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电商与城乡配送发展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从贫困地区人员流动、农产品流通费用高等问题出发,借鉴江浙地区乡镇企业的运营模式,结合本地贫困地区或山区特点,建构“一村一品”“一乡一品”或“一县一品”的创业模式,通过对少品种、大批量的配送体系的建构和合理利用现有的公共交通运输体系,实现乡村配送体系优化,流通费用降低,农民增收的目的。通过实践表明,现代农业在互联网+集团化、规模化发展下,按数据种植或养殖农产品,制定农产品的品牌标准,打造区域品牌,能极大降地低配送成本,同时利用现有县域班车交通构建农村双向高效配送体系,值得借鉴。
关键词:一县一品 品牌标准 配送体系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农产品流通行业发生了很大变化:从政府统一采购和分配的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从许多小规模、分散、粗放的市场管理发展到现在的互联网+集团规模化发展。中国农产品流通产业不仅为中国老百姓带来更多优质产品,而且使中国农产品走出国门,农产品的标准化、规模化生产,也给中国农产品的国际贸易发展提供了保障条件。
1 农村电商发展存在的痛点
1.1 农民信息不对称,增产不增收
市场上某个农产品行情很好,于是大家都蜂拥去种植或者养殖。到了收获时,产量激增,但是市场上的需求并没有发生太大变化,于是就出现了种植户或养殖户增产但不增收的尴尬局面。
1.2 农产品生产缺乏标准,规模货源组织难
农产品生产与工业品不一样,很难做到标准化。由于气候、水资源、土壤、日照不一样,最后的农产品就会有好有差,级别不一样,价格也就不一样。在产品标准没有建立起来前,往往劣质农产品会驱逐优质农产品。因为大多数消费者不会区分农产品的好坏,一旦消费者购买了价格偏低但是质量不是很好的农产品,消费体验不是很好,于是就不会产生复购。再好的农产品也不能卖出去,质优的农产品就会被劣等农产品做死。再者,农民种植或者养殖都是个体行为,在乡村对某一个单品的种植或者是养殖比较零散,专门为某一个单品建加工企业投入太大,规模化组织货源难。
1.3 农产品缺乏品牌经营,社会信任度不高
大多数农产品都是地域品牌,比如西湖龙井、五常大米、赣南脐橙、阳澄湖大闸蟹、潜江小龙虾、洪山菜苔等,这些都是地域标签。再比如当地人都知道大多数的西湖龙井并不产自杭州,五常大米也不是产自五常,赣南脐橙也不尽是产自赣南,潜江小龙虾大多都是收购湖北荆州其他县市的小龙虾,但是市场上充斥着大量这些地域品牌的农产品,消费体验一旦不好,就会造成品牌株连,社会信任度不高。
1.4 农产品流通路径窄,溢价能力小
比如新疆的大枣在田间地头每斤卖4元,而到了终端消费者手上却卖到了每斤20元,这中间翻了5倍,流通费用高,利润由中间商拿走,农户和消费者都没有得到实惠。
1.5 农村电商上下行比重严重失衡,在农村存在1∶10乃至更高倍数的购销逆差
在我国增值税由消费者承担,由销售方征收,欠发达地区资金在不断向发达地区输出,这就造成了穷的地方越穷,富的地方越富。
2 重构农产品上行配送体系的几点思考
(1)农产品要依靠数据种植,提高网络市场的竞争优势。首先,不是所有的农产品都能通过电子商务渠道销售;其次,农产品销售必须集中当地优势产业和特色资源,挑选出具有相对优势的农副产品、乡村旅游、民俗产品等特色产品。根据当地农村的特色资源,组织与农业相关的职能部门,比如农林牧副渔等服务部门,对本地的农产品、民俗产品的生产情况、销售情况以及农产品的品牌拥有情况进行统计,组织推荐农户种植生产特色农产品,达到规模效应,形成“一村一品”“一乡一品”“一县一品”。根据产地、品种情况,对农产品销售进行定位,制定有针对性的农产品线上线下销售措施,包括:农产品分级销售,产品网上销售的模式(从种植或养殖到成品每个阶段,消费者都可以参与)、网销的方向和消费群体,取得农产品的产品认证,建冷库储存延长农产品的保鲜时间和网络销售周期,还有一些农副产品可以进行分批养殖,实现错峰销售。
(2)制定农产品的品牌标准,执行农产品生产过程标准化,提升农产品品质。由于农产品的新鲜度、季节性、区域性、分散性等特點,加上生产主体多样化,有集体农场、个体农户小规模生产等模式,加上土壤、温度、湿度、日照等条件都不一样,导致农产品标准化程度不高,同品不同质,成为制约优质农产品销售的重要因素。要解决上述问题就要制定农产品生产的标准,如农产品的选种、种植时间、土壤的肥力、土壤的湿度、病虫害的管理、采摘时间等生产环节的标准;制定农产品采摘后的商品化处理的生产标准,如仓储、分级、包装、检测、质量追溯等流通环节,向本地农村合作社、农户及农场推行生产标准;或者由企业直接与农村合社签订包销协议,协议里面要求参与农户必须按种植、养殖的标准进行统一地标准化生产否则就拒收。如江西赣州市赣南脐橙协会确定2019年11月6日赣南脐橙最早采摘时间,赣南地区89家脐橙企业统一采摘时间,确保优质的赣南脐橙到达消费者手中能有最完美的品质。如有提前采摘的农户会按违约进行处罚。制定农产品生产标准,并进行推广对提高小农生产的集约化水平,增加农产品有效供给,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具有重要意义。
