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南京市溧水区小麦赤霉病飞防技术试验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    于2019年对南京市溧水区小麦赤霉病进行飞防作业,根据飞防的不同飞行参数及不同用药量对防治效果进行示范总结。结果表明,用40%丙硫·戊唑醇悬乳剂600 mL/hm2、50%吡蚜酮水分散粒剂225 g/hm2,担架机喷雾防治2次;用40%丙硫·戊唑醇悬乳剂600 mL/hm2、50%吡蚜酮水分散剂225 g/hm2,无人机防治2次(飞行参数高度1.8~2.0 m,宽度3 m),防治效果理想,防效分别为89.8%、86.3%。
  关键词    小麦赤霉病;飞防作业;防效;江苏南京;溧水区
  中图分类号    S435.12        文献标识码    A
  小麦穗期病虫害主要有小麦赤霉病、纹枯病、白粉病、蚜虫等,其中,小麦赤霉病是影响溧水区小麦产量和品质的最主要病害,流行的最关键因素是小麦扬花期间温、湿度,如小麦扬花期至乳熟期遇连阴雨,同时气温在15 ℃以上即会大流行,小麦穗部感染赤霉病以后籽粒干瘪,出粉率降低,品质降低,更重要的是病麦毒素影响食品安全,对人畜都有较大的危害[1-2]。为推进溧水区高效植保机械的的应用,提高专业化统防统治服务的能力,保障农作物生产安全,减少农药污染,保护生态环境,促进江苏省农业可持续发展,按照市站要求,在小麦穗期病虫害(主要防治小麦赤霉病)防治中运用植保无人机器械科学施药。现将试验结果总结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地概况
  试验安排在溧水区和凤镇吴村桥谷丰合作社田中进行,试验地块为稻麦轮作田,土类为水稻土,亚类为潴育型水稻土,板浆白土属,土种为小粉白土,质地重壤,肥力中等,前茬作物为水稻。
  1.2    试验材料
  供试药剂:40%丙硫·戊唑醇悬乳剂、50%吡蚜酮水分散粒剂、48%氰烯·戊唑醇悬乳剂、25%吡蚜酮。
  供试机械:极飞p20 2018款植保无人机。
  供试小麦品种:扬麦25,2018年11月5日播种,播种方法为机撒播,2019年4月15日试验时小麦处于齐穗至扬花始盛期,预计2019年小麦赤霉病发生程度偏重。
  1.3    试验设计
  试验共设6个处理,分别为处理1,无人机防治,飞行参数为高度1.8~2.0 m,宽度3 m,防治药剂为40%丙硫·戊唑醇悬乳剂600 mL/hm2、50%吡蚜酮水分散粒剂225 g/hm2,兑水15 kg/hm2,防治2次,面积33.33 hm2;处理2,无人机防治,飞行参数为高度1.8~2.0 m,宽度3 m,防治药剂为40%丙硫·戊唑醇悬乳剂900 mL/hm2、50%吡蚜酮水分散粒剂225 g/hm2,兑水15 kg/hm2;防治1次,面积33.33 hm2;处理3,无人机飞行参数为高度2.0~2.5 m,宽度4 m,防治药剂为40%丙硫·戊唑醇悬乳剂600 mL/hm2、50%吡蚜酮水分散粒剂225 g/hm2,兑水15 kg/hm2,防治 2次,面积3.33 hm2;处理4,无人机防治,飞行参数为高度1.8~2.0 m,宽度3 m,防治药剂为48%氰烯·戊唑醇悬乳剂50 g/hm2+25%吡蚜酮300 g/hm2兑水15 kg/hm2;防治2次,面积为3.33 hm2;处理5,担架机喷雾,防治药剂为40%丙硫·戊唑醇悬乳剂600 mL/hm2、50%吡蚜酮水分散粒剂225 g/hm2,兑水750 kg/hm2,防治2次,面积0.67 hm2;以空白作对照区(CK),面积0.67 hm2。3次重复,随机区组排列,试验区总面积74.67 hm2。
  1.4    试验期间天气
  2019年4月15日9:00—11:00用药。据区气象局资料,试验当日天气晴,试验当日至4月29日共计雨日为7 d,累计降雨量为67.9 mm,具体如表1所示。
  1.5    调查内容和计算方法
  施药时同时调查并记载小麦扬花情况。最后一次用药后,病情稳定时进行防效调查。每小区对角线5点取样,每个点0.25 m2,调查按照《田间药效试验准则(一)》记载每小区总穗数、病穗数并进行病情分级,计算病穗率、病情指数及防效,方差进行差异性分析[3-4]。
  分级方法:0级,无病;1级,病小穗数占全部小穗的1/4以下;2级,病小穗数占全部小穗的1/4~1/2;3级,病小穗数占全部小穗的1/2~3/4;4级,病小穗数占全部小穗的3/4以上。计算公式如下:
  病穗率(%)=病穗数/调查总穗数×100;
  病情指数=Σ(各级病穗数×相对级数值)/(调查总穗数×
  9)×100;
  防治效果(%)=(空白对照区病指-处理区病指)/空白对
   照区病指×100。
  试验期间观察记录参试药剂对小麦有无药害和不良影响。
  2    结果与分析
  由表2可知,药后30 d,各药剂处理的防治效果均较为理想,以处理5防效最好,平均为89.8%;处理1与处理4防效略低于处理5,防治效果分别为86.3%、79.4%;之后依次为处理3防效为75.9%;处理2防效为74.3%。
  经方差分析和Duncan多重比较,处理5与处理3、2之间差异极显著,与处理4之间差异显著;处理1与处理2、3之间差异显著;处理5与处理1、处理1与处理4、处理4和处理3与处理之2间均差异不显著(表2、3)。
  3    结论与讨论
  试验结果表明,传统的担架机大剂量兑水喷雾防治小麦赤霉病效果最好。植保无人机低宽幅防治小麦赤霉病能达到理想效果,但与传统担架机仍有显著差异。在中等以下发生年份為缓解劳动力紧张,可以运用无人机进行小麦赤霉病的防治。植保无人机防治小麦赤霉病一定要控制飞行高度,以高度1.8~2.0 m、宽度3 m防治效果较好。随着喷幅的增加,防效明显下降。无论是植保无人机还是传统的担架机大剂量兑水喷雾防治小麦赤霉病,必须要进行2次防治才能达到理想效果[5]。无人机飞防药剂目前以丙硫戊唑醇效果最好,显著高于氰烯戊唑醇,可以进行轮换使用[6]。如何集中快速精准施药,加快推广飞防作业,提高防治效率,解决病虫害防治窗口期短,在大发生年份争取更高防效,有待进一步试验探讨。
  4    参考文献
  [1] 韩青梅,康振生,段双科.戊唑醇与叶菌唑对小麦赤霉病的防治效果[J].植物保护学报,2002(1):439-440.
  [2] 江苏省植物保护站.农作物主要病虫害害预测预报与防治[M].南京:凤凰出版传媒集团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06.
  [3] 阮仁武,傅大雄,王步军.3种杀菌剂对小麦赤霉病防治研究[J].西南农业大学学报,2005,27(3):289-292.
  [4] 明道绪.田间试验与统计分析[M].2版.北京:科学出版社,2008:98.
  [5] 马思勤,马忠华,张猛,等.河南省小麦赤霉病发生规律与综合防治关键技术[J].中国植保导刊,2019,39(2):53-60.
  [6] 成晓松,仇广灿,胡健,等.不同药剂及施药技术对小麦赤霉病的防治效果研究[J].农学学报,2016,6(1):28-32.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8/view-1515047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