目、科研条件建设项目以及企业委托的横向科研项目外,由高校自筹经费资助本校教师开展科学研究的项目[1]。高校科研项目的设立为高校教师建立了从事科研工作的渠道,有利于高校科研氛围的营造,为高校教师申请和开展更高层次的科研项目奠定基础。校级科研项目虽是纵向科研项目链中的最低端,其作用和效果却不容忽视,对高校校级科研项目的现状和发展水平进行分析,可以窥探出高校的科研水平和科研潜力,进而为高校在科研工作方面提供政策上的方向指导。
  不同高校其校级科研项目的设置具有鲜明的差异性,高等院校依据自身的学科建设和教师的专业方向,有选择、有针对性地设立和开展校级科研项目。但高校设立校级科研项目的初衷和宗旨是一致的,都是旨在为高校教师从事科研工作和提高科研水平服务,提高学校的科研能力和水平,提高高校教师的专业素养,进而为科研和教学工作提供更好的服务。下面通过对某体育院校2014—2018年5年校级科研项目的类别、数量、研究方向、立项人、结项情况等几方面进行分析,以期从中更客观地了解此校科研现状和科研水平,从而为高校科研工作的发展提供建设性的建议。
  1  校级科研项目的类别和立项数量
  某体育院校的校级科研项目每年依据该校科研需要在类别设置上均有所变动,2014年校级项目只设置了一般项目,没有其他类别上的区分。2015年在类别上有很大的变动,仿照其他纵向科研项目的类别设置,分为青年项目、一般项目、自筹项目。其中青年项目专门针对年龄在35周岁以下的青年教师,一般项目对申请人没有年龄上的要求,自筹项目是针对三本独立学院开设的,经费由三本院校自筹。2016年校级项目为进一步提高本校训练队的训练成绩,让科研服务于训练,提高训练的科学性,将科研成果尽快转化为训练成绩,结合该校的实际情况和特色,为全运会备战而专门设立了攻关项目。2016年校级项目的类别为攻关项目和一般项目。2017年项目类别新增生态体育专项。生态体育专项的设立顺应了当前生态体育研究的热点,专门设立此类别显示了校级项目顺应当下科研趋势,注重对研究热点的关注。2018年校级科研项目的类别设置上分为重大项目、预研项目和一般项目。设置初衷是为了加强校级科研项目的作用,为教师申请更高水平的纵向科研项目奠定好基础。重大项目的最终目的是通过校级项目的培养和练习,鼓励并帮助教师成功申报国家级纵向项目,预研项目则是为申报省部级、市厅级纵向项目服务。2014—2018年某体育院校校级科研项目的类别设置和立项情况见表1。
  从2014—2018年这5年的校级科研项目类别设置上可以依稀看出此校的科研导向和侧重点,注重青年教师的科研项目申报、注重科研为训练服务、注重社会热点问题的研究、注重高等级纵向科研项目的申报。此校校级科研项目立足于本校实际科研需求和科研水平现状的基础上,每年都在不断地发展前进。但从立项数量来看,总立项数有逐年下滑的趋势,立项数的锐减是科研管理人员需要认真思考的问题。
  2014—2018年每年中各个类别的项目立项情况基本正常,符合科研项目申报和立项的常态,一般项目由于在申请者年龄和研究范围方面没有过多限制,立项数量较大属正常现象。其他如攻关项目和生态体育专项因为有专门的针对性,受众群体较一般项目小,从而立项数量也较少。而2015年青年项目立项数量如此庞大,将近一般数量的2倍,此种现象不容忽视。青年教师是校级科研项目的主力军,也是高校未来科研工作的主力,决定着高校的科研水平和科研潜力。2018年重大项目和预研项目数量较少也是值得探究的问题之一。重大和预研项目与一般项目的区别在于项目设立的宗旨不同,前者为了冲刺更高等级的项目申报,目标明确化,后者当然也是为申报项目服务,但是管理和要求相对宽松,教师申报的压力较于前者将小很多。因此,教师更多选择了一般项目而非重大和预研项目。从事科研的热情较低,不想承担压力是该校教师目前科研态度的现状。
  2  校级科研项目的主要研究方向
  某體育院校是以体育专门人才的体育类高等学院,体育是其特色和专长,2014—2018年这5年的校级项目研究方向也大多是围绕体育学方向开展,主要涉及的是体育教学、体育理论、运动训练和健康与康复等,与体育学无关的项目较少,主要是关于学生思想政治方面的研究,立项人一般是从事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辅导员。表2是近5年某体育院校校级科研项目研究方向与体育相关的项目和其他类项目的数量和所占比例。
  体育类院校在体育学方面的研究占比大毋庸置疑,但是其他类项目的研究过少也是值得深思的问题。虽然学校在课程设置和人才培养上均围绕体育学展开,但是大学语文、英语和思政的公共课却是始终存在,学校里不乏与体育类专业无关的研究方向的教职工,但他们的科研积极性和科研热情却没有在校级项目中得以展现。其原因可能是学校不重视其他类研究方向的科研工作,或者是其他类研究方向的教职工自认为在学校发展的边缘学科而不投身于科研工作。
  3  校级科研项目立项人年龄和职称情况