(3)树立农产品品牌,打造具有地标性的农产品。地标性的农产品可以促进当地农业发展、帮助农民致富,是一张区域性的“名片”,在区域形象、声誉和旅游业中发挥着积极作用。目前,一些地方政府对本地的农产品品牌保护意识不强,导致区域公共品牌的私有化。与区域公共品牌的“公共性”相比,企业品牌具有排他性。建设区域公共品牌一定要利用好当地农村的生态、人文和特色价值,利用新媒体,讲好本地农产品故事,扩大品牌影响力。利用区域公共品牌统一农产品的质量标准、生产标准、包装标识、宣传推广,以品牌确保品质。政府可以委托有经营权的企业经营,使各方与品牌共同成长,共享品牌带来的增值和效益。 (4)提高网络销售的农产品质量,鼓励农产品深加工,增加农产品附加值。与传统的销售渠道相比,农产品网络销售具有以下一些优点:交易成本低;减少了不确定交易对象的低效率运输;缩短了流通时间等。但同时农产品网络销售也有一些缺点:小批量多品种配送,单次物流成本高;若因农产品质量问题,消费者一般要求退款赔付并且绝不会再次购买,对于农村电商企业来讲付出的代价太高,所以农产品电商对农产品的质量要求更高。政府部门要根据当地情况建立农村电子商务市场的秩序监管机制和商业信用评价体系,并在政府部门官网上动态公布,创造农村电商发展的营商环境,保障网销农产品的质量安全,农产品进行分级销售。当地政府支持本地农村合作社、企业等组织取得营业执照、食品生产许可证等资格,对农产品进行深加工,把农产品转变为标准化商品,提高农产品的商品化率,从农产品加工中要效益,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农产品的销售周期同时也会变长,从而突破农产品季节性和周期性的限制,使农民能够享受到电子商务发展带来的效益和成果,让农产品走向更广阔的市场。
(5)通过电子商务平台农户和消费者可以实现精准对接,不仅是让农户生产跟上消费者从“吃得饱”向“吃得好”转变的消费升级要求,同时,也要让消费者了解到田间地头有哪些好的农产品,激发消费者的需求。借助大数据分析和电商平台可以进行预售农业、订制农业;按照消费者的需求来确定种植的品种和方式,提供有机、绿色、无公害的农产品,与消费者建立稳定、长期的新型供需关系。也可以进行体验式农业销售,让消费者利用5G网络,远程种植,消费者决定种什么、怎么种,农户按照消费者的要求进行种植,最后地里收成快递给消费者。还可以学习浙江丽水市的“赶街模式”,将传统的农户小作坊、小生产和电子商务结合。
(6)利用现有资源构建农村双向高效物流体系。根据调查我国农村电商发展面临着物流体系末端建在乡镇,到村一级的物流体系没有建起来,物流企业资金不足。笔者从江西靖安县调查了解到他们的乡镇货配值得借鉴,电商服务有限公司与当地的汽运公司签订战略合作协议。比如电商服务公司在县域范围内设置若干个乡村级营销团队,利用县域内的农村班线为乡村营销团队提供货配运输服务。同时电商服务公司的乡村营销团队节点尽可能设置在班线沿线,便于货物商品的交接装卸。根据生鲜货物特点,汽运公司为电商服务公司提供随到随发服务,电商公司将所需要配送的货物打包后,送到车站登记交接,车站根据班次时间选择最临近交接时间的班次优先装车派发。货物上车后,车站负责通知乡村营销团队负责人预计到达时间和车号,按线路进行节点配送。乡村营销团队负责人根据预计到达时间在节点签收。回程货物由乡村营销团队根据班车返程时间,或通过“客运”微信公众号实时找车功能查找最近的返程车辆,对返程车辆招停搭载,登记签发。
农村电商的发展应该结合当地的资源,因地制宜,可以挖掘本地优势资源,打造区域品牌,制定農产品的生产标准,把农产品商品化,增加附加值;适合小农生产、小规模生产的地区可以学习“赶街模式”,解决富余劳动力和富余农产品的问题,增加农民收入。农村电商的发展离不开物流配送的支持,可以利用现有班车线路资源解决物流企业资金问题。
参考文献
[1] 陈世平,李晨赵,吴钦.电商精准扶贫实践与思考[J].合作经济与科技,2018(5):162-163.
[2] 廖芝,喻红艳.湖南农村电商精准扶贫的对策研究[J].电子商务,2018(6):6,42.
[3] 朱燕.电商精准扶贫——互联网+农业背景下的扶贫新路径[J].经济研究参考,2017(16):76-62.
[4] 李刚.我国零售业态发展趋势初探[J].黑龙江对外经贸,2005(8):45-48.
[5] 鲍宏礼,管竹笋.我国农村零售商业发展战略研究[J].中国流通经济,2006(9):58-60.
[6] 张华芹.农村商品流通发展对策研究[J].中国流通经济,2005(6):50-52.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8/view-1525328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