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设问题情境 激励主体探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狄芳久
[摘要] 教学模式作为设计和组织教学的理论,总要外显为一定的程序和形式。问题探究模式的外显结构包含设问激疑、自主探究、讨论辨析、归纳整理、巩固拓展5个层次性环节,但实际操作时,更明显地呈现为两大板块,即设问激疑和激励探究阶段。这种模式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语文课堂效率会越来越高,学生听说读写的语文素养将会不断丰富。
[关键词] 问题情境 设问激疑 自主探究
教学模式作为设计和组织教学的理论,总要外显为一定的程序和形式。问题探究模式的外显结构包含设问激疑、自主探究、讨论辨析、归纳整理、巩固拓展5个层次性环节,但实际操作时更明显地呈现为两大板块,即设问激疑和激励探究阶段。设问激疑决定着课堂活动的倾向性,是探究力量的起点和原动;含自主探究、讨论辨析、归纳整理、巩固拓展等环节在内的自主探究阶段,则决定着知识技能获得的高度和深度,强调课堂活动中学生的主体地位和主人地位,符合素质教育的主体性原则。
一、设问激疑
问题探究模式实施的初始阶段,设问激疑的任务主要有教师来完成。长期以来,观念陈旧、方法老套、教师权威地位及学生技能欠缺等多种因素,造就了学生的无问题意识的形成和强化。因此,模式的初始阶段,课堂仍会较突出地表现出“教师提问学生回答”的特点。这一阶段教师设问激疑一般体现出两个特点。
1.教师注重由趣设疑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调动起学生参与的兴趣和热情,问题探究才能深入持久有效。要选择一种既有明确指向性又有可亲近性的提问方式,努力避免大而无当缺乏针对性的提问方法,尤其是杜绝“写了什么”“怎样写的”这类空洞发问。另一方面,教师依据认识规律由浅入深设计一系列有梯度的问题,以将学生的思考探究不断引向深入。教师还可以适时适当地引入当今社会政治和经济发展与环境的关系加以讨论,可以引导学生思维探究向纵深发展。
2.教师注重学生提问技能的培养
为了尽快完成教师提问向学生主动质疑问难的过渡,教师应注重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和提问技能的获得。一是创设问题情境,创造一个宽松和谐的民主氛围,营造利于发问的知识的和能力的背景与契机,使学生敢于发问,乐于发问。二是教师正确对待学生的提问,多给学生成功的体验。成就感的增强当然易于激发思维探究的欲望。三是教给学生提问的技能。针对学生的心理特征和知识储备,分别提出课前、课中、课后的学习要求,使学生产生不同水平的种类的问题意识,并加以引导训练,交给学生发现问题的方法,如树大分叉法,寻根究底法,对照比较法,发散求异法,聚合归纳法,等等。所有这些,都为了学生自主发问探究做好心里的和行为的铺垫。
二、自主探究
问题的确定也就是探究目标的确定,同时意味着探究活动的开始。自主探究阶段在理论上包含自主探究、讨论辨析、归纳整理、巩固拓展4个环节。一堂课可能只有一个具有4个环节的完整过程的呈现,也可能有多个完整过程的复现;同时,这4个环节在课堂结构中的出现又是动态的,环节间有交叉同步的现象。根据泰勒(G.W.Tayior)创造性教学模式的理论,自主探究阶段的操作程序一般为“尝试――辨析――归纳――拓展”。
1.尝试
这是指给学生充分思考的时间,寻求解决问题的途径。学生认识结构中的“相似块”被兴趣和“问题”激活后,就马上产生解决问题的冲动,跃跃欲试,一展身手。每位学生都积极寻找对策,然后在学习合作小组内发表交流,小组从不同对策中选取代表性典型性对策再在组际发表交流。这一程序中,有两个必须注意的问题:一是教师要给学生充分思考研讨的时间;二是教师不对任何一种对策表态,鼓励更多对策涌现,并采取包容态度。这就为辨析程序的展开提供了必需的丰富的材料,为学生的顿悟、直觉和灵感的产生提供了和谐的情境。
2.辨析
就是在充分发表各自对策的基础上,通过讨论比较出对策的正误、优劣。先是正误的辨析,然后是优劣的辨析,前者易于后者。辨析过程仍然主要是学生活动过程,在此过程中,教师一般不作倾向性的表述,甚至不显示表情上的倾向性,更不急于评价或结论。辨析包含比较、讨论和判断几个方面。比较主要是学生个人将自己与他人的对策放在一起权衡正误、评判优劣,讨论则是将组内组际的比较结果作进一步的参考互较、分析交流,甚至质问答辩,从而评判出最具独创性的对策。这一程序时间较长,更能体现学生求异、发散、深刻、广阔的思维特点,辨析的过程比结果更有意义。
3.归纳
辨析过后,学生对解决问题的对策已经比较明朗,这时先由最佳对策持有者规范自己的方案,然后交由组际、班内讨论,然后确定出简洁、科学的解答方案。这一程序中,教师的主导作用比较明显。对学生不成熟的方案,教师予以有效指导;对学生有个性有独创的方案,教师更是予以热情肯定和鼓励。
4.这一程序较上一程序更能体现教师的引导作用
我们注重引导学生进入情境,根据教材语言材料,设置疑点,引导学生对课文内容进行再造想像,训练学生思维的灵活想独创性,激励他们从不同方面、不同角度思考探究、拓展迁移。
拓展这一程序对于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保持学习兴奋、推动主动探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是课堂教学体现前瞻性和可持续性的重要环节。这一环节同时对教师的知识素养,教学艺术和创新素质也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
两段五步的问题探究模式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使学生的思维活动始终处于积极的状态之中,而教师只是作为教学过程的组织者、学习活动的合作者。如果我们的语文课堂都能变得如此活跃、融洽,那么,学生语文学习的兴趣可能就不会消失,学习收获就会越来越大,学习效率就会越来越高,学生听说读写的语文素养就会在这样一种健康、民主、科学的课堂氛围中不断得到提高。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00352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