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中职教师心理健康分析与对策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罗桂荣

   [摘要] 许多研究表明,我国中职教师的心理健康状况不容乐观,主要是中职教师的社会地位不高,岗位竞争激烈,工作负担过重,经济收入偏低等众多因素造成。只有心理健康的教师才能培养出心理健康的学生,关注中职教师的心理健康是发展职业教育的重要保证。
  [关键词] 中职教师 心理健康 分析 对策
  
  一、中职教师心理健康现状
  一项关于中国教师工作压力状况调查表明,47、6%的教师感到“压力比较大”,34.6%的教师感到“压力非常大”。而另一项中国教师情绪衰竭调查也显示,24.4%教师“低情绪衰竭”,26%的教师“中情绪衰竭”,49.7%的教师“高情绪衰竭”。中职教师作为教师中的特殊群体,其心理问题尤为突出。中职教师面临着招生并轨、高校扩招、“普高热”、生源紧张、学生素质下降、中职学校面临着被“边缘化”、教师工作不稳定,招生任务重,精神压力大等等,许多中职教师在新形势下,出现了明显的不适应,心理健康受到不程度的影响,有的教师出现失眠或睡眠状况不好,有的教师常感到疲劳、烦燥、焦虑、精神不振等症状,甚是构成心理疾病,导致对学生失去爱心和耐心,对教学丧失热情,甚是厌烦教学工作。古希腊哲学家赫拉克历特说:“如果没有健康,智慧就难以表现,文化无从施展,力量不能战斗,财富变成废物,知识也无法利用”。如果不予重视,最终将危害到职业教育的发展。
  二、中职教师心理问题成因
  中职教师的心理问题是由多方面的因素引起的,有来自社会、学校、家庭及自身的因素等。
  1.社会因素
  (1)随着教育制度的改革,职业教育遇到前所未有的挑战
  大学扩招,“普高热”和中职招生的并轨,使中职学校从原来的千人争宠一下子变成门庭冷落,中职学校成为升不了高中的“残次品”的收容站,中职学校几乎成了被人遗忘的角落,中职教师的社会地位较之以前明显下降,处于滑坡状态,使教师心理产生巨大的失落感。
  (2)对职业学校的培养人才有了更高的要求
  在当前教育体制改革力度大,知识更新快,人才竞争激烈的大环境下,对职业学校的培养人才有了更高的要求,一张嘴巴,一支粉笔培养出来的学生难以适应岗位的需求,要求教师从理论型向技能型,“双师型”转化,这使许多教师感到力不从心。
  (3)中职教师的工资待遇偏低
  近几年国家对中小学教师的待遇比较重视,实行“阳光工资”,中小学教师的工资待遇有很大的提高,但在广西,许多中职学校教师的工资尚未纳入其中,同等级的岗位津贴,中职教师待遇普遍低于中小学教师,与公务员差距更明显,使许多中职教师感受到精神失落和物质匮乏的双重压力,从而导致他们心态失去平衡,产生了自卑感。有的教师为了避免这种因囊中羞涩而造成的尴尬场面,尽量减少与同学,朋友的聚会和各种社交活动,这样就造成一些教师性格孤僻,难以与人沟通,甚至产生人际交往障碍。正如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健康与教育研究所博士王成全说,“教师这一职业普遍存在待遇偏低、工作繁重、社会地位得不到应有的认可等,都是造成教师心理问题多的主要原因。”
  2.学校因素
  (1)学生素质下降
  目前中职生的整体素质急剧下降,绝大多数学生文化基础知识薄弱,许多学生在初中时就不好好学习,不仅学习习惯差,思想素质也较差,且个性突出,不懂感恩,不服从管理,不尊重老师,甚是对老师的管理不满时进行报复,大打出手。例如,某职业学校的一名学生在上课时玩手机,被任课教师批评后怀恨在心,纠结老乡把该老师打伤住院;一学生对班主任的管理不满,扬言要报复其小孩,师道尊严在这些学生眼中荡然无存。家长也不对学生抱较高的期望,要求只要小孩能安全,不出事就可以。老教师很容易把现在学生与从前的学生相比,青年教师也很容易回想到大学时的理想王国,在这种新旧对比以及理想与现实的对比中,中职教师会产生无奈的心理情绪,久而久之就有厌倦感,进而诱发教师心理健康问题的产生。
  (2)中职学校对教师的文凭要求越来越高
  有的学校规定教师一定要读研,否则不予安排上课。编制、学历、职称、论文,课题,竞聘上岗等各种压力使教师喘不过气,特别是中年教师压力更大。加之学生素质下降,招生越来越困难等因素,这都加大了教师的心理压力。
  (3)班主任工作的繁琐
