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VID-19疫情下基于线上直播的翻转课堂教学方法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鲁晔
摘要: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的蔓延导致全国多地大学生无法如期开学。在教育部“停课不停教,停课不停学”号召下,各地高校广泛开展在线直播授课,然而疫情下直播授课不同于传统在线教学。为保障本科教学质量,该文分析了疫情下本科教学直播课程与传统本科“线上+线下”混合式课程、网络直播课程的区别和特点,以计算机网络课程为例,针对理工科类课程设计了线上教学方案,并结合理论与实验教学环节,给出了3段式教学法,最后给出了疫情后线下教学恢复工作的三项原则。
关键词:疫情;直播课堂;雨课堂;计算机网络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20)08-0138-02
1 概述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的蔓延导致全国多地大学生无法如期开学。在教育部“停课不停教,停课不停学”号召下,各地高校广泛开展在线直播授课,各慕课平台与直播软件均免费向高校开放课程和服务,中国大学MOOC已累计提供8000门各类在线开放课程。各高校严格要求任课教师须按原有教学计划和课表安排进行在线授课.保证教学质量不打折扣。显然,摆在当前教师面前的紧迫问题是:如何在不见面情况下,保证线上课堂教学的稳定高效进行。其关键在于如何把控90分钟的长时间直播,保证学生留存率。本文针对线上直播课堂教学,以雨课堂为直播工具,以学堂在线MOOC平台为教学资源,采用异步SPOC方式,探索疫情下的教学思路与教学方法。
2 疫情下在线直播教学的特殊性
基于慕课的翻转课堂已逐渐成为我国高校教学改革的主要教学方式,其融合MOOC的优质教育资源和SPOC小班线下教学的优势,采用“线上+线下”的混合式教学模式开展[1],线上为课前预习与课后复习主要学习环节,线下为课程核心理论、重难点的课堂面授答疑环节。线上线下互为促进,极为有效地提高了教师的授课效率和学生的学习质量[2]。然而疫情的到来,阻断了线下交流的通道,师生、生生间无法展开高效的互动和协作,因此疫情下在线教学的首要特殊性在于:线下互动的完全失效。
相对其他普通线上直播授课,如各直播平台的收费培训课程,公益性直播,疫情下教学直播有其显著的差异性:
1)授课规模小:各高校教学授课单门课程班级学生人数一般在300人以下,授课教师团队一般在3人左右。实行严格的课堂准入和考勤制度,属于典型的SPOC教学范式,完全不同于MOOC和直播平台的收费培训课程。
2)授课时间长:相对于各类在线课程,如微课等,教学直播需严格执行学时计划,因此单堂课程在90分钟左右。授课时间长,课程理论内容的枯燥和缺乏教室集体学习的仪式感和互动性容易导致较高的课堂流失率。
3)学习兴趣低:各种公益科普及收费培训直播对象均有稳定的诉求和兴趣以及自控能力,而大部分普通高校学生普遍缺乏学习的主动性和紧迫感,特别在远程学习环境下,在教师监督缺失下,无法避免:“直播在讲,人不在听”的线上混学时行为。
4)回归线下难:随着疫情的有效控制,完全的线上混合式教学最终要回到实体课堂。部分学生线上混学时,导致无法跟上实体课堂教学进度,部分老师不善于调整线上线下过渡关系,导致过度不平滑,甚至部分老师简单粗暴的直接放弃混合式教学,导致学生无法适应。
5)实验进行难:作者所任计算机网络等相关计算机课程尚可利用虚拟仿真平台开展实验教学,然而大量理工科类实验课程由于缺乏环境、仪器、设备、协作等均无法开展,导致理论与实践分离[3]。
6)网络环境差:疫情期间全国约有各类在线学生约3亿人次集中进行网络学习,截至2020年2月13日,包括腾讯会议、雨课堂、中国大学MOOC、超星尔雅等直播平台均出现网络拥塞,导致无法访问,影响了在线授课的顺利进行。
上述特殊性与差异性或多或少影响了教学质量,因此开展疫情下针对性的精心教学组织与设计尤为重要。
3 疫情下线上课堂教学组织与设计
由于普通高校学生普遍缺乏主动学习的热情和自制力,在缺乏课堂仪式感和教师监督下,往往存在:“直播在讲,人不在听”的线上混学时情况。且长达90分钟的线上授课时间很难保证学生高效学习的持续性。因此如何保证90分钟课堂教学的生动性与互动性,设计好课前、课中、课后的组织关系成为在线翻转课堂成败和教学质量保证的关键。本节以所教课程“计算机网络”为例针对性提出3段式课堂教学设计方法,以提高课堂留存率和教学质量。
3.1 教学准备阶段
為确保在线授课的稳定性和持久性,教学准备阶段的主要工作是:首先选取适宜的授课教材和辅导资料。整合线上优质资源,进行编辑和组织,为课程正式开展准备好素材。其次考虑网络波动,选择一种以上直播平台和教学工具,精通平台的各项直播与互动功能,准备备用的教学平台,确保教学进度和质量有序和稳定。最后,根据所授课程重难点、实践性,按照课前预习、课中讲授与测试、课后习题与回顾、知识与技能拓展、重难点详解等进行分类与整合,有机组织好课堂教学与课下自学的关系。
