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神经内科见习教学中思维导图的实践与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 鉴于医学极强的实践特性,见习教学尤为重要,是促使学生将理论知识转化为临床实践的重要环节,是其成长为医生不可缺少的环节。该文对神经内科传统见习教学和思维导图教学结果进行了对比,并在此基础上对思维导图在神经内科见习教学中应用优势进行了详细的分析。
  [关键词] 思维导图;神经内科;实验;见习教学
  [中图分类号] R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5654(2019)04(b)-0122-02
   在传统的神经病学临床见习教学中,均是采用“一言堂”的教学模式。在这种模式下,过分地重视对医学生进行神经内科理论知识传授,而忽视了学生其他能力的培养和提升。同时,这种传统的见习教学方式下,学生的思维得到了极大的束缚,尤其与当前思维活跃的90后是不相适应的。为了彻底改变这种落后的见习教学模式,提升见习课堂教学效果,笔者对思维导图教学模式进行了实践和探究分析。
  1  神经内科见习教学与思维导图
  1.1  神经内科见习教学
   与其他的临床学科相比,神经内科具有突出的特点,集中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①专业性较强、涉及内容广泛、抽象复杂、不易理解。同时,临床上,神经内科病理复杂多变,以至于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常出现难懂、难记、难掌握等现象,在一定程度上挫伤了学生对神经内科学习的积极性。②基本理论知识多、实践机会少,学生对概念和疾病缺乏感性认识和切身体会,也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不仅如此,在神经内科教学术中,其章节在进行排列的过程中,均是以某一疾病为主题,之后按照概述、流行病学、病因和发病机制、病理、临床表现、辅助检查、诊断、鉴别诊断、治疗和预后的顺序排列,利用文字对其进行描述。而在疾病与疾病之间,缺乏必要的横向联系和比较,以至于学生在学习之后,无法对其进行深刻的记忆和理解,影响了学习的效果[1]。
  1.2  思维导图
   思维导图又称之为心智图,其创始人为英国的心理学家Tony Buzan,主要是以线、文字和图为主要的结构,并结合不同的颜色组织信息,以记录思维的发散图。在研究中发现,思维导图是一种组织性的思维工具,可以按照人类大脑本身的规律进行工作,不断启发人类的发散性的联想思维能力,并协助其进行知识点梳理、改善记忆等,同时还可以将枯燥的形象,变得更加斑斓、精炼、更加具有组织性,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方式。
   从上个世纪90年代开始,思维导图已经开始在我国发展和应用,随之逐渐被引进到医学教学中,并取得了无可比拟的教学优势。
   鉴于医学教学的特殊性,思维导图工具在具体应用的过程中,具有显著的特点:①高效性:神经内科专业性强、理论知识多、涉及内容广泛、抽象复杂、不易理解。传统的见习教学模式下,学生不仅理论知识掌握情况不甚理想,相应能力没有得到有效的提升,甚至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常出现兴趣丧失的现象。而将思维导图应用到神经内科见习教学中,就可以充分利用思维导图中的图像、线条、颜色等,快速抓住相应的知识点、快速记忆,在很大程度上提升了学习的效率[2]。②图文并茂:在以往的神经内科见习教学中,均是采用文字的形式进行教学。而在思维导图模式下,利用关键词对大量的文字进行了代替,并利用图例和公式等组织思维过程。与传统的文字形式相比,图文并茂的形式以鲜明的色彩、生动的图画,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将教学内容直观、形象地呈现在医学生的面前,将文字信息可视化,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③学生主体性:在以往的神经内科见习教学中,教师作为主体,医学生只是被动地接受知识。而在思维导图模式下,教师仅仅在临床见习教学中,进行辅助和引导教学,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能动性,并使其在具体的见习学习中主动发现问题,并对问题进行分析和解决[3]。
  2  神经内科见习教学中思维导图的实践
  2.1  神经内科见习教学中思维导图的实践
   為了进一步研究思维导图在神经内科见习教学中的应用效果,笔者结合2018年8月—2019年5月在齐齐哈尔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神经内科进行轮转的2015级临床医学专业的见习医生60名见习医学生进行了详细的研究。所有的见习学生在接受研究之前,均未接受过思维导图相关的学习,且两组学生均进行了20个学时的学习。