  对校级项目立项人基本信息的调查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反映校级项目的发展现状以及设置的合理性。校级项目的设立更多的是为年龄较小、职称较低、科研处于起步阶段的教师提供从事科研工作的平台,表3和表4分别是近5年某体育院校校级项目立项人年龄和职称的基本情况。   从统计数据看,申请校级科研项目的主体是中青年教师,以30~39岁的中级职称教师居多,年纪较大和职称较高的教师也有申请,但总体来说,比重不大。年纪较小的初级职称教师申请率也偏低,在校级项目工作的管理上,应着重向年纪较小、职称较低的教师倾斜,从开端调动起其从事科研的积极性,培养其科研能力。
  4  校级科研项目结项情况
  某体育院校校级科研项目在管理上相对宽松,没有严格的管理程序,未能按时结项或长期不结项的,一般也不采取强制措施或有相应的惩罚手段。管理上的宽松与疏漏也就提高了校级科研项目的管理难度,结项率相对较低,按时结项率更是较低。同时,结项的要求也较低,一般以发表至少1篇省级以上期刊或者以1篇调查报告即可结题,便于零起点的教师从事科研,能够顺利结项,有利于调动教师申请校级科研项目的积极性。表5是某体育院校校级项目结项情况。
  某体育院校校级项目一般研究时长为1年,生态体育专项设置为2年,重大项目结项要求较高,研究周期为3年,攻关项目是为备战全运会服务,周期较长,其他项目结项率低,延迟结项现象严重。
  造成校级项目结项率低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由于结项要求低,对于从事高校教学和管理工作的教师来说,应该不存在较大的困难,因此,不是不能结项而是不想结项是某体育院校校级项目结项率低和延迟结项的主要原因。同时,校级项目在结项工作的管理上较为宽松,也存在疏漏,没有严格的管理制度对教师校级项目结项工作进行制约,没有不能按时结项相应的惩罚措施,也没有严格督促教师按期结项,尽早结项。其原因有教师拖延和不重视的问题,也有科研部门工作管理上的失责。
  5  校级科研项目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通过对某体育院校201—2018年校级科研项目的基本情况进行统计分析,从统计数据来看,校级科研项目在类别设置、研究方向、立项人的侧重、结项的管理等方面均存在一些问题。通过对现象的分析,试从以下几方面提出相应对策,供高校科研部门和相应管理机构思考。
  5.1 设立青年项目,加大对青年教师的项目申请动员和政策倾斜
  青年教师是学校发展未来的骨干,其科研能力和水平决定了高校科研发展的潜力和能达到的水平。校级科研项目的设置本是为高校年轻教师从事科研工作和申请科研项目奠定基础,加大对青年教师申请校级项目的工作动员,加大对青年教师的政策倾斜,鼓励并帮助其进行项目申报,有利于其了解项目申请、管理及结项一系列的流程,有利于其积累科研养料,为申请高水平的科研项目奠定基础。而年纪较大、有一定职称的教师,并不是不支持其申报校级科研项目,但应该鼓励其申报校外高等级的科研项目,将相对容易的校级项目申报机会留给尚在科研起步阶段的年轻人。
  5.2 大研究方向,鼓励学科交叉,扶持其他研究方向的教师申报
  高校的科研工作应放眼整个学科,不应受学校定位和相对专业的限制,在校级科研项目申报的工作中,应鼓励教师立足于本职工作和本职专业,从事相应的科学研究,兴趣和能力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其在科研之路上能够达到的水平,不能依据学校的学科定位局限教师在项目申报上的方向选择。多角度、多方向的科学研究有利于高校的全面发展,能够激发不同专业和方向、从事不同工作岗位的教师的积极性,有利于学校科研工作的全面展开,也有利于学校整体科研水平的提升。
  5.3 强过程管理,明确管理制度
  强化中期检查,加强过程管理,明确奖惩措施,制定《校级项目管理办法》并严格执行。对项目进展进行监控,每年年底进行中期检查,监控成果发表进展。对于未能按期结项的项目负责人,要有明确的惩罚措施对其加以规范。明确项目申请条件,尚有在研项目不得再次申请新的校级项目。对于表现良好,能够按时结项并自觉接受管理的项目负责人予以一定程度的奖励;而对于记录较差,不能按时结项,不服从管理的负责人采取强制措施,并通过一定期限内取消申报资格、追回经费等手段进行惩戒。總之,明确管理制度,严格按照制度操作是校级项目管理的必要途径。
  参考文献
  [1] 陆大勇.高校科研课题管理所面临的机遇和挑战——以内蒙古大学艺术学院校级科研课题的问题分析为例[J].内蒙古大学艺术学院学报,2016,13(1):130-136.
  [2] 欧阳旻.基于全面质量管理的高职院校科研课题管理体系研究[J].中国高校科技,2009(12):27-30.
  [3] 王秀清.对提高高职院校校级科研课题质量的思考[J].中国电力教育,2010(30):201-203.
  [4] 唐潇.某体育院校“十二五”期间科研创新能力评价[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29(6):37-41.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8/view-1514981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