旱地马铃薯秸秆带状覆盖栽培品种筛选试验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 在秸秆带状覆盖技术模式下,对引进的11个马铃薯品种进行了筛选试验。结果表明,各参试马铃薯品种在当地都能成熟,以青薯9号的产量最高,达38 796 kg/hm2;其次是庄薯3号,是36 807 kg/hm2。晚疫病和早疫病发病率最低的是青薯9号。因此,在秸秆带状覆盖栽培条件下,可以选择青薯9号、庄薯3号、陇薯10号、陇薯7号4个品种在生产上应用。
关键词 马铃薯;旱地;秸秆带状覆盖;物候期;形态特征;薯块性状;产量
定西市安定区独特的地理和气候条件适宜马铃薯种植,其栽培模式以黑色地膜覆盖栽培技术为主,但地膜污染問题已引起了广泛关注。旱地秸秆带状覆盖栽培技术能使作物秸秆得到就地资源化利用,具有保湿保墒、调节土壤温度、节约覆膜成本、减少面源污染和旱地农业可持续增产的作用[1-3]。为筛选出适宜秸秆带状覆盖栽培的优质高产马铃薯新品种,特进行了旱地马铃薯秸秆带状覆盖栽培品种筛选试验。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地概况
试验设在鲁家沟镇小岔口村三社一农户的旱川地中,试验地为黑麻垆土,地势平坦,肥力中等。前茬作物玉米。试验地海拔1 763 m,年平均降雨量340 mm,平均气温6.3 ℃,≥10 ℃有效积温2 239.1 ℃。结合整地,施农家肥45 t/hm2、撒可富马铃薯配方专用肥(15-15-15)1 200 kg/hm2。
1.2 试验材料
参试马铃薯品种(系)分别为陇薯7号、陇薯9号、陇薯10号、陇薯11号、定薯3号、天薯11号、天薯12号、庄薯3号、青薯9号、冀张薯8号、中薯18号和陇薯6号,各品种(系)均为1级种。其中,青薯9号、冀张薯8号、中薯18号由定西市安定区种子管理站提供;天薯11号、天薯12号由天水市农业科学研究所提供;定薯3号由定西市农业科学研究院提供;陇薯7号、陇薯9号、陇薯10号、陇薯11号、陇薯6号由甘肃省农业科学院马铃薯研究所提供;庄薯4号由庄浪县农技中心提供。
1.3 试验设计
试验共设12个处理,即每个品种为一个处理,以陇薯6号作对照(CK)。3次重复,随机区组设计,小区面积23.8 m2(6.6 m×3.6 m)。各处理均采用玉米秸秆带状覆盖种植模式,秸秆覆盖带50 cm,马铃薯种植带70 cm,总带幅120 cm,秸秆覆盖度42%,每条种植带播种2行马铃薯,区组间走道宽1 m,试验地周围播种2~3行保护行[4-5]。试验于2019年5月3日播种,密度52 500株/hm2,10月18日收获,其他管理同大田。
1.4 调查内容
①物候期。按播种期、出苗期、现蕾期、开花期、成熟期、收获期随机调查2个小区,取2次重复的平均值。②植株形态特征。按茎颜色、叶片颜色、花冠色、结实性随机调查2个小区。③田间性状。包括出苗率、主茎数、株高、单株结薯数、单株块茎重、单薯重等,每小区随机调查10株,共调查30株,取平均值[6]。④块茎性状。包括薯形、皮色、肉色、薯皮类型、芽眼深浅等,收获时随机调查2个小区。⑤块茎生理缺陷。调查二次生长、裂薯、空心等,每小区随机调查10株,共调查30株。⑥主要病害。调查马铃薯病毒病、环腐病、青枯病、晚疫病、早疫病等,每小区随机调查10株,共调查30株,计算发病率和病情指数。⑦小区产量和收获面积、收获株数。
计算公式如下:发病率(%)=发病株数/调查总株数×100;
病情指数=∑(各级病叶数×相对级数值)/(调查总叶数×最高级别数)×100。
1.5 数据处理
数据采用Excel 2003和统计分析软件SAS 9.4进行方差分析和统计。
2 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品种(系)物候期比较
从表1可以看出,在出苗期,最早的是陇薯10号、天薯12号和中薯18号,较对照陇薯6号(CK)早2 d;在现蕾期,最早的是陇薯7号、庄薯3号和冀张薯8号,较对照陇薯6号(CK)早3 d;在开花期,最早的是中薯18号处较对照陇薯6号(CK)早2 d;在成熟期,最早的是冀张薯8号,较对照陇薯6号(CK)早9 d。各处理生育期最长的是庄薯3号、青薯9号处理,为137 d,较对照陇薯6号(CK)长2 d;其次是陇薯10号、天薯11号和天薯12号,为136 d,较对照陇薯6号(CK)长1 d;生育期最短的是冀张薯8号,为126 d,较对照陇薯6号(CK)短9 d。
2.2 不同品种(系)植株形态特征比较