《计算机网络》课程具有理论深度高、实践能力强的特点[4],其主要内容为网络与数据通信基本原理、TCP/IP协议设计与分析、网络组网设计与地址划分以及网络安全等概念和技术,是一门典型的工科类课程。同时作为计算机类专业的核心基础课程,教材和网上教学资源广泛,本文选取谢钧、谢希仁编著的《计算机网络教材:微课版》作为课堂教材,以雨课堂为教学工具,采用的慕课资源为华南理工大学袁华团队的计算机网络在线课程,同时提前建立班级钉钉群,以群语音直播功能做好雨课堂直播网络卡顿时的备用选择。基于教材,对基础性概念,以探索提问结合慕课视频建立课前预习材料,准备好课前推送。对重难点和预习中的投稿问题进行提炼,建立课堂讲授PPT,同时给出相关微课内容配以测试题目,准备好实时题目推送。根据不同章节内容,课后给出前瞻性或回顾性、计算类、设计类开放题目,供学生选做。 3.2 三段式课堂教学阶段
三段式直播课堂教学的基本考虑是:由于90分钟的授课时间过长,不符合网络教学的碎片化和随机性特点,且长时间的讲授往往使学生感到视听疲惫,从而造成注意力不集中,课堂流失率过高。其基本思路是将90分钟课堂时间划分为3个教学时间段,每一教学时间段根据番茄工作法设置在25分钟左右,间隔设置7分钟左右的防病毒健康知识拓展、弹幕交流、投稿分享等自由展示环节,以增加互动,放松心情,其直观展示如图1所示。
由于三段式的划分,必然导致原本线下课堂内容无法全面顾及。因此需对课堂教学内容去粗取精,重点突出,如涉及多个知识点,应将基础概念和应用推广内容以慕课形式线下推送学习。其形象展示如图2所示。
3.3 课后复习阶段
在线课堂教学结束后,教师及时通过雨课堂发布课后习题与课后扩展阅读任务,引导学生及时巩固重难点。同时成立研究小组,以小组为单位完成自学研究报告,通过投稿功能实现各小组互评打分+教师划定基础分值方式核算小组复习成绩,学生完成课后复习任务后,可在钉钉群中进行交互讨论,便于教师及时获取学生掌握程度和教学盲点。对于实验环节,一般采用虚拟仿真环境,老师通过任务书形式,提出设计需求,任务小组在Packet tracer等虚拟环境下完成网络设计与配置,最后通过钉钉群上传实验过程记录和项目文档。计算机网络课程理论与实操关系紧密,对于协议、路由等关键内容,应以实验现象引入,在课后预先布置实验题目,促使学生观察现象。以便课内教师针对性进行理论介绍和答疑解惑。
4 疫情后线下教学恢复
随着疫情的有效控制,无论是线上直播或是线下录播,都不可避免地要回到实体课堂。直播导致老师教学工作量翻翻,部分老师并不适应面对摄像头的教学方式,急于摆脱,甚至简单粗暴的直接放弃混合式教学,导致学生无法适应,而部分学生线上混学时,导致无法跟上实体课堂教学进度。因此实体课堂的教学恢复工作,首先应该坚持基于雨课堂等教学工具的SPOC翻转课堂教学;其次,及时恢复图2所示调整前的教学内容组织;再次,将大量线上课堂遗留问题,在实体课堂的交互环境下具体解答。
5 结束语
翻转课堂、MOOC、SPOC等教学方式已成为中国教改的主要模式,并取得显著成果,然而在疫情下,完全隔绝实体课堂,广泛采用直播模式基于MOOC和多媒体教学工具进行线上交互式授课,成为所有老师面临的紧迫课题,据本人查阅相关资料,截至发稿前,本文第一次明确了疫情下本科教学直播课与传统本科“线上+线下”混合式课程、网络直播课程的区别,并给出了疫情下以计算机网络为例的典型理工科课程在线直播课堂教学设计思路和设计过程,对广大教学管理人员在疫情下开展直播授课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参考文献:
[1]冯甜甜,马炅.国内SPOC研究热点和发展趋势分析——基于词频分析法、共词聚类法和多维尺度分析法的研究[Jl.中国教育信息化,2018,422(11):9-13.
[2]蘇小红,赵玲玲,叶麟,等.基于MOOC+SPOC的混合式教学的探索与实践[J].中国大学教学,2015(7).
[3]向琴,喻嵘,宁毅,等,慕课背景下传统实验教学与翻转课堂相结合新模式的探索[J].科技创新导报,2017(1).
[4]王秀珍,夏良,王欢.基于MOOC+SPOC平台的军校计算机网络课程翻转课堂教学探索与实践[J].教育现代化,2019,6(10):159-162.
【通联编辑:朱宝贵】
基金项目:陕西省教育厅自然科学专项计划项目(19JK0040);宝鸡文理学院校级科研计划重点项目(ZK2018097);宝鸡文理学院第十三批校级教改项目(18JGYB58)
作者简介:鲁晔(1986-),男,陕西宝鸡人,讲师,博士,主要研究方向为物联网安全、区块链。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8/view-1520055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