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速公路工程建设信息化背景下的工地试验室建设与管理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近年来,高速公路工程建设日新月异,工程质量源头把关势在必行,如何在信息化大背景下做好高速公路工地试验室的建设和管理成为质量源头控制的关键。该文通过对比传统试验和信息化背景下的试验过程,分析了在当前形式下工地试验室建设和管理,希望尽量减少出现工程质量问题。
关键词:信息化;试验室建设;试验室管理
中图分类号:U415 文献标志码:A
1 工程概况
京沪高速公路莱芜至临沂(鲁苏界)段改扩建工程主线路线全长232.27 km,其中,莱新段63.117 km,临沂段(竹园以北)63.538 km,临沂段(竹园以南)103.615 km,采用双向八车道高速公路技术标准改扩建。全线路基设计洪水频率为1/100;新建及拼宽加宽桥涵设计汽车负载等级采用公里-I级;直接利用桥涵维持原有汽车-超20级、挂车-120,拼接加宽的原桥涵其极限承载力满足公里-I级;桥涵设计洪水频率为:特大桥1/300,大、中、小桥及涵洞1/100;地震动峰值加速度系数为0.10 g和0.15 g;交通工程及沿线设施按规定执行。其他技术标准按交通部颁《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 B01—2014)执行。
2 信息化背景下的工地试验室建设
2.1 工地试验室信息化成为趋势和必然。
根据《交通运输信息化“十三五”发展规划》,“十三五”交通运输信息化建设重点是开展“三推进、五提升、两保障”,共计10个方向行业信息化工程[1],旨在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实现公路工程建设管理信息的高效集成、高速传递和充分共享,对建设项目的安全、质量、进度等管理目标实施有效管控。
2.2 传统试验过程存在的问题
传统试验过程存在的问题有3个。1)试验数据真实性难以保证。2)检验频率不足而实地核查难度大。3)检测项目超出资质范围。4)人员设备管理不到位。
2.3 信息化背景下试验检测的优势
信息化背景下試验检测的优势有3个。1)在大力倡导“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大背景下,减少纸张以及打印耗材消耗,不但节约了成本而且真正为保护环境做了应有贡献。2)试验数据信息自动采集,消除人为差错,保证数据准确性、实时性。3)数据不合格自动报警,提示检验人员进行不合格处理。4)试验信息在线共享,建设单位、监理单位、施工单位管理人员能在第一时间获得试验信息,能第一时间对质量做有效的监管。5)自动计算、修约、评判、出报告、出记录、自动上传试验过程数据,避免人为修改数据等。
2.4 信息化背景下工地试验室建设
工地试验室建设都分3个步骤进行,即试验室的前期策划、试验室的实地建设和试验室的验收启用。
2.4.1 试验室的前期策划
项目部严格按照招标文件和合同要求提早介入各标段试验室建设,充分依据《公路工程工地试验室标准化指南》(交通运输部工程质量监督局),全面考虑试验室选址、试验室房屋规划及各功能室设置,首先由各施工单位根据实际起草该单位位的“中心试验室建设方案”报监理单位审核同意,项目总办到现场核查,并对选址及规划等提出修订意见,确定方案后督促施工单位按照既定方案实施。
结合实际情况,在考虑安全、自然环境和网络便捷等因素与对应标段的主要拌和站同步选址,选址全部避开了滑坡体和敏感水体区域、同步建设。
2.4.2 试验室的实地建设
2.4.2.1 土建工程
工地试验室按照标准化统一规划采用“四合院”格局布置,按照批准的策划方案从场地平整、地坪层浇筑以及按照各功能室特点提前埋置各种管线和支座等方面把关,而后进行房屋建设。各功能室及平面布置如图1所示。
2.4.2.2 设备安装调试及信息化系统接入
现场试验设备的安装由各个设备厂家现场实施,安装后由施工单位、监理单位共同核对安装及调试效果,确保试验设备能正常运行后方可进入信息系统的安装程序。
2.4.3 试验室的验收启用
工地试验室建设完成,人员已到位,仪器设备已检定,信息化数据可正常上传,其他各项准备工作全部就位,具备开展试验检测的条件下方可申请验收,施工单位中心试验室在监理站初验合格后方可上报组织验收,我们保持宁缺毋滥的原则,组织建指相关人员和聘请外部试验专家,组成联合验收组对每个申请验收的试验室按照主控项目和一般项目开展验收工作,且每个试验室验收的全部项目必须同时满足下列条件,才可评价该试验室为合格,验收通过后才同意投入使用。
