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之门莫强推,互动听课共发展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贾宪章
摘要:听课是教学管理的必要方式和手段,但“推门听课”绝不是教学管理的法宝。“以人为本”的互动听课才能让教师在融洽、和谐的人际环境和自主、多向、愉悦地学习与交流中提升素养,教学工作才能得到真正的发展。
关键词:听课;互动;发展
中图分类号:G40.058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010X(2007)05-0012-01
“推门听课”就是学校管理者不提前通知授课者,更无须经其允许,而随机随时进入“正在进行时”的课堂去听课的一种管理方式和手段。长久以来,这种方式和手段一直作为改进和提高教师课堂教学质量的一种“推进器”在许多学校广为“流行”。一些学校、一些管理者还自诩这一招可以观察真实、鲜活的“原生态”课堂面貌,了解教师课堂教学的真实水平,测量教师日常工作的努力程度等等。
其实,作为教学管理的一种方式,听课是必需的。但是,在对待学生都讲求主体、民主、平等、尊重的新一轮课程改革时代中,对待我们的教师可以这样吗!教师要求提高,需要督促,渴望帮助,是愿意拉开自己的课堂之门欢迎听课的;但是,对那些“推”而闯入的听课,任何教师都绝对感觉不到尊重,对那样的领导都绝对不会欢迎,他们倘若没有反感,也肯定满怀了顾虑和无奈。那么,我们为什么就不能将两种需求融合起来,将这“推”“拉”结合起来,将这冷漠的单向“推门”所造成的“被动”变为真诚的双向“推拉”所形成的“互动”?如果那样的“一推”尚有那么强的推动力,“互动”不就能为教学工作平添更多的“助力器”、“增高仪”……问题是怎样做到“推拉之门”不强推,怎样让听课互动流畅自如。
首先,教学管理者在想“推”而听课之前,最好先主动“拉开”自己的课堂之门,欢迎教师们先体验一下“推而听之”的真实感觉,在演绎“推拉自如”的同时精心做好“示范”和“引导”。所谓“领导”,起码既要“引领”还要“指导”,引领就离不得“带头”,离不得躬身力行;所谓“管理”,起码既要“管得严格严肃”,更要“管得合情合理”。管理者只有先通过自己的课堂“推拉门”打消教师们对领导单向的“推门课”的无奈与顾虑,才会为自己下一步获取“原生态的课堂”铺平道路,所有的课堂之门才会任自己“自由推拉”。当然,这也是管理者展现自我人格魅力的好机会,更可以让原本生硬的管理要求在自己的“轻轻一拉”中得到内化和优化。
其次,教学管理者在“推门”听课之后,千万别忘记“拉上”教师的课堂之门――及时准确地对教师们课堂给予评价,在实践“收放自如”管理技艺的同时专心做好“反馈”和“指导”。课堂上管理者应当演好学生、教师、教研员三重角色,时刻保持着一种欣赏、期待、唤醒的心态,以平等的身份参与其中,这样才能综合、整体性地评价一堂课的总体质量。离开之前一定要与教师就这节课的得与失进行充分的交流,不但要“挑刺”而且要发现闪光点,应当让教师品尝肯定而继续进取,让其感觉到管理者的“推门听课”其实是助推我更上一层楼的善举,被听课者一定会以积极的心态期盼着自己的课堂之门被“再次推开”,从而真正起到以教促研、以研带教的良性循环作用。
再者,教学管理者在具备了“推拉之功”后,还要带领全校教师共练“推拉之功”,开辟并拓宽各种教学研究的渠道,在感受“挥洒自如”育人乐趣的同时用心做好“交流”和“互补”。课堂教学的实践性极强,每一位教师都是“游泳中学游泳”。没有只接受过一次“听课”就可以“打通玄关”的教师。相反,他们只有在不断地讲课、说课、听课、评课的实践中摸爬滚打,才会渐渐成长起来,只有不断地接受别人的意见、建议和反思,才可能让自己的执教水平不断进步,教学技艺日臻完美。教学管理者也只有摒弃单向的“推门听课”,在管理实践中“亦推亦拉、推拉自如”,让各种渠道纵横贯通,让课堂教学成为教师交流的必谈话题,让每一位教师都有较多的被指导和被发现的机会。只有这样,教师的教学能力和艺术才能不断得以提高。
“推拉之门”莫强推,管理者才会避开“勉强推门”而不知“顺势关门”、只知“推开检查门”而忽略“拉开指导门”、只愿“自己推门”而不愿“教师推门”等许多误区。课堂之门只有“推拉自如”,才有可能让每一位管理者、每一位教师可以自主而不是被迫、多向而不是单向、愉悦而不是紧张地学习与交流,进而达到提升自身素养的目标,学校“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才会愈加清晰,教师改进课堂教学的积极性才会提高,管理者与被管理者之间的关系才会更加融洽、和谐。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01470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