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企联合提升软件工程实践创新能力的课程体系构建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林晓霞 杨晓东 李环宇
摘 要 软件创新人才的培养是软件行业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以校企联合培养人才为切入点,提出了对理论课程体系深度挖掘及实践课程宽度延展的课程体系方案,旨在人才、科研、学科三位一体的创新能力的提升。
关键词 软件工程 创新人才培养 案例教学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j.cnki.kjdkz.2020.02.044
Abstract The cultivation of software innovation talents is an urgent problem to be solved in the software industry. This paper, based on the joint cultivation of school and enterprise talents, puts forward a curriculum system plan for the deep excavation of the theoretical curriculum system and the extension of the practical curriculum width, aiming at the promotion of the innovation ability of the trinity of talents, scientific research and disciplines.
Keywords software engineering; innovative talents training; case teaching
0 引言
目前高校培养的大量本科毕业生普遍存在实践创新能力性较低的现象,直接导致高等教育和企业需求不匹配的局面,一方面学生就业困难,另一方面企业却招不到自己急需人才,这一现象在软件行业尤其突出。国家提出了“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号召,创新的核心在于人才,高校是最基本的人才培养基地,自然也应该成为创新的孵化地,因此将创新教育嵌入高等教育的人才培养体系,促进学生创新创业。创新的核心在于以人才、学科、科研三位一体创新能力提升。
1 现状分折
软件工程课程是信息类专业的主干专业课,其包含的基础知识是软件研发人员软件开发的理论基础,同时,该课程又具有理论和实践紧密结合的属性,其表征的工程实践能力是软件研发的精髓。从学科角度讲,本课程学习能够很好的融合数据库设计,为软件实现类课程提供良好的理论基础,培养学生规范化的软件系统分析和设计能力。课题组和北京中软国际有限公司有着长期的合作交流,每年和北京中软国际在课程建设,项目实训进行深度合作,延展了课程的广度和深度,效果显著。
2 课程体系改革方案
课程体系改革分为理论教学和时间教学两部分,理论教学主要在学校完成,实践教学是软件企业和学校共同完成。
2.1 以案例为支撑的拓宽理论教学体系
软件工程的课程目标是为了着力培养适应我国IT企业发展需要的、具有良好职业道德和团队合作精神的、具备必要的理论基础和较强的动手实践能力的专业技术人才。从软件开发生命周期的角度,把软件项目立项、需求分析、结构设计、数据库设计、程序设计、编程测试有機的串联在一起,从而完成一个完整的项目建设,具体过程如图1所示。合理调整各知识模块的比例关系和过渡关系,做好本课程与其它课程的衔接工作。
以具体案例的实际需求为出发点,讲授、理解、领会、掌握结构化和面向对象两种系统分析与设计思想;以案例的产品需求规格说明书为着眼点,讲授如何描述项目的功能性需求、数据需求以及非功能性需求;讲授软件系统架构的设计及业务逻辑模型建模的方法和技术,其中数据模型的分析与设计部分与数据库技术与应用课程相呼应;为后续使用.NET或JAVA实现的软件需求提供相应的模型依据。通过对软件工程的具体知识技术合理的分解与有机的整合,使学生对软件开发有了一次真实的感悟与体验。
按照上述层面组织该课程的课堂教学,建立以软件工程为核心的课程群,可以帮助学生很好地理解和认识软件项目的分析、设计、编码等阶段,解决了课程之间孤立脱节的问题,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软件开发能力。
2.2 以创新创业能力培养为核心挖掘课程体系深度
软件工程的实验往往是学生根据教师提供的需求做相应的系统建模,但是需求固定,学生分析及设计思路被固化,所做的建模结果基本类似,毫无创意。课题组为了达到真正意义上的实践教学,确定了一个全新的实践教学宗旨,即“需求模糊需补充,团队合作最重要。学生思维无限制,教师指导在其次。想到做到设计到,环环参与最重要。”即教师仅提供案例名称及案例简介,学生以项目小组为单位根据自身对案例的理解与把握,通过多种方式进行实际的项目调研,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适合自身设定场景的文字性的项目需求报告。随后,该项目小组需根据自身设定的场景完成该案例的功能性需求建模、数据需求建模、系统架构搭建、业务逻辑建模等工作。项目组组长担任项目经理的角色,需制定项目计划,督促组员阶段性成果的提交。以课堂讨论的形式,要求各项目组制作PPT演示文稿,定期完成项目阶段性汇报工作。如果遇到分析或设计方面的问题,教师将根据其具体场景加以指导,具体过程如图2所示。因此,学生的思维是发散的,所作出的成果是多元的。不但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实践积极性,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沟通协调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等,着力体现一个注重提高学生发散性思维、鼓励引导学生创新创造的实践教学理念。 2.3 以协同育人结合为手段的项目实训创新
协同育人主要体现在实训环节,学生到软件企业现场实训是我们采取的方式之一,软件工程师丰富的开发经验、软件企业先进的软硬兼环境、项目进程的标准化管理、规范的文档书写格式等为培养学生的标准化软件开发能力和创新能力良好支持。将通过课程的项目实训达到以下目标:
(1)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为了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实训以项目小组为单位,在企业项目经理的指导下,本着“选题新颖,需求开放,团队合作,全程指导”的原则,项目小组成员共同完成项目调研、需求获取及需求建模工作。每个项目小组需在指定时间内内完成极为详细的文字性的项目需求报告。
(2)培养学生利用现有理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学生需将理论与项目实践相结合,项目团队需根据自身项目特点,在经过分析、设计后来完成对该项目的需求分析、架构设计及详细设计,为后期的编码实现提供强有力的依据,进而培养了学生分析问题与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及创新意识。
3 结语
建立以软件工程课程为核心的软件人才培养机制,现代软件行业对于软件工程专业人才的知识与能力的要求不断发生变化,要求软件工程人才不仅具有软件工程理论知识与软件工程实践能力,而且有创新创业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对高校软件工程人才的培养提出了新的需求。基于高校和企业各自的优势和特点,在培养过程中,按照“IT企业深度参与培养过程”,“学校按通用标准和行业标准培养软件人才”,“培养学生的软件开发能力和创新能力”三大原则,在现有学科建设和课程优化的基础上,加强和软件培训机构和软件企业的深度合作,完成学生学习从学校到软件企业工作的无缝化衔接。
基金项目:2013年山东省精品课程“软件工程”;2018年山东科技大学优秀教学团队支持计划“数据库教学团队”(JXTD20190509)
参考文献
[1] 林为伟等.工程教育认证驱动下的软件工程实践 课程改革[J].计算机教育,2019(4):159-162.
[2] 鄭山红等.软件工程课程“四合”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J].软件工程,2019(9):40-42.
[3] 张睿等.基于“项目驱动、以赛促学”的软件工程课程教学模式探索[J].电脑知识与技术,2019.15(16):117-120.
[4] 白学明.面向工程化教育的软件工程课程建设探讨[J].软件工程,2018(12):38-42.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8/view-1520743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