效果推理与绩效关系的研究综述与未来展望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刘军跃 杨雪程 李军锋 张巧玲
摘要:效果推理理论是基于高不确定性、高风险性和高资源约束情境下的决策理论。自该理论提出以来,国内外学者对效果推理理论在创业领域的应用展开深入研究,并不断拓展该理论的适用情境和作用边界,但既有研究成果相对碎片化。本文对效果推理理论渊源、概念内涵、维度研究等现有学术成果进行总结,重点就效果推理与绩效的关系进行梳理,进而指出未来研究的可能方向,期望有助于推进效果推理理论与绩效关系的未来研究。
关键词:效果推理;概念;维度与测量;绩效
DOI:10.16315/j.stm.2020.01.007
中图分类号:C93-0文献标志码:A
随着我国“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迈向2.0升级版的新阶段,全社会的双创热情持续进发,大量新创企业如雨后春笋般涌现。但是,受到资源与能力等“先天劣势”的限制,大多数新创企业面临产品、技术、市场等方面的不确定性和不可预测性,以及缺乏有效的思维方式来快速响应突发情况,从而陷入存活率低、失败率高的现实困境;因此,如何在创业情境下进行科学决策是学术界和实务界长期以来共同关注的焦点,也成为创业企业求生存、谋发展的关键。sarasvathy提出的效果推理理论作为高不确定情境下,基于现有资源和手段进行科学决策的非预测性逻辑,为企业制定战略决策并实现持续成长提供新的理论指导。
在传统决策理论框架下,环境的相对稳定性使得创业者在决策时往往会采取因果推理决策逻辑,即通过市场调研、竞争者分析和战略规划等手段,分析和预测决策可能的结果;但是,在动态、复杂且非均衡的创业情境下,环境动态性以及消费者需求和偏好的快速变化增大了决策难度和创业风险。信息滞后和资源约束也制约着创业者对创业决策及其结果的正确估算。传统决策理论难以为面临“新进入缺陷”的新创企业提供理论指导,而效果推理理论就为不确定性环境下新创创业的制定战略决策提供了新的解释逻辑。该理论的提出和发展代表着创业研究向新的范式转变。
自Sarasvathy提出效果推理理论以来,该理论吸引了大量学者开展量表开发、理论推演和实证研究等工作,有学者认为该理论有望成为21世纪以来创业研究领域最为重要的理论贡献。但是,对该理论的研究仍处于摸索前进阶段,既有研究大都从理论本身进行深化拓展,并试图探究效果推理对绩效、商业模式设计、企业国际化过程等方面的影响,但是就效果推理与绩效的内在关系而言,学术界还未达成一致意见。基于此,本文在对效果推理的概念定义、维度研究以及量表测量等进行梳理的基础上,重点探讨效果推理理论对绩效的影响情况,以期深化对效果推理理论的认知,并推动效果推理与绩效关系研究。
1效果推理理论概述
本文以effectuation、effectual logic、effectuationtheory、效果推理、手段导向以及决策逻辑等为关键词,检索了从2001-2019年发表在三大外文数据库(EBSCO、ScienceDirect、JSTOR)以及中国知网上与该主题相关的文章,共搜集到120余篇相关文献。通过对这些文献的梳理和研读,发现效果推理理论研究主要从2个方面展开:一是以Sarasvathy及其团队为主导的研究,主要通过定性研究方法对该理论进行逐步完善和深化;二是对该理论的应用研究。这类研究主要是基于Sarasvathy及其团队的研究成果,深入探究效果推理理论的形成机制和影响机制等。此外,国内部分學者也对该理论进行了系统梳理和评述,但少有综述论文着重梳理效果推理理论对绩效的影响。鉴于此,本文对效果推理的理论渊源、适用情境与边界拓展等进行系统梳理,从而为效果推理与绩效关系研究奠定理论根基。
1.1效果推理的理论渊源
