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互动教学的认识和实践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教学活动是教师创设情景与学生进行交流从而建构知识形成能力的过程,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有机统一。“师生互动。共同发展”是新课程对课堂教学的定位,也是教师课堂教学新的价值取向。新课程理论认为,教学是师生互动的过程。没有互动,没有交往,严格意义上讲。就未发生或根本不存在教学。传统的教学活动,过分强调教师在教学中的主导作用。忽视教学活动中师生之间的互动,忽视了教学中非预期性的和偶然性的教育资源,限制了学生主观能动性和独立创造性的发挥,压抑了学生个性的发展。因此,倡导互动教学,尊重学生的自主性,构建新型的师生互动关系,营造民主平等和谐的教学氛围,显得尤为重要。
  
  一、对互动教学的认识
  
  所谓互动教学。是指最大限度地调动教学过程中各种相关的因素,使师生之间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相互促进。以达到教学的最佳效果的教学方式。互动教学不是一种具体的教学形式,而是基于新课程理念,结合教学实际情况而提出来的泛化的教学形式。它是指教师、学生等影响教学的诸因素之间的互动。互动教学是课堂上教师个体与学生个体、教师个体与学生群体以及学生群体与群体之间,通过信息的传播而发生的课堂交往活动。通过师生、生生之间的交流、交往,使教学在互动、互促中产生群体的动力,从而使语文课堂教学在群性相融中、个性完善中形成良性循环,在和谐、合作中真正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率。互动教学的核心是要让学生在学习中学会学习,学会探究,学会创新。互动课堂教学的具体要求就是要最大限度地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给学生主动参与的机会,给学生留下思考的空间。
  
  二、互动教学的实施策略
  
  1.正确处理“学生为主体”与“教师为主导”的关系。叶圣陶先生曾经指出:教的目的是为了毋须教而教,“教”的目的是“学”。是为了“学”而“教”,而不是为了“教”而“学”。因此,我们必须从根本上改变学生教学过程中消极被动的地位,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认识的主体和发展的主体。学生的头脑不是一个容器,也不是一台只知贮存的电脑,而是一把把需要点燃的火把。一扇扇急需开启的大门。教师的责任就在于整个教学过程中用情感去碰撞情感,用心灵去沟通心灵,用兴趣去激活兴趣,用智慧去启迪智慧。这就要求教师要把教育的智慧与魅力融化在教育机智之中。
  现代教学规律和教学实践在确认学生主体地位的同时,确定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主导作用。教师的主导作用主要表现在:教师是课堂教学的指导者、组织者、点拨者和激发者。“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并不意味着事事处处都要让学生去亲自发现,让学生在黑暗中摸索,白白地耗费时间和精力。教学效率就在于追求花最少的时间去取得最大的收获。教师要做学习方法与学习策略的指导者。做学生自主探究、讨论交流的组织者,做学生释疑解难的点拨者,做创设情景唤醒学生情感的激发者。
  2.努力实现课堂教学的有效互动。首先,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深钻教材,了解“学情”,搞好教学设计,将教学目标转化为学生的学习目标,为学生架设好从已知迈向新知的桥梁。要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启发学生感悟,为学生的主体参与提供机会,留出空间。教师应精心设计课堂结构,使整个教学过程成为“学生自发生疑一主动质疑一研究解疑一全程参与一延伸学习”的过程,形成师生、生生的互动过程。譬如有个老师在上《勇气》一课时,根据培养学生想象力这个目标,先概括讲述了故事的前半部分。留下悬念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想象补充故事的后半部分。学生经过思考、讨论后,踊跃发言。各种设想色彩纷呈,有学生大胆构想出“最危险的地方往往是最安全的”,又让美国伞兵逃回那所红房子……其次。教师以恰当的评价行为形成良好的生生、师生的“互动”过程。课堂教学评价要注意体现学生的个体差异性。教师应根据学生的水平制定不同层次的评价标准,评价应以鼓励、表扬为主。对优秀的学生,要激起他们成就感和进取心;对落后的学生,要激起他们自尊心和自信心。把评价作为反馈学生真实课堂学习情况的过程,使评价真正成为学生学习过程的组成部分。而不是学生学习结果的说明。魏书生有两句名言:“一件事情有一百种做法。”“一句话有一百种说法。”这就是说,作为教师,要允许学生畅所欲言,发表不同的观点,要科学地运用“无错原则”来评价学生的每一次发言。比如一句口头表扬、一个热情鼓励的目光、一次表现机会的给予,都可以树立起他们的自尊、自信,帮助他们驱逐心灵上的阴云,使整个教学过程沉浸于一种和谐的氛围中,从而展开思与想的碰撞,心与心的沟通。
  此外,教师要使自己的课堂教学常常迸发出灵感的火花。教学过程就是师生情感交流和精神对话的过程,就是用教师灵感的火焰去照亮一颗颗渴求知识的心灵,用教师的灵感去激发学生的灵性。这是每一个教师在课堂上应该努力追求的境界。因此,教师要努力提高自身素质,提高教学技艺和驾驭课堂的能力。
  综上所述,师生互动是一个双向建构的过程。不仅使学生能从活动中感受到自己的主体位置以及自主、自由地进行学习的权利,同样教师也可以从师生互动中反思自己的教学。苏翟姆林斯基曾经说:“让学生体验到一种自己亲自参与掌握知识的情感,乃是唤起少年特有的对知识的兴趣的重要条件。”可见,在教学过程中,应当尽可能让学生参与教学活动,在师生互动当中,一同分享掌握知识的无穷乐趣。在新课程标准下,充分认识师生互动的优势与特点,发挥出师生互动的优势,并将其转化为教学优势,优化互动情境,营造轻松欢快的学习气氛,使学生乐于参与,这是学习的动力之一。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01202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