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对“思维导学”的认识与实践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一、对思维导学概念的理解
  思维导学的根本原则是以学为本,基本方式是自主、合作、 探究,核心要素是目标导航、路径导引、问题导向,主要方法是整体学习、对话学习、创造学习、关联学习和选择学习。其中,制定学习目标、设计实现路径、凝练关键问题是教学设计的关键(针对教学设计突出问题:目标不明确,路径不清晰,练习不精准)。即依据人的思维形成、发展规律,以目标导航、路径导引、问题导学为核心要素,引导学生通过自主合作探究方式,促进思维力、学习力全面提升。
  制定学习目标是指按照因材施教的原则,设计优等生、中等生、后进生三类学生分别能够达到的基础性、拓展性和挑战性分类学习目标;
  设计实现路径是指根据自主合作探究的新课程理念,设计通过自主学习和合作交流解决基础性目标,通过合作交流和展示对话学习解决拓展性目标和部分挑战性目标的达成路径;
  凝练关键问题是依据分类目标设计的关键问题,并根据关键问题设计问题串,形成以问题串为主要内容的自主学习单。
  学习目标分类:根据学生学习基础和能力的差异,在不影响学生后续学习的前提下,把课程标准规定的目标,分成了不同类型学生需要掌握的三层目标,对于在班级教学条件下,满足不同基础和能力学生的学习需求,解决整体划一目标带来的教学实施难题,贯彻因材施教原则。
  根据学生达成分层目标的需要,创造性地把自主合作探究的理念与分类目标的不同实现途径有机结合在一起,规范了不同类型学生课前、课中、课后达成学习目标的途径和要求,为不同程度的学生达到各自的学习目标提供了可能。
  首先强调“预备性知识的学习和检测”,一方面拉齐学生的知识基础,另一方面为新知学习扫清障碍强调按照学生基础,设计“基础性目标——拓展性目标——挑战性目标”三个目标,能够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达成目标的成功体验,激发每一个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充分体现了学生在学习中的自主性、能动性与创造性的理念。
  思维力是人借助语言把丰富的感性材料加以分析和综合,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从而在思想上揭示出不能直观感知的事物的本质和规律的能力。根据力的“三要素”分析,思维力的大小取决于学习者掌握的关于思维对象的相关信息量;其次,思维力的方向取决于思考的价值目标以及围绕着目标形成的思路;最后,思维必须找准作用点,即必须把思考集中在特定的思考对象上,并把握其中的关键环节。
  學习力是学习者学习动力、学习毅力和学习能力的综合体现。其中,学习能力是学习力的基础因素,主要是指学习者接受新知识、新信息,并用所接受的知识和信息分析问题、认识问题、解决问题的智力,主要包括感知力、记忆力、思维力、想象力等。
  在学习能力的诸多要素中,思维力是核心要素。要提高学习者的学习力,就必须从提高学习者的学习能力入手。而提高学习能力这个学习力的基础因素,必须把思维力的培养放在首位。
  二、“思维导学”实践
  (1)课堂教学:采用“三环七步”教学模式,通过学生自学自测、小组合作展示的方式,按基础目标、拓展目标、挑战目标分层推进课堂学习。
  (2)关于备课,一般三个环节:①主备人据教学设计说课,全组研讨改进。②主备人初讲或说课,全组老师研讨改进。③全组老师个人再次备课后使用
  (3)关于研课听评课:组内老师分工从不同方面观察课堂,评课时,主要评自己分工的方面,同时也注意对其它方面进行补充,具体从以下几个方面评课:①学生活动(参与的广度、效度、小组运用);教师点评、点拨 ;对生成问题的预设和解决,怎样改进?②课堂设计、教学策略、时间把控,怎样改进
  (4)目标达成情况:各环节、总体目标、当堂检测正确率,存在的问题及怎样改进?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82204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