   为确保研究分组的公平性,将60名见习学生随机分为对照和实验两组。其中,对照组按照以往传统的学习方法进行学习。实验组则采用思维导图方式进行学习。具体实施步骤,主要分为三个阶段进行:第一阶段:课前。教师给出相对比较简单的思维导图、病案和问题等,让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课前预习。学生预习的过程中,可通过查阅资料等多种方法,对教师给出的病案和问题等进行目的性的预习。同时,在预习的过程中,按照学生对见习教学内容的理解,对思维导图进行有效的补充。另外,学生还要将自己在预习过程中的重难点,在思维导图上进行标注,并将其反馈给见习教师。
   第二阶段:课中。教师结合病案和问题,对相应的理论知识点进行详细的讲解。在具体进行讲解过程中,结合学生在思维导图上反馈的信息,加强重难点的讲解。知识点讲解完毕之后,还要以小组为单位,让学生再次进行交流和讨论,并对所有知识点进行理解。同时,还要绘制出小组学习的思维导图。
   第三阶段:课后。见习教师结合学生讨论学习的结果,结合典型的病例,对相应的知识点进行详细的总结和归纳。学生在教师归纳总结之后,也要对整个学习内容进行整理、归纳和复习等,并最终形成完整的思维导图[4]。
  2.2  统计方法
   运用采用SAS 9.4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进行(x±s)表示,进行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3  应用效果分析    在开展思维导图教学之前,分别对两组学生的理论知识成绩进行了检测,结果显示:对照组(67.85±8.32)分、实验组则为(67.03±7.52)分,两组学生的理论知识成绩基本相同,表示两组学生成绩均衡,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经过20个学时的不同学习之后,再次对两组学生进行测试,结果显示:实验组的见习平均成绩高达(89.52±5.69)分、理论知识成绩为(82.03±7.86)分;而对照组的见习平均成绩高达(72.17±8.19)分、理论知识成绩为(68.25±6.83)分;两组学生成绩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为了进一步分析思维导图教学的效果,又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对学生的相关能力展开调查。结果显示:实验组学生的创新性、易用性、逻辑性、拓展性均优于对照组。
  4  神经内科见习教学中思维导图的研究讨论
   思维导图主要是以一个主题为中心,通过绘制放射状图表的形式,对知识节点进行延伸,并借助于图形等,将所有的知识点纳入一个平面之内,将其逐层展开。并在此基础上,通过学生自主讨论等方式,使其积极主动投入到学习中,构建想关知识点的整体框架,并培养其完整有序的临床思维和临床能力。
   具体来说,思维导图在神经内科见习教学中的应用,具有以下优势:①提高了学生知识的掌握率。思维导图是一种形象化的教学方式,通过符号、线条、图像、词汇构成节点式与发散式结构等,对知识点进行归纳。将思维导图应用到见习教学中,带教老师可充分利用思维导图呈现出所有的神经内科知识框架,使得知识点更加结构化和逻辑化。如此一来,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可抓住核心知识点,快速记忆,提高学习效率[5]。
   ②培养了学生的医学思維能力。所谓的医学思维能力就是对疾病现象进行调查、分析、综合、判断和推理,进而认识到疾病的本质。在临床上,医学思维能力至关重要。因此,在见习教学中,必须要注重培养医学生的医学思维能力。而通过思维导图则有助于学生对神经内科常见疾病的诊疗思路进行详细的了解,并在此基础上逐渐形成临床医学思维能力。
  5  结语
   综上所述,思维导图是一种极为有效的见习教学模式,不仅操作简单、实用性强,还具有无可比拟的优势。将其应用到神经内科见习教学中,帮助学生系统化地掌握理论知识,降低了学生学习的难度,也提升了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全面培养了学生的医学思维,具有极高的借鉴和推广价值。
  [参考文献]
  [1]  叶熊,肖辉,贲素琴,等.基于问题的学习结合思维导图教学法在医学生临床见习中的应用研究[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6(32).
  [2]  高璐莎,王成,瞿秋,等.思维导图在内科学见习中的应用[J].医学理论与实践,2016,29(21):3011-3012.
  [3]  黄丽.神经内科临床带教中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4,7(2):169-170.
  [4]  李懿莎,段力平,左晓霞.思维导图与标准化病人在内科学见习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高校医学教学研究:电子版,2016,6(3):3-5.
  [5]  谭佳容,刘丽,陈崇会.思维导图在神经内科健康教育中的运用[J].医学美学美容旬刊,2015(5):702.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92056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