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学校竞技体育在竞技体育中的角色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盛国华
[摘要] 本文对我国学校竞技体育的现状及其存在的原因进行了分析,认为学校竞技体育应该转变育人观念,建立优秀教练员队伍,为学生运动员的全面发展建立良好的外部环境,促进学校竞技体育的发展。
[关键词] 学校竞技体育 竞技体育 角色
一、引言
《中华人民共和国体育法》把我国的体育分为社会体育、学校体育和竞技体育三大领域。学校体育在我国的体育中处于基础的地位,是社会体育和竞技体育的基础。以青少年儿童为对象的学校体育是整个国民体育的基础,是体育工作的战略重点,是群众体育和竞技体育的结合部,是培养为奥运争光的高水平体育后备人才深厚的基础。因此,应该把学校体育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予以足够的重视,把学校体育作为培养优秀竞技体育人才的重要战略基地。然而现实情况却不是如此,学校体育包括学校竞技体育在高考指挥棒的作用下,已经被严重的边缘化了。学校竞技体育在整个国家的竞技体育中处于一种补充的角色。
二、学校竞技体育在我国竞技体育中的现状及其原因
1.现状
当前,我国学校竞技体育开展的比较好的部分在高校。据统计,2006年国家教育部审核评估批准的全国招收高水平运动队的高校已达235所。他们当中个别高校的运动成绩提高的很快,但大部分的水平还是非常普通,“高水平”没有形成真正的主流。虽然高校的竞技体育在整个学校竞技体育的体系中处于较好发展状况,但其中还是存在一些急待解决的问题,即所谓的“学训矛盾”、运动员的“挂靠”等一系列问题。
中小学校没有足够的人员专门组织和领导竞技体育,学校的竞技体育只能由学校的体育教师带领学生进行训练。本来学校的体育教学任务就已经使体育教师不堪重负,如果再让他们去带领学生进行专业队的训练,其效果可想而知。加之有些中小学的学校领导一味的追求升学率,不断的给体育教师施加压力。体育教师在这样的环境下只能拔苗助长,使本来很好的体育苗子在很小的时候过早的进行了专项化训练。靠这样的训练方法训练出来的学生,将来进入高校后成绩会大幅度的下降,最后还不如自己入校时的水平。学生由于巨大的升学压力没有足够的时间进行竞技体育的训练和学习。这种状况导致了中小学中真正意义上的学校竞技体育开展的不够充分。
由以上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出当前我国的学校竞技体育中“院校一体化”的模式没有真正的建立起来。各个中小学的没有考虑整个学校竞技体育的良性发展,只是在追求自己的利益;个别高校为了早出成绩、快出成绩直接从国家队、省队引进一些二三线的退役运动员,这种做法对其他的院校来说是不公正和不公平的,从而引起了一连串的反应。中小学和大学之间出现一个断档的现象,这是学校竞技体育发展的严重障碍。
2.原因
(1)举国体制的制约
当前我国竞技体育的大部分资源掌握在体育管理系统中,教育系统中没有多少可以利用的体育资源。学校招收的运动员如果要参加全国或体育系统举办的比赛,必须到体育系统的相关职能部门去注册,只有这样他们才能参加比赛。教育部门没有说话的权利,他们没有比赛的举办权、运动员的注册权等。这一因素严重制约了学校竞技体育的正常发展和有效运作。学校培养了运动员不能参加比赛,不能代表国家参加国际大型的体育赛事,而只能以体育部门的名义参加,这对他们积极性是一个很大的打击。
(2)学校自身的原因
学校竞技体育很难培养出高水平的运动员。主要原因有,一是学校缺乏高素质的教练员,学校的教练员大部分没有参加大型国际国内比赛的经验和体会,难以胜任带领高水平运动员的训练工作;二是学校难以招收到高素质的真正的学生运动员。我国竞技体育实行的是举国体制,运动员在很小的时候就被从基层选拔到少体校,然后进行一系列的训练和选拔工作,进入省体工队训练,再进行严格的选拔,直到进入国家队。虽然现在的举国体制暴露出越来越多的问题,但是大多数的少年运动员还是愿意选择到体育系统中接受训练而不愿到教育系统中接受训练。主要的原因是进入体育系统中,自己的生活、住宿等基本生存问题就解决了,一旦自己的体育成绩有了大幅度的提高,还有可能获得更好的待遇;而在教育系统中就很难有这样的待遇,进入高校训练,不但自己的生活、住宿问题得不到解决,而且还要缴学费,学校的训练条件也没有保障。种种原因决定了我国的教育系统目前还很难招收到身体素质比较高的运动员。
三、学校竞技体育在竞技体育中的应有角色
1.体育是育人的手段而不是目的
从教育人的角度出发,体育是只是一种培养人全面发展的手段,而不是目的。学校竞技体育在竞技体育体系中应该处于主导的角色,充分发挥其本身应有的作用,在全面发展和塑造的过程中发挥出自身的资源优势。
2.现行体制没有发挥塑造人、教育人的功能
现行的举国体制在一定的历史时期里发挥了它应有的作用,但随着时代的发展和进步,这种体制逐渐暴露出其不适应时代发展的一面。首先,这种体制耗费了大量的资金。我们知道,一个运动员一旦进入省队或国家队,他的几乎所有的花费都是由国家通过财政拨款予以供应。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现实条件下,这种制度越来越表现出它消极的一面。其次,这种体制下培养出来运动员没有得到全面的发展。他们的科学文化知识相对同龄的孩子来说是极其匮乏的。他们缺乏一技之长,一旦从国家队退役很难在社会中谋生。
3.学校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的场所
学校是教育人、培养人最好的地方,在这里学生们可以学到自己感兴趣的知识,培养自己良好的情感。学校竞技体育在培养学生良好的身体素质的同时,也给予学生更多的文化教育,使他们能够获得全面的发展,为他们以后的整个人生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
四、学校竞技体育角色的转换
1.建立“院校一体化”的学校竞技体育的新模式
学校要积极的创设条件,为学生运动员的训练和学习提供基本的保障条件。解除他们的后顾之忧,使他们安心的学习和训练。在从中小学到大学的衔接过程中,积极探索新的发展路子,使学校招收到合格的学生运动员。
2.转变育人观念
对招收到的学生运动员,学校应该严格的按照普通学生的标准要求和教育他们,而不是像现在这样,给他们太多的“照顾”。这种照顾不能解决问题,只能暂时让运动员高兴,将来受损失的还是学校的竞技体育事业。
3.建立优秀的教练员队伍
学校竞技体育发展好坏的一个严重的制约因素就是教练员水平的高低。有高水平的教练员,出好的成绩才成为可能。因此,学校应该积极的引进或者自己培养教练员,以适应学校竞技体育发展的新要求。
参考文献:
[1]牛云杰.新时期体教结合的需要与长远发展[J].山东体育学院学报,2007,(2).
[2]马永红.我国竞技体育向学校转移的思考[J].体育文化导刊,2007,(7).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00288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