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探究式教学的实施对策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刘美杉
摘要:新时期需要新的教学理念,探究式学习作为一种能够有效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教学方法,受到广大教育工作者的重视。高中生物教学是学校教育中重要的领域之一,提出在高中生物教学中进行探究式学习,对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和创新精神有着重要的意义。但由于探究式学习的系统研究进入我国的历史并不是很长,在高中生物教学中具体应用并形成一种参照模式的研究还是个空白。
关键词:高中生物 探究式教学 实施对策
本世纪初,即第八次基础教育改革伊始,我国大力倡导把探究式教学运用课堂教学中,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此外,我国又是一个人口众多教育相对落后的国家,探究式教学在实施过程中难免会存在不足之处。从学科角度来看,生物学科是普通高中的学习科目之一,其核心任务是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而倡导探究式教学是培养和提高学生生物科学素养的最有效的途径。
一、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
兴趣是一个人最好的老师,它使达尔文虽屈从父亲去学习医学和神学,却依然热衷于野外标本采集和学习自然科学,同样是兴趣的驱使,荷兰的一名房屋管理员列文虎克发明了显微镜,从而打开了微生物世界的大门。兴趣的力量催生了两个伟大学说的产生――生物进化论和细胞学说。那么在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探究兴趣呢?首先要精心选好题,创设问题情境。教师可从不同的方面选择探究性学习的内容。这有利于引发学生的好奇心,并引导发现问题,造成悬念,激发学习的内在动机。其次是学习过程中要加强直观,创设实验情境。根据学科特点,探究性学习中背景材料可以通过标本、挂图、录像等提供,备足备齐各类实验器材、药品,甚至上网查询资料,这种生动直观的学习方式能为学生提供丰富的感性认识,具有很强的吸引力,能大大激发学生的兴趣。
二、强化过程训练,教会学生探究方法
科学方法训练是素质教育的着力点和落脚点。探究式学习不仅要求学生掌握各项基本技能。探究式学习的目的并不在于得到一个全班统一的结果,而重在使学生真正参与探究过程,从过程中获取具体经验和方法训练,因此探究式学习必须强调过程训练,具体要求是:观察要仔细、客观,根据观察提出的问题要有一定的研究价值,假设是经过周密的思考,针对问题提出的一种答案,用来解释观察的现象,实验要设计正确的方法和步骤,为了增强说服力,还需要设置对照组,实验常常要重复多次,结果才可靠,得出结论要有充分的事实依据。
三、注重探究的实效性,使学生享受探究的乐趣
生物学教学中,探究式学习要能持之以恒,教师必须想方设法使学生乐学,即学生在探究性学习中有快乐感。现代教育学研究表明:乐学与成功交融,学习的成功率越高,快乐感越强;同样,快乐感越强,则学习的成功率越高。据此,应当采取多种方式,保证学生的有效探究,使学生享受探究的乐趣,以建立“成功――快乐――成功”的良性循环机制。具体做法是:首先,要重视课前准备,有效的问题解决是以坚实丰富的知识储存为基础的,旧知识是学生探究式学习的前提。课堂上教师要认真检查预习和复习情况。其次,要精心组织学习材料。学习材料的繁简和难易直接影响探究式学习的效果。如果学习材料过难,前后没有连贯意义,学生的探究学习就无适当的收获,因此教师提供的材料必须要经过精心选择和组织。最后,还要适当地进行指导。探究式学习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主动学习的空间更广阔,但并不意味着要弱化教师的主导地位,教师仍然是学习的组织者,因此适当的指导是必要的。探究过程中的指导宜少而精,过多会束缚学生的思维,制约学生的手脚。探究后的总结指导要注重结论的应用和扩展引伸。
四、积极发展创造性思维,进一步升华学生的探究能力
创造力是一个人综合素质中最具有生命力的一种特殊素质,培养学生的创造力是素质教育的必然要求。创造性思维是创造力的核心。探究式学习主要训练学生的直觉思维,直觉思维的特点是整体的、跳跃的、猜测的、非逻辑的,它是迈向创造性思维的门槛。因此教师应着力训练学生的直觉思维,进而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使学生的探究能力最终升华为创造能力。
首先,要保护学生的好奇心,鼓励大胆质疑。好奇心是创造性思维的萌芽,好奇心表现为探究过程中的“好问”。这种好奇心迸发出火花时,要不失时机捕捉,予以保护,并使之深化,形成“问题――探究――问题”的良性循环,切不可将好奇心这枝创造性思维的待放之葩扼杀了。
其次,要提倡大胆猜测、假设。在“探究鱼鳍在游泳中的作用”的实验中,学生提出的假设应有尽有,在各种优劣难分的假设中如何做出抉择?依据逻辑思维显然行不通,这只能依靠直觉思维,即在生活经验的基础上进行大胆猜测。教师启发学生根据“船在河里航行依靠桨和舵”这一生活经验进行大胆猜测,去伪存真,从而得出“尾鳍控制游泳的方向,胸鳍、腹鳍平衡身体”这一假设。
最后,要适时进行评价。课堂小结是活化知识、丰富学生知识面的好时机。结合具体、有针对性的问题进行分析,对学生的思维进行适时得当的点拨、引导,使学生“居高临下”地俯视生物知识,有助于他们将平时所学的被肢解了的知识系统化,从而既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又起到思维辐射的作用。探究的结果,要在学生自己归纳的基础上,教师引导、总结得出结论,明确结论的运用条件与范围。对结论的解释,不要讲得太绝对,要留有探究的空间。要处理好“收”与“放”的关系,所谓“收”将讨论、实验的结果要归纳整理。所谓“放”,课后布置的思考题具有开放性,布置的练习作业具有多样性,使学生在更广阔的实际背景中,用课内得到的结论去解释实际问题,解决后续知识,完成从“实践――认识――具体的实践”认识上的两个飞跃。
总之,探究式学习策略,就是要让学生成为教学活动的主人,成为学习和发展的主人。探究式学习通过激发学生的内驱力,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把学习变成学生内在的需求,从根本上促进学生认知、能力、个性的发展,乃至完美人格的形成。探究式学习又是一种课堂教学模式,在课堂上教师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形成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多向反馈结构。在教师的启发下,学生积极主动地解决问题。教师尽可能地调动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引导学生通过自己主动的钻研,与同学的合作创造性地解决问题,从而,为学生终生学习奠定基础。
在高中生物教学过程中实施探究式学习能增加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有利于培养他们的探究精神,并能提高学生的生物学习成绩,高中一线教师完全可在实践中采用探究式学习。进行高中生物探究式学习实践时,大致有这样一个过程:提出问题――收集数据――形成解释――评价结果――检验结果。高中一线生物教师可根据这个模式,应用到不同的教学内容上。
参考文献:
[1]许冠学,邱才训,林祖荣.高中生物新课程理念与实施[M].海南:海南出版社.
[2]任长松.探究式学习学生知识的自主建构[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5.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00239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