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40年若羌县耕地和主要作物种植面积变化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运用土地利用动态度模型分析了新疆若羌县1978—2017年耕地面积及主要作物和红枣种植面积变化情况。结果表明,近40年若羌县耕地面积变化总体呈扩张趋势;自2001年以来,若羌县以大幅度提高农牧民收入为突破口,加大农业产业结构战略性调整,以建设中国最优红枣基地为目标,使得若羌县红枣种植面积迅速增加;由于若羌县新开垦的耕地采用了套种模式,通过种植棉花和粮食作物熟化后再栽培红枣,所以棉花、小麦、玉米等农作物播种面积呈先大幅增加后减少趋势。
关键词:耕地;主要作物;面积变化;若羌县
Abstract: The changes of cultivated land area, sown area of main crops and red jujube in Ruoqiang county of Xinjiang from 1978 to 2017 were analyzed using land use dynamic degree model.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in resent 40a, the area change of cultivated land in Ruoqiang county was the overall expansion of the trend. Since 2001, red jujube area of Ruoqiang county increased rapidly, because of Ruoqiang county took the income of farmers and herdsmen greatly increase as a breakthrough, intensified strategic adjustment of agricultural industry structure, with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best red jujube base in China as the goal. Because the new cultivated land in Ruoqiang county has adopted the interplanting mode,by planting cotton and grain crops and then cultivating red jujube,so the sown area of cotton, wheat, maize and other crops showed a trend of substantial increase and then decrease.
Key words: cultivated land; main crops; change of area; Ruoqiang county
耕地是土地資源利用方式中最重要的一种[1,2],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资源,研究耕地利用变化及其驱动因子有利于合理利用耕地资源,调整农业用地结构,促进区域经济、社会及生态环境协调发展[3,4]。耕地资源的合理有效利用是影响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关键问题[5,6]。若羌县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东南部,隶属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占地面积广阔,但可利用耕地面积少,同时该地区降水量少,日照充足且蒸发强烈,受水资源条件限制,是典型的干旱区。因此,在该地区保护耕地资源和合理地调整农业用地结构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以新疆巴州若羌县耕地作为对象,根据实地考察,利用若羌县1978—2017年耕地、主要作物播种面积和红枣种植面积数据分析其变化趋势。
1 研究区概况与方法
1.1 研究区概况
若羌县位于新疆东南部,地处东经86°45′—93°45′、北纬36°05′—41°23′,东与甘肃、青海两省交界,南以昆仑山脉与西藏接壤,西与且末县相邻,北与尉犁县及吐鲁番、哈密地区相连,是新疆最偏远的县市之一。若羌县自古以来就是内地通往中亚和新疆通往内地的第二条战略通道,也曾是古“丝绸之路”的必经要道。218、315国道在县城交汇,全县行政面积20.23万km2,是全国面积最大的县[6]。