效果推理理论由Sarasvathy首次提出,该理论借鉴西蒙的有限理性和实用主义哲学观点,试图揭示创业过程中的决策问题。随着《因果逻辑与效果逻辑:论从经济必然性到创业可能性的转变》在管理学顶尖期刊《Academy of Management Review》上的发表,标志着该理论的正式提出。在这篇文章中,Sarasvathy通过对27位专家型创业者的调查,考察了这些专家型创业者在特定创业情境下的决策逻辑。通过这种准实验手段,总结出6种有助于专家型创业者赢得创业成功的要素:一是基于现有手段进行决策。每个创业者都是基于既有手段而不是市场上既定的条件来确定自己的目标市场和潜在顾客群体;二是把可承受损失程度作为决策依据。在做决策时,采用效果逻辑的创业者不是以收益最大化为决策目标,而是以可承受的损失程度作为决策依据;三是寻求战略联盟伙伴。遵循效果推理逻辑的创业者往往将利益相关者视为合作伙伴,并不断寻求新的战略伙伴,以此降低决策不确定性;四是理性看待竞争。效果逻辑创业者认为创建目标市场是优先级目标,而不是一味强调竞争分析;五是创建新市场。遵循效果逻辑的创业者在环境不确定性、风险不可预测性、资源高度约束等情境下,做出开发新市场、提供新产品/服务乃至创建新企业等决策,并将此作为首要目标;六是有效控制意外事件。要采取“柠檬原理”以应对意外事件,将意外事件视为新机会。她还提到,效果推理理论的5个原则构成其理论内核,其中,手中鸟原则是指从既有手段和工具出发,有效利用闲置资源;可承受损失原则是指资源投入和决策时所能承受的财务与非财务方面的损失范围;百纳被单原则强调合作伙伴之间的关系网络的重要性;柠檬汁原则强调要拥抱意外事件,并将意外事件视为潜在机会;飞行员控制原则强调非预测性控制;因此,从本质上讲,效果推理理论是指导创业者在企业尚不存在的前提下,做出有关产品开发、服务提供以及市场开发等一系列决策的创业理论,它揭示了创业者如何在奈特不确定条件下通过科学决策来实现创业成功的奥秘。
1.2效果推理的概念界定
效果推理理论是指创业者在奈特不确定性情境下,通过有效利用手边资源和手段,以获得利益相关者前期承诺为基础,以可承受损失为原则,在不断试错的过程中进行战略决策制定。自该理论提出的十余年来,该理论颠覆了传统决策理论中的有限理性假设,为揭示创业者在不确定条件下的创业行为和决策提供新的理论视角。基于此,国内外学者从战略选择、战略决策、资源配置以及商业模式设计等视角出发,对效果推理理论进行了理论解释与概念界定,如表1所示。虽然对该理论的定义在不同的研究情境下有所差别,但是对于效果推理的定义都与其5个原则密切相关,其本质上都是基于高不确定性和不可预测性情境下的决策逻辑。 1.3理论适用情境与边界拓展
1)效果推理理论的适用情境。环境的动态性、不确定性和不可预测性是效果推理理论产生并发生作用的情境因素。组织理论认为组织环境是企业面临的重要权变因素,它主要包括技术环境、制度环境以及商业环境等。一方面,环境动态性越高,竞争环境要素变化的频率和程度就越高,技术更新迭代速度越快,决策者就越难把握顾客产品或服务需求变化;同时,动态环境也是激发新事物、新技术以及新市场的机会窗口。在动态环境下,效果推理理论通过引导能动性强的新创企业更新技术与资源,从而提升企业绩效。另一方面,不确定性环境往往使得创业者无法事先知晓和预测特定事件发生的概率及其可能的结果,即不确定性往往伴随着模糊性和不可预测性。基于此,效果推理理论强调决策者可以通过利用有限资源和信息,在与利益相关者的有效互动中,以更加灵活的方式应对环境变化的不确定性和不可预测性。
2)效果推理理论的边界拓展。随着效果推理理论的深入发展,该理论的适用边界也得到不断拓展。在个体层面,效果推理由最初适用于专家型创业者,逐渐运用到创业新手。例如,Dew等通过对27位专家型创业者和37位MBA学生的口头文本分析,发现专家型创业者和创业新手因专业技能、创业技能以及效果推理逻辑的差异,导致两类决策者在创业决策中有不同的行为表现。在企业层面,该理论的提出是针对企业/市场尚不存在或者企业成立初期等情形,但随着研究的深入,部分学者将该理论运用到在位企业以及企业国际化进程;同时,也有研究将该理论运用到特定的企业类型,如中小企业或高新技术企业。此外,随着中国学者对效果推理理论的持续研究关注,试图将该理论运用于成熟经济背景以及转型经济背景下的企业决策过程。可见,效果推理理论在理论适用范围与企业实践中的作用边界都在不断拓展和延伸。
2效果推理理论的维度研究
效果推理理论研究主要从“深化一繁衍一整合一挑战”4个层面展开研究。伴随着对该理论的研究逐步过渡到维度划分与定量测量阶段,既有实证研究中涉及到的维度研究主要以Chandler等、Wihbank等以及Werhahn等为代表,从个人层面和企业层面对效果推理理论进行量表开发与维度研究。
