紧密结合课程改革 在教师继续教育中开展参与式培训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郭春霞
“十五”期间的教师继续教育,要紧紧围绕课程改革,在进一步拓宽和完善教师知识结构的同时,将着重落脚于教师在课程改革中实践工作能力水平的提高。让教师在参与中接受培训,通过创设情境,引导教师在活动、表现和体验中反思自己的经验与观念,在交流和分享中学习他人的长处,产生新的思想,达到新的认识,从而实现自我提高,知道自己究竟应该怎样做。让参训教师在学习中活起来、动起来,生发出自己的智慧来,让教师在思想上、在行动上,实现真正的转变。
一、通过参与式培训,改变教师的学习方式
目前在教师继续教育工作中存在着一些亟待改善的问题。一捉起继续教育,许多教师就会想到“听讲座”“写作业”“考试”等等,教师在继续教育中的学习方式是单一、被动的。教师在学习中缺少自主探索,合作学习、独立获取知识的机会。继续教育的教学方式通常是以教师的讲授为主,在培训中还一定程度的存在着“以课堂为中心、以教师为中心,以书本为中心”的情况,很少依靠让教师围绕一个专题主动去查阅数据、集体讨论的教学方式,教师在培训中很少有机会根据自己的理解发表看法与意见,多样化的、有趣的、探索性的学习活动并不多。
在课程改革中,要彰显出现代社会学生学习的特点,就必须首先使教师在继续教育学习中学会学习,改变传统的学习方式。让中小学教师体验到“参与式培训”的神奇魅力,让教师首先在培训中感受主动学习和体验学习。
(一)让继续教育的课堂成为教师主动学习课堂
以往的教师培训,大多是讲座式培训,听课的人比较多,主讲教师传授的信息量也很大,在单位时间内表面上受训面广,效率较高。但事实上,受训者本身真正的收获并不大。因为,大多数教师是被动地听,是缺乏积极思考和主动参与的。如果没有教师积极的思维活动,没有教师深入细致的结合自己实践和经历的思考,教师只是停留在接受学习的状态,很多有价值的具有指导意义的知识也只是一种信息,不能够成为教师工作中得心应手的智慧。在新一轮的教师培训中,我们主要根据培训内容的性质,以分组讨论、案例分析、座谈、辩论、讲座、以及其它活动相结合的方式。让学员真正参与到其中。培训强化的不仅仅是观念,而更重要的是要营造一种气氛,使人们感受到一个场,在这个场里受到全方位的冲击。
让大课堂变成几个小组,每个人都将自己的感受和困惑拿出来,在相互追问中不断碰撞出思想火花。使培训的课堂成为开放式的主动学习的课堂。
(二)让继续教育课堂成为教师体验学习的课堂
体验是指由身体性活动与直接经验而产生的感情和意识,体验使学习进入生命领域,因为有了体验,知识的学习不再仅仅属于认知理性的范畴。它已经扩展到情感、生理和人格的领域,从而使学习过程不仅是知识的增长的过程,同时也是身心和人格健全与发展的过程。有了体验,并且关注受训教师的体验,就会使培训成为血肉丰满的充满生机和活力的培训。
首先在培训中强调受训者积极参与。美国心理学家罗杰斯说:“我们以往的教育都是发生在颈部以上”。把很多概念都灌在脑袋里,而颈部以下却没有调动起来。我们在培训中全力倡导受训者的积极参与,让受训教师用自己的手操作,用自己的眼睛看,用自己的耳朵听,用自己的嘴说话,自己的脑子思考,即用自己的身体亲自去经历,用自己的心灵亲自去感悟,这不仅是理解知识的需要,更是激发教师生命活动,促进教师生命成长的需要。让教师在具体的操作中学习,不仅从概念上理解,而且在行为上发生变化。