若羌县地貌为山前倾斜冲积洪砾质平原区,地形较平坦,由南向北地势逐渐降低,地形坡降为10%~20%。若羌县地处欧亚大陆腹地,塔里木盆地东南缘,南为阿尔金山,北为塔克拉玛干大沙漠,高山阻挡了暖湿气流的到达,气候干燥,且多大风天气,地形闭塞,降水稀少,属于典型的大陆性干旱气候,是极端干旱区。若羌县共有大小河流14条,全部属于内陆型河流,主要河流为若羌河、瓦石峡河、塔什萨依河及米兰河4条主要河流,其余均为小溪沟。
1.2 数据来源
若羌县1978—2017年耕地面积及主要作物和红枣种植面积由国家统计局新疆调查总队提供。其中,小麦和玉米数据为1980—2017年,红枣数据为1994—2017年。
1.3 研究方法
土地利用动态度是描述区域一定时间内绿洲面积数量的变化速率,对预测未来绿洲变化的趋势具有积极作用[7-9]。
式中,Ua和Ub代表研究初期和末期的绿洲面积,T为研究时段长,K为绿洲在研究时间段内的动态度。
2 结果与分析
2.1 耕地面积变化
从图1可以看出,1978—2017年若羌县耕地面积变化过程为平稳—迅速增长—平稳。第一阶段(1978—2002年),耕地面积从1978年开始缓慢增长,但增幅不大,1998年达到峰值,为2 560 hm2,之后缓慢减少至2002的2 153 hm2,整个过程变化幅度不大,增长或减少速度都很慢。第二阶段(2003—2007年),耕地面积从2003年开始迅速增长,2007年达到峰值(4 613 hm2),此过程有明显的增长趋势。第三阶段(2008—2017年),从2008年开始整个过程耕地面积增长或减少幅度不大。总的来说,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在1978—2017年若羌县耕地面积有明显的增长趋势,特别是自2001年以来,若羌县委、县人民政府紧紧抓住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重大机遇,以大幅度提高农牧民收入为突破口,加大农业产业结构战略性调整,以建设中国最优红枣基地为目标后,为了扩大红枣种植面积,大规模开荒,从2002年开始耕地面积迅速增长[10]。 2.2 棉花种植面积变化
从图2可以看出,1978年开始若羌县棉花种植面积一直在增长,在2007年达到最高值(4 740 hm2),之后再经历迅速减少—逐渐增长—减少的过程,在2017年为2 067 hm2。2002年之前若羌县主要经济作物是棉花,为了增加农民收入,若羌县和新疆其他地区一样增加棉花种植面积。随着若羌县县委、县人民政府以加快建设全国最优红枣基地为目标后,新开垦的土地首先需要通过种植棉花和粮食作物熟化后才能栽培红枣,所以2002年后棉花种植面积迅速增长,但是当新开垦的土地熟化后,红枣开始栽植,棉花种植面积就减少了。
2.3 小麦种植面积变化
从图3可以看出,1980—2017年若羌县小麦种植面积整体变化为逐渐减少—迅速增长—缓慢减少。1980—2007年小麦种植面积逐渐减少,2007年达到最低值480 hm2;2008—2014年小麦种植面积迅速增长,2014年达到最高值2 367 hm2;2015—2017年小麦种植面积缓慢减少,2015—2017年种植面积分别为1 900、1 793、1 667 hm2。1980—2007年,随着棉花种植面积的增长,小麦种植面积相对减少。由于若羌县耕地,特别是新开垦的耕地采用了套种模式,土地熟化和红枣苗种植一段时间之后,不再种植小麦,所以2008—2017年小麦种植面积波动较大,有明显的增长和减少趋势。
2.4 玉米种植面积变化
从图4可以看出,1980—2011年若羌县玉米种植面积变化波动不大,没有明显的增长或减少趋势;2011年开始迅速增长,2013年达到最高值,为 1 473 hm2;从2013年之后又开始迅速减少,2016年达到最低,为53 hm2。2011—2017年,整个阶段有明显的增长和减少趋势。
为了扩大红枣面积,若羌县新开垦的耕地采用了套种模式,土地熟化和红枣苗生长以后,跟小麦一样,不再种植玉米,所以2011年之后玉米种植面积变化波动显著。
2.5 红枣种植面积变化
从图5可以看出,1994—2017年若羌县红枣种植面积有明显的增长趋势,1994—2001年在缓慢增长,从2001年之后若羌县红枣面积迅速增长,2010年若羌县红枣种植面积已达7 427 hm2,2017年达最高值,为1 559 hm2。其主要原因:①自2001年以来,若羌县委、县人民政府紧紧抓住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重大机遇,以实现生态改善和农民增收双赢为目标,始终坚持统筹城乡协调发展,把解决“三农”问题作为全局工作的重中之重,以大幅度提高農牧民收入为突破口,自觉实践国家优化农业区域布局的要求,加大农业产业结构战略性调整,以建设中国最优红枣基地为目标,组织制定《若羌县红枣产业发展纲要》,实施《红枣产业发展战略》。②从气候条件来看,若羌县的气候条件适宜红枣的栽培。枣树为喜温树种,对气候、土壤的适应性很强,其生长发育要求较高的温度,日照强度和长短则直接影响光合作用,从而影响枣树的生长和结果。枣树春季日均温达13~14 ℃时开始萌芽;至18~19 ℃时进行抽梢和花芽分化;20 ℃以上开花,花期适温为23~25 ℃;果实生长发育需要24 ℃以上的温度;秋季气温降至15 ℃以下时开始落叶,但树在休眠期较耐寒[11]。枣树抗旱耐涝,对湿度的适应范围较广,在年降水不足100 mm的地区也可以栽培。枣树还具有较强的抗风性[12]。从枣树栽培适宜的气候条件来看,若羌县地处戈壁,面临沙漠,气候干燥,光照强,再加上若羌县没有任何工业污染,更适合生产高品质的红枣。