基于个人层面的维度划分主要是以Chandler等和Deligianni等为典型代表。其中,Chandler等的研究将效果推理与因果推理视为2个相互作用的理论构念,并在对2个独立的新创企业样本进行探索式因子分析和验证性因子分析的基础上,首次开发出效果推理的测量量表。他们认为效果推理是由3个相关的子维度——实验(experimentation)、可承担损失(affordable loss)和灵活性(flexibility)——构成的多维概念,并与因果推理共享一个维度——预先承诺(pre-commitments)。后续学者大都借鉴Chandler等人的研究成果,基于组织创新、组织学习、产品多元化以及机会开发等视角,从实验、可承受损失、柔性以及先前承诺4个维度展开实证研究。此外,Brettel等将效果推理与因果推理视为2个不相关的构念,并将二者分开进行测量,并通过4个维度一手段、可承受损失、合作关系、承认并接受意外对效果推理进行测量。但是,由于这种测量方式仅适用于研發情境,目前仅有部分学者借鉴这种维度划分方法。
不同于Chandler等从个人层面的维度划分,Werhahn等从组织层面对效果推理进行维度解构,将效果推理视为一种战略导向,并将效果推理概念提升到组织层面,在这个层面上,效果推理可以被理解为反映员工行为和心态的战略方向。基于此,首次开发出效果导向(effectual orientation)的多维量表,将效果推理解构为手段导向、伙伴关系导向、可承受损失导向、意外导向以及控制导向等5个维度,并通过18个问项对德国公司进行调查研究和测量,提出了对效果推理理论以及效果导向5个维度之间潜在关系的初步见解。但遗憾的是,由于该测量方式推出时间较短,还未得到进一步研究验证,故目前很少学者借鉴该成果。
3效果推理与绩效关系研究
继Chandler等对效果推理首次进行量表开发后,国内外学者从学习视角、创新视角以及资源视角等方面展开对效果推理与绩效之间的关系研究。
1)学习视角。Cai等的研究主要探究了效果推理理论视角下,企业如何通过探索式学习来提升企业绩效。他们通过对来自吉林和北京两地226家新创企业进行实证分析,发现效果推理对企业绩效有正向影响,并且探索式学习在效果推理与企业绩效的正向关系中起完全中介作用。这意味着,新创企业在运用实验、可承受损失、柔性以及先前承诺原则来提高企业绩效时,可以通过探索式学习来增强企业的盈利性和成长性。换言之,效果推理对绩效的正向影响得益于新创企业利用手头的有限资源,加强与利益相关者的合作和先前承诺,在不断试错过程中搜寻、识别和获取创业知识,进而快速抓住和响应潜在的市场机会,并最终实现企业绩效提升。
2)创新视角。一方面,部分研究认为不同创新方式会影响效果推理与绩效的作用关系。例如,崔连广等探究探索式创新和开发式创新的中介作用下效果推理理论对绩效的影响情况。通过实证分析发现,效果推理的不同原则对探索式创新有不同的影响,即效果推理的先前承诺和实验原则对探索式创新有正向影响,而可承受损失原则对探索式创新有负向影响;但效果推理的4个原则都对开发式创新没有显著影响。同时,探索式创新和开发式创新都对企业绩效有正向影响。另一方面,也有部分研究从商业模式创新的角度出发,考察效果推理对绩效的作用关系。例如,吴隽等通过实证研究证实:在新颖型商业模式创新中,采用效果推理逻辑的企业比未采用该逻辑的企业有更好的企业绩效,但在效率型商业模式创新中,采用因果逻辑的企业比采用效果逻辑的企业有更好的绩效表现。此外,也有学者指出,效果推理与绩效之间的关系受到创新程度的调节作用。例如,Ktipper等和Brettel等研究表明创新程度的高低会影响效果推理对项目研发绩效的作用关系;而Garonne等则认为效果推理对新企业成长绩效的影响同时受到创新程度和不确定性的影响。 3)资源视角。一方面,有学者基于资源捆绑战略角度,探究了不同资源捆绑战略选择下,效果推理和因果推理对互联网企业成长性的影响,研究发现因果推理和效果推理都与互联网企业的成长性呈正相关,效果推理逻辑导致开创性的资源捆绑,而因果推理通过稳定性资源捆绑正向影响互联网企业的成长。另一方面,也有研究从资源整合的角度探究效果推理与绩效的关系。例如,彭学兵等探讨了在效果推理型资源整合的中介作用下,创业网络对新创企业绩效的作用关系。研究发现,效果推理型创业资源整合的4个维度(即手段导向、可承担损失、利用权变、战略联盟)对新创企业绩效都有正向影响,并且这4个维度在创业网络(关系强度和关系质量)与绩效关系的中介作用中有所差异;随后,彭学兵等在探究了效果推理的中介作用下,创业资源整合(即创业资源内聚与创业资源耦合)对绩效的影响关系。研究发现效果推理的柔性原则能够增强创业资源内聚对新创企业绩效的正向作用,而削弱了创业资源耦合对新创企业绩效提供的正向作用;先前承诺原则增强了创业资源整合对新创企业绩效的正向影响。
