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减负增效问题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刘江琴
[摘要] 课程在学校教育中处于核心地位。教育的目标、价值主要通过课程来体现。物理教学在课程内有其独特的丰富资源优势,问题是如何去挖掘发挥和利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减负增效问题长久存在,如何能够更好的达到减负增效的效果,还需进一步的研究和实践。
[关键词] 初中物理 减负增效 效果
课程在学校教育中处于核心地位。教育的目标、价值主要通过课程来体现。物理教学在课程内有其独特的丰富资源优势,问题是如何去挖掘发挥和利用。要对学生减负增效,教师的负担就不一定减轻,单纯地从教材的重点、难点、关键等传统的备课方法去备课,这种备课是低层次的传承责任制,即使备得再好,也是低效的。只有最大限度地调动全体学生的积极性,教学生会学,授之以渔,才是高层次最好的方法。
一、《课标》理念先确定:知难而渐进
初中物理难教,这是国内外公认的具有历史性的现实问题。一是教师在物理学科内公式、定律等知识的传授和知识结构的建造中,如何在有限的时空范围内,与其他学科愉悦协调和有机渗透;如何在有限的时空范围内,使学生自我调节,获取额定的专业知识。二是教师在面对参差不齐的生源时,如何准确的把握教材内容的基础性和选择性,在未能完全解脱“应试教育”束缚的情况下,按时保质保量完成教学任务我采取的策略是,根据《初中物理课程标准》“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三个方面培养全体学生的科学素养”的要求,确定教学理念,即在课程目标上奠定基础,课程结构上重视基础,课程内容上体现基础,课程实施上注重基础,为促进全体学生自主地、创造性地、富有个性的学习,为学生终身持续发展,应对现代社会和未来发展的挑战打好基础。
具体做法是,在起始年级,一切遵从基础,一贯循序渐进。随着年级的增长,内容的选择弹性增大,强调物理知识学习和技能的训练,强调科学过程和科学方法的学习;关注科学技术社会的观念渗透,关注科学态度与科学精神的培养。
这两个“强调”和两个“关注”的教学内容,不谈变通、拓展就已不少,若再无限延伸就可能陷进题海,无法向科学探究过程索取知识。
二、师生和谐是根本:备教日三省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句话成了所有教师教育学生的口头禅。然而如何去激发学生的兴趣,怎样做得适时适当,是一个需要多思的问题。
本文采取的策略是,用积极的情感感染和引导学生。教育心理学认为,情感因素对学习影响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第一,影响学习的主动性――积极的情感能使学生迅速进人自觉能动的学习状态;第二,影响教学内容的选择――学生总是首先感知自己感兴趣的问题;第三,影响学习内容的保持――积极的情感能使知识记忆深刻到容易回忆和再现;第四,影响情感领域教学目标的实现――积极的情感容易感染、诱导学生,使物理概念和规律有效形成。
具体做法是,一是备课与课前务必按“三想”、“三要”、“三通”的要求去准备。所谓“三想”,即想一想《初中物理课程标准》和教材中要讲问题的重点、难点、关键点;想一想学生对本节内容会提出哪些问题,会出现哪些问题,会出什么意外?想一想如何保持学生的积极性,去以民主、尊重、以情激情解决问题。所谓“三要”,即要对学生有深入了解;要让学生很快接纳、认可自己;要与学生互相激励、互帮互学、互换角色、互动交流。所谓“三通”,即沟通师生之间的情感交融,变通所传授的知识内容,联通师生之间的多边活动。二是用简洁新颖的方式导人课题,使学生的注意力迅速集中到课题上来。例如,上“受力分析”课时,许多学生根本没有做上课前的准备,交头接耳,叽叽喳喳。我没有发脾气,而是微笑问学生,你们看过中央电视第五套节目吗?象棋讲座的棋盘是竖直放置的,那么每粒棋子的质量相同吗?受摩擦力相同吗?受几个力的作用?几个提问引人了“受力分析”课题。学生情绪激昂,有的说2个,有的说3个,有的说4个……这比吹胡子鼓眼睛要好得多。
三、合理增加信息量:有效时间分秒争
如何充分利用教学时间资源,在学生能够接受而又负担合理的前提下,适当增加教学的信息量,最大限度地实现教学目标的需要。这是每位教师必须考虑的一个问题。
杜绝课堂污染,即杜绝正确的废话,提炼和浓缩教学语言,做到恰如其分地选用物理词语或比喻。精简板书,讲究提问的艺术和技巧。减少非投人时间,缩短实际时间与投人时间和安排时间的差距。
具体做法是,一是灵活利用物理实验。物理实验对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具有其他学科无法比拟的优势,该做的、能做的、能模拟的一个也不能少。二是借助多媒体,增加信息。多媒体可以模拟放大很小的画面,可以把静止的画面变活,可以缩小宇宙空间,可以如同身临其境获取知识。但是,不能整节课或者节节课用电脑代替人脑。有些课不能用鼠标代替粉笔。简而言之,包括实践实验,思维实验,多媒体软件等,所有的课件都是帮学生有效地学,获取有效信息而准备。利用软件资源应该支持学生有效地“学”,而非支持轻松干净地“教”。
四、自主学习应开放:教学赋弹性
坦率地说,物理教学应具创造性。每节课教学模式、方式都不应该是固定的。但是以学生为中心,帮助学生成为学习活动的主体,设计真实、具有挑战性的开放性的学习环境与问题情景,诱发驱动并支撑学生的探索和解决问题的活动,这些都是每节课的共同点。
本文采取的策略是,在教学中使用“开水法则”,即学生被某个问题“烫”过一次,长久难忘,而且在“烫”的过程中,还会建立互动关系和友好往来关系。对容易理解的新课,可让学生自学;对实验,不一定非要先讲后做,硬性“牵着手走路”;对评讲试卷或作业,不一定让教师一个人唱独角戏。新课、实验、评讲乃至复习小结都可以让学生自己去尝试,去碰撞。
比如做物理作业,具体做法是,一是帮学生选题。教师课前把选做、精做、略做、详做和不做的作业进行分类或筛选,让学生乐意做。如课本上的一个图像题或一道长长语言表述的选择题,要学生抄到作业本上就是浪费时间,不如就在书上做。二是加强课外指导。学生可根据各自的实际情况,选择自己没有理解透彻的章节,薄弱知识点去练习,或者根据课堂内容整理笔记,或者根据独立作业的错误去改错纠错。学生把这种方式称物理日记或周记,也称“弹性作业”或“自由作业”。这种作业完全符合“发展学生个性、以人为本”的教学要求,完全有利于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有利于学生发展创造思维,有利于每个学生扬长避短获取最佳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周家徐.从新课改看初中物理课堂教学[J].才智,2009,(27).
[2]刘志华.谈提高初中物理课堂教学效率的几个做法[J].中学教学参考,2010,(2).
[3]何飞鸿.浅谈初中物理新教材[J].雅安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2).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00194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