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中小学开展研究性学习的意义简析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葛 渊

  【摘 要】研究性学习是指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从自然现象、社会现象和自我生活中选择和确定研究专题,并在研究过程中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研究性学习的开展有利于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改变以往教学只重结果不重过程,只重知识掌握不重知识应用的现象,有利于教师形成新的人才观和质量观,同时也有利于平等的师生关系的形成。
  【关键词】研究性学习 学习方式 创新精神 主体地位
  
  “研究性学习从广义理解,它泛指学生探究问题的学习,可以贯穿在各科各类学习活动中。从狭义解释,它是指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从自然现象、社会现象和自我生活中选择和确定研究专题,并在研究过程中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
  研究性学习中的“专题”是多元的,学生可以跨学科或走出校园利用校园以外的各种教育教学资源,加之学生研究的途径、方法不一,最后研究结果的内容和形式各异,因此,它必然会突破原有学科教学的封闭状态,把学生置于一种动态、开放、主动、多元的学习环境中。
  
  一、研究性学习有利于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教育教学影响只有在得到学生的主体意识的选择、支持后,才能对其知识、能力、个性品质、身体等各方面的发展起作用。”研究性学习强调以学生的自主性、探究性学习为基础,学生可以按自己的兴趣选择研究的问题。研究性学习通常采用学生个人或小组合作的方式来进行,研究问题的内容、方式、进度、实施地点、最后的表现形态等主要取决于学生个人或学生小组的努力。
  由于确立起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各类探究活动的开展都以学生为主体,教师在此过程中只起引领者的作用,因而可以增进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对于培养学生自主意识、自主能力都有益处。
  
  二、研究性学习有利于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
  
  研究性学习始于问题的发现,结于问题解决,它体现出一个人或一个团体的创造性思维能力的不同。创造性思维不是与生俱来的,它是在一般思维的基础上,经过后天的培养、教育和训练发展起来的。研究型学习给学生提供了一个“无拘无束自由发展”的空间,个性得以张扬,创新精神得以提升,创造能力得以培养。
  在研究性学习过程中,学生获得了各种丰富的体验和内隐知识,体验到了什么是做研究以及做研究的艰辛,养成了做研究必备的严谨求实、精益求的科学态度。同时,研究的成功使学生发现了自己的潜能,确立了自信,这种体验的积累会逐步形成喜爱质疑、乐于探究、积极求知、勇于创新的心理品质。
  
  三、研究性学习有利于改变教学只重结果不重过程的现象
  
  “研究性学习关注的重点是学生的学习过程,通过延长或深化学习过程,相对于简约化的课堂知识学习,它更强调学习过程中深刻的、充实的、探究的经历和体验,体验丰富而完整的学习过程。”和学科教学中只重视学生学习结果的可量化、可操作性的预期结果目标不同,研究性学习将整个课程实施的过程看得比结果更为重要。
  在研究性学习的过程中,学习者是否掌握某项具体的知识或技能并不重要,关键是能否对所学知识有所选择、判断、解释、运用,从而有所发现、有所创造。换句话说,研究性学习的过程本身也就是它所追求的结果。
  一个人的创造性思维离不开一定的知识基础,而这个基础应该是间接经验与直接经验的结合。间接经验是前人直接经验的总结和提炼,直接经验则是学习者通过亲身实践获得的感悟和体验。间接经验只有通过直接经验才能更好地被学习者所掌握,并内化为个人经验体系的一部分。
  
  四、研究性学习有利于改变以往教学只重知识掌握不重知识应用的现象
  
  “心理学家加涅(R.Gagne)1970年根据学习的繁简水平不同,提出了八类学习:信号学习、刺激―反应学习、连锁学习、言语联想学习、辨别学习、概念学习、规则的学习、解决问题的学习(即在各种情况下,使用所学规则去解决问题)。”研究性学习主要是最后一类水平的学习,其目的是运用学科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这是它与一般的知识、技能学习的根本区别。从应用性的基本特点出发,研究性学习还带有综合性的特点,学习者面临的问题往往是复杂的、综合性的,涉及的知识面较广,学习内容可能是跨学科的,需要综合运用多方面的知识才能予以解决。
  
  五、研究性学习有利于教师形成新的人才观和质量观
  
  长期以来,学校教育以考试成绩作为衡量学生、衡量班级、衡量学校优劣的标准。这种一元化的评价标准,不仅造成了人才培养上的严重“失根现象”,也导致教师在人才观、质量观上产生了严重偏差。研究性课程给学生才能的展现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和渠道,在研究性学习中,一些平时学科成绩平平或较差的学生,在课题研究中崭露头角:有的学生组织能力较强,有的学生协调能力较强,有的学生社会活动能力较强,有的学生研究能力较强,有的学生归纳总结能力较强,等等。“多元智能理论认为,每个人都同时拥有几种智力,只是这几种智力在每个人身上以不同的方式、不同的程度组合存在,使得每个人的智力各具特色。”因此,研究性学习的开展,有利于教师从多元化的角度评价学生,发现和寻找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发现和发展学生的浅能,形成新的人才观和质量观。
  
  六、研究性学习有利于平等的师生关系的形成
  
  在研究性学习中,面对学生涉及到的丰富多彩的研究内容,无论学历多高、教学功底有多深的教师,都不能再作为知识的权威将预先组织好的知识系统地传授给学生,教师的角色也从知识的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指导者和参与者。在学生的研究过程中,教师必须揣摩学生研究问题的思路,思考和理解学生处理问题的方法,平等地参与学生的研究,进行质疑并提供解决问题的各种思路供学生参考。这时的师生关系是一种新型的平等的师生关系。
  总之,同传统的教学模式相比,研究性学习突出的是实践性、开放性、自主性和过程性。在研究性学习中,学生通过问题发现、课题设计、寻找资料、社会调查、信息处理、交流表达等亲身实践,可以获得对社会的直接感受;通过课题研究,不仅了解了科研的一般流程和方法,而且体会到科学研究的艰辛和快乐;在与他人合作交往中,懂得了信任和尊重;在与社会的广泛联系中,懂得了做人做事的道理,培养了团队精神和人际交往能力;通过多方面资料收集,知道了除教材、教学参考资料以外还有很多获取信息的渠道和方法,这为他们养成终身学习的良好习惯打下了基础。
  
  参考文献:
   [1]钟启泉等.为了中华民族的复兴为了每位学生的发展《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解读[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2]王大根.美术教学论[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
   [3]陈奇等.当代教育心理学[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
   [4]陈卫和等.小学美术新课程教学论[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00634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