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付秀艳
[摘要] 新课程改革为我们带来了新的教学理念,为学生的发展提供了更广阔的空间。新课程标准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强调学习是一个主动构建的过程,要求教师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让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参与学习,亲历学习过程,从而学会学习。现代心理学研究也表明:意识到问题的存在是思维的起点,没有问题的思维是肤浅的、被动的思维。具有强烈问题意识的思维,才能促进人们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直至新的发现。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注重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对开发学生的智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自主学习能力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本文就来谈谈如何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关键词] 新课程改革 学生 问题意识
一、创设良好氛围,让学生敢问、乐问
学生不敢提问题,是传统课堂教学中普遍存在的现象。主要原因是两种:一是自卑心理,二是惰性心理。因此,要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首先要求我们教师在课堂中创设良好的学习、求知氛围,让学生敢问,乐问。
首先,尊重学生个性,让学生敢问。
要让学生“开启金口”,敢于提问,教师首先必须尊重学生。不论在课堂上还是在课外活动中,我们都要努力营造自由、宽松、和谐、民主的探索问题的情境,对学生的每一个问题都认真对待,亲切回答,从内心消除学生的自卑、畏惧的心理障碍。我常说的一句话是:“人无完人,金无足赤,同学们尽管大胆提问,大胆发表看法,说错了也没关系。”这样一来,学生就感到轻松多了。即使有时候他们的问题显得幼稚可笑,甚至荒谬,我也不会随意批评他们,更不会流露出失望、谴责的表情、动作。而是表扬他们敢于提问题的勇气,鼓励他们下次提的更好。记得有位名人曾说过:“孩子们的自信心就像早晨禾苗上的露珠一样极易破碎”,因此作为教师的我们必须清楚地认识到培养学生自信心的重要性,这一点对那些刚踏入学校的孩子们的成长尤为重要。
其次,适时激励学生,让学生乐问。
由于传统的教学方式总是老师讲学生听,老师问学生答,这种接受式的学习方式,使学生怀疑、好奇、挑战的精神逐步丧失,取而代之的是听从老师指令的依赖感及较强的惰性心理。他们在课堂上总是当“收音机”,不想在课堂上开动脑筋,主动提问。针对这种现象,一方面,教师应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引下,摒弃一问一答的传统的教学方式,倡导自主、探究、合作的教学方式。没有了教师这跟拐杖,学生也就只好自己蹒跚学步,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另一方面,我也适时利用科学家,伟人有关学习的故事教育学生,使学生认识到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对学习,成长的重要作用。从而促使他们乐问。如爱迪生之所以成为发明家与他善于发现问题密不可分,教师及时的肯定与鼓励使学生提问的兴趣也就渐渐浓厚起来。
二、激发学生发问,大胆挑战权威
新课程将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作为改善学生学习方式的一个基本切入点。于是,在学生有了敢问的勇气时,我就尝试着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不同侧面去思考,从多种形式、多种层次寻求多种答案。使学生不仅“爱问”,而且“会问”,问的有水平,问的有技巧,形成较强的质疑解疑能力。同时,引导学生敢于针对文本内容、针对课外阅读、针对社会生活、针对教师和同学的观点提出质疑,鼓励他们敢于挑战教师、敢于挑战权威,甚至否定权威。科学家贝尔纳说过:“构成我们学习的最大障碍不是未知的东西”,李四光也曾希望人们“取得一种怀疑态度,不要为已成得学说压倒”,所以教师应积极鼓励学生的质疑精神和挑战权威的精神,以及“不唯书,不唯上”的独立精神。从某种意义上讲,教师要想在教学上取得与众不同的成绩,必须善于引导学生发问,并敢于大胆挑战权威。
杰出的科学家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因为解决一个问题仅仅是一个数学上的技能而已。提出新的问题、新的可能性,从新的角度去看旧的问题,都需要创造性的想像力,而且标志着科学的真正进步。”先有问题才能解决问题,创造性解决问题的前提是创造性地提出问题。为了使学生养成勤于思考的好习惯,我采取了这样的方法:我要求每位学生坚持写数学日记,在数学日记中可以记下当天数学课上学到的某个数学问题或提出一个新问题。解决一个现成的问题在积分册上加2分,提出一个新问题加4分,提出问题并有自己的解决方案加6分。这样,学生的学习热情被激发,学生主动提出的数学问题五花八门、层出不穷。有家中碰到的、学校碰到的、购物消费时碰到的,这些问题,他们自己解决不了的,可以和家长、同学交流,还解决不了的,可以和教师进行交流。这样,时常把学生置于“问题情境”中,不仅使学生养成了思考的习惯,也使学生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三、让怀疑走进课堂,成为学习的亮点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创新来源于怀疑,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最忌讳因循守旧、迷信权威,要崇尚标新立异的创新精神,鼓励大胆怀疑、反驳别人的理论。因此在教学中我总是鼓励学生对教科书、对老师的话做大胆的质疑问难,培养学生的怀疑精神。孩子在大胆的质疑、解疑过程中,在思维的碰撞中,对文本进行了更深层次的探索,从而圆满得完成了这一部分的学习。而这,都得易于学生好问、敢问、乐问的精神。
在教学中,教师要把提问的权利交给学生,使他们有较多地机会去发现、去研究、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使他们敢于提问、善于提问、乐于提问。我们知道思维是从问题开始,有问题才有思考。因此,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是创新教育的起点。作为教师要解放学生的大脑,让他们敢想,解放学生的嘴巴,让他们敢说。
总之,学生学习的过程就是一个由发现新问题为起点,到解决新问题为终点的过程。衡量学生的学习重要的不是看学生掌握了多少,而是看学生发现了多少,解决了多少,只有学生以自己敏锐的洞察力发现了问题,并能解决一些问题,才能真正开启他们心智的大门,激发学习热情,才能真正焕发课堂的活力,最终成为学习的真正主人。人民教育家陶行知说过:“发明千千万,起点是一问”。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从来都是从问题开始的,因此,探究问题,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是教师教会学生学习的方法之一,要想提高课堂效率,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必须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创新意识。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00414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