4)双元视角。在双元视角下,学者们将效果推理与因果推理视为一种组织双元,以此探讨两种决策逻辑及二者之间的交互作用对绩效的影响情况。其中,Smolka等认为因果推理、效果推理以及二者之间的协同都对企业绩效有正向影响。但是,研究只证实了效果推理的实验原则和因果推理的交互作用对企业绩效有正向影响。而Yu等在探究两种决策逻辑及二者之间的交互作用对绩效的影响关系时,考虑了环境的调节作用。研究发现,效果推理对转型经济背景下的企业绩效有正向影响。但是,在环境不确定性程度高时,因果推理和效果推理问的交互作用对企业绩效有正向影响;反之,二者之间的交互作用对企业绩效有负向影响。
由此可见,效果推理与绩效关系的研究结论主要体现在:首先,既有研究证实了效果推理与企业绩效之间的正向关系,但效果推理的4个维度对绩效的影响关系则存在较大差异;其次,相较于因果推理而言,效果推理对企业绩效的正向影响更大,并且这种正向关系受到环境不确定性、企业创新程度等因素的调节作用;最后,效果推理与企业绩效问的作用关系受到组织学习、创新方式和创新程度以及资源整合等组织行为的影响。
4研究总结与展望
创业活动的高不确定性、创业目标的模糊性以及创业资源的高度约束性使得传统决策理论在指导企业战略决策中存在明显不足,而源于不确定性情境下的效果推理理论为决策者利用手头资源进行市场挖掘、产品开发甚至新企业创建提供了新的理论指导。自2001年Sarasvathy首次提出该理论以来,国内外学者对此展开了学术研究,并取得了如下研究成果。
第一,深化了效果推理的理论内涵。既有研究从战略决策、资源配置以及商业模式设计等视角对效果推理理论进行不同的概念界定,但效果推理本质上是指导决策者在不确定性和不可预测性情境下,利用既有手段和资源进行产品/服务提供、市场开发乃至企业创建等方面的决策理论。
第二,深化了效果推理的维度研究与测量。效果推理的维度划分主要有个人层面和组织层面,但既有研究主要借鉴Chandler等的研究成果,即从实验、可承担损失、柔性和预先承诺4个方面进行维度划分。在此基础上,大量实证研究主要探讨了不同情境和研究视角下,效果推理理论的影响机制,如对商业模式设计、商业模式创新以及企业绩效等的影响。
第三,着重探究了效果推理与绩效的关系。关于效果推理理论对绩效的影响,国内外学者尚未达成共识,具体表现在:一是对绩效指标的选取不统一。既有研究探讨了效果推理理论对企业绩效、创业绩效、新企业成长以及新创企业绩效等的影响;二是效果推理及其4个维度与绩效关系的研究结论不一致。国内外学者在探讨效果推理对企业绩效的影响时,认为二者之间的关系在不同视角和情境下有所差异。以上对效果推理理论的部分研究成果的梳理总结,如图1所示。
作为正在成长和不断发展中的创业前沿理论,效果推理理论虽然在理论建构和实证深化研究方面取得较快发展,但该理论研究仍然有较大空间。首先,未来研究可以探究效果推理与其他理论,如双元理论(ambidexterity theory)、传统决策理论(causa-tion)等,以及其他构念,如资源拼凑(resource brico-lage)、創业即兴(entrepreneurial improvisation)等之间的内在联系与区别,并考察这些理论(或构念)对企业绩效的影响机理和作用程度。其次,未来研究需要将定性分析和定量数据相结合,亦可尝试运用单案例纵向研究、多案例纵向研究以及跨案例研究的案例研究方法,揭示企业如何在其经营过程中由起步阶段的效果推理逻辑逐步过渡到因果推理逻辑,以及效果推理对不同行业性质和不同发展阶段的企业绩效的影响情况。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8/view-1519524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