2.4.3.1 验收项目
主控项目和一般项目的具体内容不再赘述。1)主控项目:全部符合要求。2)一般项目:终验经整改后全部符合要求。
2.4.3.2 合格条件
合格条件如下。1)主控项目:每一项指标和要求全部符合要求。2)一般项目:各级验收时须80%及以上验收项目合格, 经验收方确认整改达到100%合格后方可申请下一步验收,最后一级验收发现的问题须全部整改完毕方可批准该试验室投入使用。
2.4.3.3 具体验收
申请验收的试验室需提供的资料有如下8类。1)试验室工作条件确认申请表(需加盖申报单位公章)。2)母体试验检测机构《计量认证合格证书》、《资质等级证书》及参数表的扫描彩色打印件。如有必要,验收时查看原件。3)人员台账、职称证书、公路工程试验检测专业培训合格证、身份证、毕业证等影印件。现场验收时提交原件。4)设备台账、检定证书、校准证书等。现场验收时提交原件和实物标签,并查看自校记录。5)管理制度及办法。6)检测能力。母体试验检测机构对工地试验室的授权书。(含机构授权和人员授权) 验收时查看原件。7)外委试验机构的资质能力。8)该项目执行的标准、 规范、规程文件及清单。 驗收项目和方法如下。1)组织机构及人员:组织机构设置合理,分工明确;人员配置应满足投标承诺和试验室标准化建设中有关要求。验收检查时检查人员数量、人员的身份证、 毕业证、职称证、上岗证等。2)仪器设备。试验室仪器设备配置应满足申报自检项目的需要,且全部通过了检定。验收检查时实地核对。3)信息化要求。工地试验室应建立信息管理系统,信息管理系统的硬件和软件应符合相关要求。系统应能实现试验结果自动计算及判定,试验数据自动采集和实时传输,具有提醒、分析、统计和监控功能,确保数据真实可靠、试验过程规范、结果能够追朔。参建单位应设专人负责工地试验室信息化管理工作,信息化管理人员应具有大专及以上文化程度,3年以上试验检测工作经历,熟练操作信息管理系统的技能[2]。4)试验室工作规章制度。5)质量手册、程序文件及试验检测总体计划。6)试验室的环境条件。
2.4.3.4 试验室的启用
申请验收的试验室必须在终验合格,由验收各方签字确认并同意启用后方可正式启用。
3 信息化背景下的工地试验室管理
3.1 工地试验室的传统管理
传统管理内容有如下4点。1)主要依赖试验管理人员的个人能力,通过管理者来把控试验工作中的每个环节,以确保质量的源头控制,其弊端在于个人能力和精力有限,不能全面顾及整条工程线路的各个标段、各项试验,从而导致质量源头控制弱化。2)特别是针对建设方的管理者,无法准确判定工地试验室是否存在数据弄虚作假、检测频次是否满足规范要求等。3)做不到实时监控工地试验室动态,只能依靠管理者深入到每个试验室现场核查资料即使发现问题也只能是事后控制,不能完全做到过程中的监管。4)工地试验室管理其本质是对工程质量源头的管控,其管理的本质应该是理性行为过程,但是因为工地试验本身错综复杂再加之客观试验工作难免受到来自行政手段的干预等,导致试验管理者的理性行为中必定穿插了非理性因子,从而影响试验数据的公正性、准确性,也势必对质量控制存在疏漏。
3.2 信息化背景下工地试验室管理
3.2.1 促使管理理念的转变
从工程施工开始,建设管理方就把“高标起步,示范引路”的标准化建设要求灌输给参建施工单位、监理单位,并提前介入到工地试验室的建设中来,为后续信息化管理奠定了良好基础。同时,信息化管理制定成了必须遵守的管理办法,并在一开始就让施工单位、监理单位管理者能体会到信息化带来了便捷和高效,促使相关管理人员主动接受信息化管理,也迫使具体实验操作人员放弃试验造假的念头。
3.2.2 开启串联式管理模式
首先,从上而下全覆盖管理,即落实“质量管理人人有责”的原则[2],各参建单位主管领导为质量管理第一责任人,其试验室分管领导(均为项目总工程师)负有直接领导责任。针对各单位试验室主任,建设管理单位直接赋予其充分的权限。1)要求各参建单位主管领导授予试验室主任(试验室)充分自主试验权利,尽量减少试验数据受行政干预。2)所有试验室主任在混凝土生产过程中对质量有绝对话语权,参与到各个拌和站的混凝土生产过程中,必须确保施工配合比的录入由试验室人员录入,出厂混凝土的性能指标数据由试验室人员测定。其次是问题处理从下而上全参与,即试验室发现混凝土生产质量问题或具体原材料质量问题,由具体试验人员在信息平台上对“报警”信息做出第一处理即说明原由并上传佐证材料或在监理见证下二次试验,数据提交给试验室主任确认,再由分管领导签字确认后提交到专业监理工程师审核,
3.3.3 充分利用信息化手段,采用多种方式强化试验过程管理
