茭白无公害栽培技术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茭白是一种多年生草本植物,一般生长于沼泽或者多湿的环境,茭白作为一种具有较高营养价值的蔬菜,肉质细嫩、纤维素少、风味较佳,并且还能降血糖、止渴、通便和促消化,茭白可以焖、炒、煸以及凉拌,入口清韵,我国的茭白种植规模较小,栽培技术也比较传统,为了提高茭白的栽培质量,就要加强技术研究。
一、栽培产地与环境的选择
要选择生态环境比较好的田地作为茭白生产栽培基地,一般周围不可以有矿工企业,并且最好远离城市、公路等,避免受到有害物质的污染。栽培产地的污染物限量要控制在国家相关范围标准之内,可以选择一些没有污染源的洼地、稻田或者沟塘,栽培种植的水位要适中,土壤选择肥力较高、有机质较多,可以保水保肥的黏性土壤,PH值在5.5-7.0之间,无污染,并且产地要水源充足,方便排灌,灌溉水中的污染物限量符合标准规定。
二、品种的选择
茭白品种分为一熟茭与二熟茭,一熟茭可以称为单季茭,在春季进行栽植,每年的白露至寒露期间采收一次,可以连续采收4年左右,为了能够保持一熟茭的种性,使其获得高产,最好要年年进行分株繁殖,一熟茭品种包括一点红、大苗以及寒头茭和象牙茭。二熟茭又被称为双季茭,如果秋茭早那么夏茭迟,反之夏茭早则秋茭迟,二熟茭一般在夏季栽培种植,在9-10月进行第一次采收,第二年5-6月进行第二次采收,二熟茭的品种有小蜡台和中介茭等。在选择茭白品种时要充分的了解市场需求,尽量选择一些即使能上市蔬菜种类比较少的淡季也能进行采收的茭白品种,如果是远距离的引种一定要先进行小面积的试种,一般大面积的栽培会合理搭配一熟茭和二熟茭,将早、中、晚熟品种错开,避免出现采收高峰。
三、整地定植
茭白的种植栽培地要深耕,如果进行连作,必须要挖除茭墩,集中销毁。栽培地要给予腐熟优质厩肥、磷肥、氯化钾以及碳酸氢铵等,施肥时将肥泥进行充分耙磨,并保持田地处于浅水狀态,施肥过后进行耕翻,整平土地,使田地泥烂、肥足,一般水田在栽培茭白前2天进行翻耕,旱田在栽培茭白前12天进行第一次翻耕,3天前进行第二次翻耕。另外,由于茭白的最大水深限度和其植株叶鞘抱合形成的假茎高度相同,所以要求水田的汛期水位不得超过40cm。
四、育苗定植
秋季选好茭墩后,在冬季要除去茭墩的枯叶,然后连兜挖起,寄放在田间,给予少量的水,等到第二年的3月中旬追施粪水,茭白的育苗在每年的4月中旬左右进行,母墩的萌发高度在20cm时即可进行分墩育苗,每一个母茭墩都可以分割成8-10个小墩,将小茭墩插入土中2cm左右使其不被浮起即可。如果是从外地引进的种苗,在种苗的运输过程中要给予适当的水分和遮荫,茭苗过高的在定植时要割去叶尖,一般株高留至30cm左右,株行距大约为66cm×70cm,栽植时间宜在傍晚或者阴雨天。
五、田间管理
主要分为两个方面:一是合理施肥追肥,茭苗在成活后可以适当的施入尿素,茭苗在分蘖初期要多施肥料,分蘖盛期要根据植株的具体生长情况进行追肥,一般追施碳酸氢铵,孕茭的施肥要适度。二是要摘除茭白的黄叶,在茭苗成活之后及时的进行耕田,一般在栽后12天左右进行耕田1次,植株封行前进行第2次耕田,定期处理杂草,在茭白分蘖期前后打去枯老黄叶。
六、病虫害防治
茭白的病害包括纹枯病、锈病和瘟病,虫害包括大螟、长绿飞虱和稻蓟马。茭白的病虫害化学防治必须符合农药安全使用标准,一般在采收期不得进行病虫害防治。农业防治一般选用无病茭种进行轮作,测土施肥,适当增施有机肥,尽量少施化肥,而且在茭田养鸭能够达到一定的除草除虫作用,具体方法是:在茭白苗长到适宜长度时先围网,然后将鸭放入,一般每公顷放置500只鸭左右。茭白的纹枯病发病初期可以选择喷施井冈霉素水,锈病的发病初期可以喷施三唑酮可湿性粉剂,瘟病可以选择喷施多菌灵粉剂,大螟在幼虫孵化期可以喷施氟虫氰乳油,长绿飞虱可以喷施吡蚜酮可湿粉剂进行防治。
七、合理采收
新茭白在每年的9月底进行始收,然后每隔6天左右采收一次,高峰期可2天左右采收一次,老茭白在5月底进行始收,每隔4天左右采收一次,高峰期可隔一天进行采收,当茭白的3片外叶长齐,孕茭的部位明显膨大,叶鞘略露茭肉时立刻进行采收。茭白在采收时,要将新茭的中部拧断但要避免伤及根珠,否则会影响茭白的第二年生长,老茭在采收时要拧住植株,折断。
总而言之,为了增加茭白的产量以及提高茭白的质量,要重点掌握茭白无公害栽培技术要点,从栽培地的选择、品种的选择、育苗定植、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以及合理采收等各个环节出发,不断的进行改善和更新,为茭白的茁壮成长奠定坚实的基础。
(作者单位:321404浙江省丽水市缙云县五羊湾果蔬专业合作社)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8/view-1519565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