从表2可以看出,株高以青薯9号最高,为72.8 cm,较对照陇薯6号(CK)高4 cm;其次是冀张薯8号,为68.5 cm,较对照陇薯6号(CK)低0.3 cm;最低的是天薯12号,为57.4 cm,较对照陇薯6号(CK)低11.4 cm。株型是直立的品种有陇薯7号、天薯11号、庄薯3号、青薯9号、冀张薯8号、中薯18号;株型是半直立的品种有陇薯9号、陇薯10号、陇薯11号、定薯3号;株型是扩散的品种有天薯12号,对照陇薯6号(CK)的株型是半直立。茎色除陇薯10号是绿紫色外,其余各品种都是绿色。叶色是绿色的品种有陇薯7号、陇薯11号、冀张薯8号;灰绿色的品种有天薯12号;其余各品种都是深绿色。
2.3 不同品种(系)块茎性状特征比较
从表3可以看出,薯型是扁圆的品种有陇薯9号、天薯11号、陇薯6号(CK);圆形的有定薯3号、庄薯3号;长圆的有中薯18号;其余各品种薯型都是椭圆。皮色是黄色的品种有陇薯7号、陇薯10号、庄薯3号;白色的有定薯3号;红色的有青薯9号;其余各品种皮色是淡黄色。肉色是黄色的品种有陇薯7号、陇薯10号、天薯11号、庄薯3号、青薯9号;白色的有定薯3号、冀张薯8号、陇薯6号(CK);其余各品种皮色是淡黄色。芽眼较浅的品种有陇薯9号、陇薯10号、陇薯11号、陇薯6号(CK);其余各品种芽眼浅。各品种顶部深浅都表现为浅,无畸形空心。 2.4 不同处理马铃薯产量比较
从表4可以看出,产量最高的品种是青薯9号,产量达38 796 kg/hm2,较对照陇薯6号(CK)增产6 247 kg/hm2,增产率19.19%;其次是庄薯3号,为36 807 kg/hm2,较对照陇薯6号(CK)增产4 258 kg/hm2,增产率13.08%;产量最低的是天薯11号,为28 137 kg/hm2,较对照陇薯6号(CK)减产4 412 kg/hm2,减产率13.55%。经对产量结果进行方差分析,F=4.19>F0.01=3.18,各处理间差异达极显著水平。
2.5 不同品种田间抗病性调查
从表5可以看出,各品种田间未发生病毒病和青枯病。环腐病发病率最高的是冀张薯8号,为0.87%,较对照陇薯6号(CK)发病率高0.20个百分点;其次是陇薯11号,为0.85%,较对照陇薯6号(CK)发病率高0.18个百分点;最低的是青薯9号,为0.54%,较对照陇薯6号(CK)发病率低0.13个百分点。晚疫病发病率最高的是冀张薯8号,为18.65%,较对照陇薯6号(CK)发病率高2.33个百分点;其次是天薯11号,为17.68%,较对照陇薯6号(CK)发病率高1.36个百分点;最低的是青薯9号,为4.31%,较对照陇薯6号(CK)发病率低12.01个百分点。早疫病发病率最高的是陇薯9号,是16.85%,较陇薯6号(CK)发病率高3.18个百分点;其次是中薯18号,是16.34%,较对照陇薯6号(CK)发病率高2.67个百分点;最低的是青薯9号,是8.62%,较对照陇薯6号(CK)发病率低5.05个百分点。
3 结论与讨论
秸秆带状覆盖技术具有显著的蓄水保墒和降低地温效果,可避免聚乙烯地膜造成的土壤污染和秸秆焚烧引起的雾霾污染,秸秆还田后可增加土壤有机质,改善土壤结构,提升地力水平。在该技术模式下进行马铃薯新品种引进筛选,参试的11个马铃薯品种在当地都能成熟,以青薯9号的产量最高,为38 796 kg/hm2,较对照陇薯6号(CK)增产6 247 kg/hm2,增产率19.19%;其次是庄薯3号,为36 807 kg/hm2,较对照陇薯6号(CK)增产4 258 kg/hm2,增产率13.08%;产量最低的是天薯11号,为28 137 kg/hm2,较对照陇薯6号(CK)减产4 412 kg/hm2,减产率13.55%。各品种田间未发生病毒病和青枯病。晚疫病和早疫病发病率最低的是青薯9号。因此,在秸秆带状覆盖栽培条件下,可以选择青薯9号、庄薯3号、陇薯10号、陇薯7号等4个品种在生产上应用。
4 参考文献
[1] 杨惠俊,韩晓峰,吴和生.東台沿海地区马铃薯秸秆覆盖栽培田间效果试验[J].农业科技通讯,2019(10):156-158.
[2] 冯静霞.定西市安定区马铃薯秸秆粉碎覆盖垄作栽培技术示范研究[J].农业科技与信息,2019(19):29-30.
[3] 赵永萍.旱作区秸秆粉碎覆盖垄作穴播栽培对马铃薯生长的影响[J].现代农业科技,2019(17):83.
[4] 李辉,常磊,韩凡香,等.旧膜及秸秆覆盖对西北旱地马铃薯产量及土壤水热的影响[J].干旱地区农业研究,2019,37(4):200-207.
[5] 袁婷婷.秸秆覆盖条件下垄作沟灌夏玉米节水效应试验研究[D].郑州:华北水利水电大学,2019.
[6] 张玉红,李继明.安定区马铃薯旱地秸秆带状覆盖栽培技术试验[J].中国马铃薯,2018,32(4):213-218.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8/view-1522900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