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张翔宇
课程改革给小学数学教学带来了无限的生机与活力,同时,也给每一位教师带来了严峻的挑战。那么,在课程改革浪潮推动的今天,我们如何引领学生走进数学的自由王国,让数学课堂更精彩、更生动、更富有活力呢?我认为,数学教师应积极构建生活化的课堂,为学生提供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生活化情景,让学生在生活化的情景中学习数学,感悟数学的魅力,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数学的积极情感,积累学好数学的经验,养成勤学、乐学、自主探究学的良好数学学习习惯。下面我就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几点体会。
一、创设身心愉悦的学习活动,激发求知的欲望
俗话说得好:“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如何引导学生产生与学习内容、学习活动本身相联系的直接学习兴趣,使学生从新课开始就产生浓烈的求知欲望是至关重要的。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源于问题的解决,最终享受到问题解决所带来的愉悦感。如在教学二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单元中的小熊请客这一课时,我创设了这样的故事情境:今天,小熊要带我们去一个神秘的地方,你们愿不愿意去?学生们都说想去。我紧接着说:不过呀,小熊说它只带肯动脑筋和肯思考问题的孩子。你们能做到吗?孩子们马上兴趣盎然,都异口同声地说:能做到!我顺势引导:不过,小熊说在出发前,得考考你们。细心的小熊呢,怕我们在路上口渴,因此它给我们准备了许多糖葫芦,每串糖葫芦要用四4个红果,那么谁知道两串糖葫芦该用几个红果?三串呢?四串呢?这样一来,孩子们的积极性与主动性被充分地调动了起来,整个课堂的气氛便被搞活了,孩子们在轻松中很快地整理出了4的乘法口诀。再如,在学完了第二单元后,为了巩固学生对2到5的乘法口诀,我创设了这样一个活动情境:我把事先准备好的几种动物卡片贴在黑板上,每个图片上都有一个数字。我说:这几个动物想和你们交朋友,你们愿意吗?接着,我组织学生进行找朋友的游戏,我给每个小组(每组4人)分发了两张写有乘法算式或加法算式的图片让小组长先组织小组成员进行讨论、交流,看看他们小组的朋友应该是谁,然后派个同学把组里的图片粘贴到他们的动物朋友下面。孩子们搞清了要求之后,马上投入到了思考、讨论中,很快,有11个小组都找到了自己的朋友,但有一个小组的小组长还拿着一个图片站在讲台上不知所措,我问他商量好了没,他有些茫然地摇摇头,我说再给他们小组一点时间马上去商量,讨论,经过商量,他们小组很快得出结论:黑板上没有他们的朋友。我说让他们把他们剩下来的那张图片举起来让同学们看看,并告诉同学们他们找的朋友应该是几号(算式的答案)。接着,我让同学们检查看看每组找的朋友对不对。这样一来,充分地调动起了孩子们学习数学的主动性与积极性,为本课的学习营造了一个轻松的学习氛围。
二、让学生利用已有的生活经验,感受学习数学的兴趣
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以此激发学生探求新知的强烈欲望,引发学生积极思维,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例如:我在教学“空间与图形”一课时,在活动过程中,学生的球滚来滚去,有的甚至滚落到地上,他们有的跑到地上去追,还有的在桌底下钻来钻去,学生手忙脚乱。我便抓住这个契机,追问学生:“为什么球会滚到地上?而长方体、正方体却不滚来滚去呢?”根据学生的生活经验,接着我又追问:“为什么家具、包装箱都设计成长方体或圆柱体?”从问题中引出平面图形。
本课的数学是生活中的数学,从生活中的平常物体引入,得到平面图形的学习活动,注重让学生以自己内心的体验学习数学,旨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运用数学进行交流的意识,使学生初步感知这些实物的表面,获得对平面图形的感性认识。这样的设计使数学活动生动活泼,学生更能感受到学习数学的快乐。
三、在游戏教学中创设认知冲突,挖掘教材中“快乐”因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认知冲突是一个人已建立的认知结构与当前的学习情境之间暂时的矛盾和冲突,是已有知识和经验与新知识之间存在某种差距而导致的心理失衡。在课堂教学中,我们教师应设置认知冲突,让课堂焕发出生命活力,唤起学生对学习的内在需求,在学生的脑海中产生认知冲突,促使学生对学习知识产生强烈的兴趣。
低年级学生的思维特点是思维的具体性,越具体形象的东西,越能唤起他们的兴趣。因此,直观教学的运用,在一定意义上说,是上好一节课的关键。通过直观教学,可以使小学生在快乐中学会知识,又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既贴近学生生活,又充满情趣;既培养了学生运用数学知识的意识,又培养了学生动手动脑的能力;既使学生学到了知识,又培养了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兴趣是学习最好的老师。只有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唤起学生自主学习,才能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因此,在数学教学中我们要积极构建生活化的课堂,用生活化的情景去教学,切实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切实促进每一位学生的发展。让学生在感知、认知的氛围中想学、会学、乐学,在轻松愉快中完成自己的教学任务。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8/view-5245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