一是建设管理单位专职试验检测工程师定期登录信息管理系统,利用系统的监管功能对试验检测频次进行监控,对混凝土试件强度和钢筋抗拉强度实时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对不合格数据进行跟踪处理,对施工和监理单位上传数据的修改申请进行审批等。二是建设管理单位专职人员建立微信联系群,要求各个试验室必须到施工现场取样,并上传取样照片或视频,严禁出现试验室“只对来样负责”,防止了个别不良厂家拿合格原材料来送检而进入施工现场的材料为次品的情况。三是施工单位试验过程和监理单位的旁站记录以影像资料为依据,试验结论以数据说话充分利用软件中嵌入式表格和报告格式等完善数据录入和出报告。
3.3.4 试验人员的信息化管理
首先,对试验人员通过试验室验收考核后方可上岗作业,特别对试验室主任、技术负责人、质量负责人等试验管理的核心人员更是通过了至少3层筛选,并要求各单位必须保证主要人员的相对稳定,给足政策充分调动主要人员的主观能动性。其次,各单位设专职信息化管理员,随时跟踪试验结果和负责信息的传达,确保第一时间能对试验信息作出处理。再次,及时利用信息平台上的“人员机构管理”模块,对相关信息进行录入并保持信息的动态管理。
3.3.5 试验设备的信息化管理
综合考虑工程成本及招投标要求等,各工地试验室的试验设备选择充分考虑所承担试验参数,本着先进、可靠和经济实用的原则,在试验室建设的策划阶段就已经确定了上场设备,并在试验室验收时把设备的验收作为了验收的重点,而后对设备的管理采用了信息化管理手段,即仪器设备的二维码标识,并通过信息化平台上传给各级管理者,我们通过二维码随时掌握每台设备的对应责任人及该设备的检定或校准情况。
4 高速公路工程建设信息化背景下的工地试验室建设和管理的相关建议
4.1 工地试验室建设方面的建议
4.1.1 明确建设目的
工地试验室建设的主要目的之一是从源头把控质量,防止不合格原材料用于实体工程,第二个目的是加强过程控制和工后检测,防止质量问题扩大,或尽早发现质量问题,便于在交付运营前对相关质量问题进行处理。所以,工地试验室的建设必须围绕建设目的展开,根据检测需要做好试验制度、试验人员、试验设备、设施环境、信息化管理、过程控制等方面的策划,建设各方要尽早碰头商议讨论,共同确定好建设方案,防止建设过程中盲目追求“高、大、上”或擅自降低建设标准[3]。
4.1.2 经济实用的原则
通过应用信息化管理工具,防止或减少针对试验结果的外来干扰,利用信息化技术,实现了水泥、钢筋、混凝土等数据的直接采集和上传,防止了人为修改数据。
4.2 工地试验室管理方面的建议
工地试验室管理方面的建议有3点。1)以人为本,再多管齐下完善道德与制度的双重管理机制。首先参建各单位必须高度重视试验检测工作,真正做到关心试验人员的个人发展、人身安全及健康,严禁现有试验检测人员超负荷工作而影响身体健康和试验数据准确性。同时,参建单位应培养试验人员荣辱感和使命感,让试验人员充分认识到试验检测工作对质量源头把关的重要性,主动践行试验检测工作的客观独立、公平公正及诚实信用原则。另外,必须完善试验检测工作的相关制度,做到奖罚分明。2)参建各方要以信息化为基础,以创新为动力,减少对试验检测工作的外来干预,真正做到以数据说话。3)建议进一步加强试验室信息化管理人员的专业培训,确保信息化管理人员在懂试验检测的基础上做好信息运用工作和系统维护工作,进而保障试验室信息系统的正常运行。
5 结语
信息化背景下的工地试验室建设与管理是公路工程项目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工程质量源头把关和过程控制的重要环节。其信息化管理已是必然趋势,但管理过程肯定螺旋式上升,需要参建各方各司其职,共同精心策划,严密组织,有针对性地落实管理措施,从根本上保证试验检测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从公路工程质量源头把关。
参考文献
[1]杨阳,苏力,王卉.大数据背景下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信息化建设探讨与对策[J].课程教育研究,2019(3):201.
[2]李永强.浅谈高速公路工程工地试验室标准化建设与规范化管理[J].中国标准化,2019,544(8):169-170.
[3]邵海波.高速公路工地试验室的建设与管理[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中旬刊),2018,No.548(8):29-30.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8/view-1528791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