2.6 不同年代耕地及主要作物面积变化及动态度
借用土地利用动态度来分析1978—2017年若羌县耕地面积和主要作物种植面积的变化幅度和动态度,结果见表1。耕地面积在1998—2007年变化量最多,动态度最高,为8.02%;在2008—2017年动态度最小,为-0.26%,减少量不多。棉花种植面积从1978年开始变化量和动态度都在增加,1988—1997年动态度最大,为53.20%;1998年动态度开始减少;2008—2017年动态度为-5.57%,减小幅度较大。小麦种植面积呈波动变化,变化的绝对数量不大,动态度在1998—2007年为负且变化最大,为 -4.74%。玉米种植面积整体变化量不大,2008—2017年变化量和动态度最大,分别为253.33 hm2、7.17%。
由于红枣是1994年开始种植,只有1994—2017年的数据,故未列入表格分析。其中,1994—2017年红枣面积增加量最多,为1 558 hm2,呈现明显的增加趋势。
3 结论
本研究根据1978—2017年若羌县耕地面积及主要作物和红枣种植面积的统计数据,结合实地考察,分析了其变化情况,得出以下结论。
1)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1978—2017年若羌县耕地面积整体变化是平稳—迅速增长—平稳的一个过程。若羌县委、县人民政府确定以建设中国最优红枣基地为目标后,为了扩大红枣面积,大规模开荒,因此从2002年开始耕地面积迅速增加。
2)由于若羌县新开垦的土地采用了套种模式,通过种植棉花和粮食作物熟化后再栽培红枣,所以棉花、小麦、玉米等农作物播种面积在2002年后经历了先大幅增加后减少趋势。
3)自2001年以来,若羌县委、县人民政府紧紧抓住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重大机遇,以大幅度提高农牧民收入为突破口,加大农业产业结构战略性调整,以建设中国最优红枣基地为目标,加上若羌县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条件,使若羌县红枣面积迅速增加。
参考文献:
[1] 曹银贵,袁 春,周 伟,等. 中国耕地变化的驱动因子及其省域差异分析[J]. 中国土地科学,2008,22(2):17-22.
[2] 赵晓丽,张增祥,汪 潇,等. 中国近30a耕地变化时空特征及其主要原因分析[J]. 农业工程学报,2014,30(3):1-11.
[3] 邵晓梅,杨勤业,张洪业. 山东省耕地变化趋势及驱动力研究[J]. 地理研究,2001,20(3):298-306.
[4] 许月卿,李秀彬. 河北省耕地数量动态变化及驱动因子分析[J]. 资源科学,2001,23(5):28-32.
[5] 张红侠. 张掖绿洲耕地资源时空变化与驱动要素研究[D]. 兰州:西北师范大学,2004.
[6] 阿不力提甫·吾甫尔,吐尔逊·哈斯木. 1999—2012年若羌绿洲耕地变化研究[J]. 安徽农业科学,2016,44(12):257-259.
[7] 杨依天,郑 度,张雪芹,等. 1980—2010年和田绿洲土地利用变化空间耦合及其环境效应[J]. 地理学报,2013,68(6):813-824.
[8] 王秀兰,包玉海. 土地利用动态变化研究方法探讨[J]. 地理科学进展,1999,18(1): 81-87.
[9] 贾珍珍,巩 杰,张 影. 近35a来疏勒河中下游绿洲化-荒漠化时空变化[J]. 干旱区研究,2016,33(6):1294-1302.
[10] 王 娟,徐华君. 基于自然因素和人类活动的若羌县农业发展变化研究[J]. 安徽农业科学,2013,41(26):10788-10789,10806.
[11] 王海英,邢燕江,于瑞波. 铁干里克地区发展红枣种植业的气候条件分析[J]. 新疆农垦科技,2010(6):59-60.
[12] 史彦江,宋锋惠. 红枣在新疆的发展前景及对策[J]. 新疆农业科学,2005,42(6):418-422.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8/view-1530701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