  中职生的特殊性,意味着中职班主任的工作是最繁琐的事情。中职学生正处人生“断奶期”,他们的心理和生理发展常不平衡。由于初中时习惯差,学习成绩不好,在升学考试中被淘汰,使许多学生对前途失去信心,整天无所事事,对学习不感兴趣,成绩一塌胡涂,上课睡觉、旷课、酗酒、打架斗殴常有发生,对班主任管理置之不理,有的还威胁漫骂教师,面对这样的学生,许多班主任感到心力交瘁。有的学校领导不但不同情班主任,还说“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在这种情况下,有些教师由于不能妥善处理,而导致疲惫、挫折、失望、厌倦等心理问题的产生。
  (4)考评机制不完善
  学校考评机制不完善也是引起教师心理问题的一个因素,有些学校评优、评先、升职评定标准不合理,全员聘任制操作不规范、程序不民主,这严重打击老师工作的积极性,使他们产生失望、忧郁、厌教的情绪。
  3.家庭因素
  年轻教师参加工作时间短,经济上积蓄少,碰上住房改革、医疗改革,还要面临组建家庭。中年教师的子女升学、购房、赡养父母等重大生活问题?都是引起心理问题的因素。
  4.个人因素
  (1)有部分教师自身人格上存在着不良的倾向
  部分教师心理承受能力差,当面临压力时,不能采用恰当的方法来来调节,容易产生心理问题。
  (2)认知偏差
  有些教师在个人的前途、名誉问题的认识上发生偏颇,过分看重名利,对自身的知识经验、能力评价过低,便会造成神经紧张,产生自卑、焦虑的心理。对别人的优势和成绩不能正确看待,易产生嫉妒、失衡等心理。
  (3)知识、技能、素质的缺陷,难以适应社会及教育改革的要求
  我国正处在社会转型时期,教师不但要更新知识而且要更新观念,传统的教学模式已不能适应时代的发展,有些老师缺乏相应的应对技能和经验,不能很好的掌握现代化教学手段,产生一种力不从心的焦虑感。实施素质教育对教师素质的要求愈来愈高,由于有些教师教学技能的欠缺和素质发展的滞后性,无法适应与不堪重负,出现心理的焦虑、困惑等表现。
  三、解决措施
  教师作为“传道,授业,解惑者”,他们心理健康与否不仅影响到家庭的幸福,校园的和谐,更重要是影响到学生的健康成长及社会的稳定。
  提高教师自我调适能力,正确处理自身的心理问题
  教师作为在身心各方面比较成熟的个体,具有一定的自我反省和调控能力,他们的心理健康的维护还得依靠自身来解决。因此,教师一定要提高自我修养和自我调控能力,正确面对现实,锻炼自己形成坦然和勇敢面对的基本态度。
  (1)树立正确的职业幸福观正视学生素质下降的现实,用平和的心态面对学生。中职教师要正确树立职业幸福感,教师的职业幸福感就是差的学生能在我的影响下转变了,最后能自信的走上社会,实现就业,对社会有所贡献;看到中职教育能满足学生的就业需要,能帮助更多的家庭脱贫致富,从而产生一种社会成就。
  (2)化解不良情绪
  培养自己坦率的社会交往和交流方式,保持良好的人际关系,积极参加各种集体活动,通过适当的体育锻炼和娱乐,化解不良情绪。
  2.制订和实施教师心理辅导计划
  在目前的压力状态下,学校领导应关注教师的心理健康,制订切实可行的教师心理辅导计划,把它作为学校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帮助教师掌握心理保健的知识和方法,学会自我调节,自我放松。可以采取请专家定期讲座,集体心理辅导,个别心理咨询与治疗相结合等措施来提高教师的心理素质,同时给教师提供一种宽松和谐的教学环境。
  3.全社会共同营造尊师重教的良好氛围
  中职学校教师的心理健康直接关系着中等职业教育的健康发展。全社会要自上而下地大力营造尊师重教的良好氛围,不断提高教师的社会地位。
  四、各级政府应积极响应党中央的号召,大力发展职业教育
  把职业教育和普遍教育放在同等位置,加大对职业教育的投入,尽可能协调社会各部门支持职业教育,理解在我国现阶段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重要性,以形成中职教师工作的荣誉感。
  (2)提高中职教师的收入和福利待遇
  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在积极做好尊师重教宣传的同时,应积极主动地采取各种措施,提高教师的收入和福利待遇,提高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减少并杜绝教师的消极心理。
  参考文献:
  [1]现代教育报,2009.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00283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