氮肥施用量对水稻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影响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长期以来,人们习惯于重化肥、轻有机肥,重氮肥、轻磷钾肥与微肥,造成了土壤中速效氮含量过高,不但会污染土壤,还会造成土壤板结,使土壤整体肥力下降。为了妥善解决水稻生产过程中氮肥施用量较高的问题,开展了氮肥减量试验,主要研究氮肥的施用量对水稻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影响,为化肥减量增效提供技术支撑和理论依据。现将试验结果总结如下。
一、材料与方法
1、试验地点
试验地点安排在灌南县堆沟港镇许圩村,水源丰富,排灌方便,土壤为粘壤土,肥力较高,有机质含量33.06g/㎏,全氮2.05g/㎏, 有效磷27.8mg/㎏, 速效钾274mg/㎏。前茬作物为小麦,6月13日收获。
2、试验材料
水稻品种选用分蘖力强、抗病性和抗倒性好的高产优质水稻品种连粳15;肥料选用史丹利化肥股份有限公司生产的45%硫酸钾型复合肥(N:P2O5:K2O=15:15:15)、南京正美实农化有限公司生产的丰卉尿素(N≥46%)。
3、试验设计
在磷钾肥施用量相同的基础上,共设置三个处理,氮减量10%(纯氮20kg/亩)和氮减量20%(纯氮18kg/亩),以正常施用氮肥(纯氮22kg/亩)为对照,两次重复,共6个小区。每个小区宽5m,长30m,面积150m2,每个小区之间作埂包膜,重复之间开水沟灌排水,各小区灌水从水沟中排进。基蘖肥与穗肥比例为7:3,分蘖肥栽后7天、15天两次施用,穗肥倒4、倒2叶期分两次施用。
4、田间管理情况
水稻于6月2日浸种,6月5日播种,播种量为4kg;6月25日栽插,秧龄20天,叶龄3.6叶;采用机插秧,行株距为30cm*13.2cm,每亩栽1.7万穴,每穴4-5苗,基本苗7.2万/亩。基肥在水稻栽插前一次性施入,分蘖肥在7月2日、9日两次施用,穗肥在8月2日、12日两次施用。各小区其他田间管理及病虫草害防治均相同。
5、观察测定项目
在水稻各关键生育期考察田间茎蘖数;成熟期各小区按平均茎蘖数选取有效穗进行室内考种,考查每穗总粒数、实粒数、千粒重,计算结实率、理论产量;收获时分别按小区收割脱粒称重,并检测谷粒水分,按14.5%水分折算实际产量。
二、结果与分析
在水稻的各关键生育期对各小区进行了苗情考查,包括茎蘖动态和叶龄;齐穗期每处理选取代表性植株10穴,用于测定每穗粒数、结实率、千粒重,计算理论产量;收获时人工割取10m2(長5m,宽2m),采用脱粒机进行脱粒,用于测定实际产量。
1、不同处理对水稻茎蘖动态和成穗率的影响
各处理不同生育期茎蘖动态表见表1。由表1可知,各处理的水稻茎蘖数随水稻生育进程的推进呈先增后减的趋势,各处理的高峰苗数均出现在8月5日左右;N-20%处理高峰苗茎蘖数达39.3万/亩,N-10%处理高峰苗茎蘖数达39.6万/亩,较对照分别低2.2万、1.9万;N-20%处理成穗率为58%,较对照低0.8%;N-10%处理成穗率为59.3%,较CK高1.5%。
2、不同处理对水稻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影响
各处理水稻产量结构见表2。由表2可知,与对照相比,氮减量20%处理使水稻穗长、每穗粒数、结实率均有所增加,分别增1cm、5.8粒、0.4%;而株高、每亩穗数、千粒重、理论产量、实收产量均有所降低,分别低1.9cm、1.6万、0.5g、25.1kg、24.6kg。氮减量10%处理使水稻穗长、每穗粒数、结实率、实收产量均有增加,分别增0.7cm、2.4粒、2.9%、4.3kg;而株高、每亩穗数、千粒重、理论产量均有所降低,分别低1.1cm、0.9万、0.6g、2.8kg。
试验结果表明,氮减量10%与常规施肥量相比,水稻产量持平,主要表现在每穗粒数、成穗率、结实率、肥料利用率较高,而株高却有所降低。建议在水稻生产中可适当减少氮肥施用量,既有利于降低水稻生产成本,又能提高稻米品质,并可以降低水稻后期的倒伏风险,达到水稻“绿色、高质、高效”的目标。
(作者单位:222500江苏省灌南县堆沟港镇农业技术服务中心)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8/view-1524750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