其次要挖掘受训者的直接经验。教师长期以来在教学实践中积累起来的个人的直接经验是最鲜活的最具有生命力的。因此要把受训者的个人知识、直接经验、生活的世界看成是重要的课程资源。尊重教师的个人文化,尊重教师的专业文化,尊重教师的个人感受和独特见解。一个培训的大课堂,有文科教师的才气和激情,有理科教师的逻辑和智慧。当教师的这些带有鲜明个人色彩的直接经验,以教师积极参与的方式,在培训的课堂上呈现出来的时候,培训就会彰显出特殊的魅力。
(三)让继续教育课堂成为教师解决问题的课堂
在继续教育工作中,切实转变教师的学习方式,以弘扬教师的主体性为宗旨、以促进教师的可持续发展为目的,在实际的教学中构成一种多维度、多层次和多结构的开放系统。认识和把握现代学习方式的本质特征是我们创造性地引导和帮助教师进行主动的、富有个性的学习的重要保证。
强调问题情境下的高层次学习,激发参与者的积极思考,在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习。这是一种综合性的解决问题的方式。把课程尤其是学科的课程化解为若干个小课题,分解为若干个小问题,让教师从自己的学科领域出发,提出自己经历着。的疑难和困惑,这样的问题通常具有普遍性,教师之间在共同的问题面前,彼此交流、研讨,可以更好的将个人的智慧生成为集体的智慧。
二、通过参与式培训,改变教师的教学行为
(一)让教师在参与中学会研究
因为每一位教师都应该有能力对自己的教学行为加以反思,所谓“教然后知不足,知不足能自返”。反思可以使自己变得更加澄明和透彻,一个问题在反思中被重新认识,所以只有在反思的基础上才能有效的进行研究和改进,而且与外来研究者相比,不需要经过熟悉的过程,所以教师本人有最佳的研究条件。
要努力把广大一线教师引导到研究的道路上来,就要在教师的实际的学习中提供一种范式,让教师直接可以感受到研究的学习方式,有研究的氛围。所以在培训的教学中,我们采用带有研究性质的学习方式:如(1)比较异同。即向教师提供内容上互相关联的学习材料,让教师对其相同点、不同点进行探究,展开研究性学习。通过这种方式,可以让教师在课堂上展开积极主动、生动活泼的研究,思维活跃,在研讨、探究、辩驳中闪烁出许多可贵的创造性思维的火花。(2)评价鉴赏。即对已有的结论,让教师根据自己的理解大胆地进行评头品足、评价鉴赏,阐明自己的观点,进行研究性学习。(3)观点争鸣。即让教师对拿到自己手中的教材存在争议的观点,让教师大胆发表自己的见解,努力阐明理由,在观点争鸣中开展研究性学习。(4)焦点争论。即由教师提出焦点问题,或鼓励自己去在教学中发现有研究、讨论价值的焦点问题,在小组中展开讨论探究,进行研究性学习。(5)“专家”研讨。即让教师就某方面问题大量查阅资料、充分准备,撰写研究报告,在“专家研讨会”上,进入专家角色,展开研究学习。(6)社会调查。即采用“社会调查”的实践方式,让教师发现问题,就问题展开社会调查,进行研讨。(7)学科融合。即抓准本学科与其它各学科的融合点,让教师从这些融合点出发,大量涉猎其它学科中的相关知识,展开专题研究活动,撰写研究论文。
通过采用这样一些方式,让教师真正学会研究。进入研究者的角色。
(二)让教师在参与中学会分享
采用参与式培训方式,就是要教师首先学会分享。培训中,在教师与其它教师的多向沟通中、互相给予、互相分享各自的拥有。培训的过程其实也是教师和教师之间分享彼此的教学经验和成功做法的过程。作为培训者本人,要尽量营造一个让教师展示自我的大舞台。
(三)让教师在参与中学会合作
首先参与式培训对教师之间的通力合作提出了新的要求。教师集体的协调一致、教师之间的团结协作、密切配合显得尤为重要。教师之间密切合作,可以相互提供支持,启迪灵感,共享智慧、减轻负担;示范合作,促进成长。
我们要求培训者以平等的态度面对参与者,在充分沟通的基础上与其建立平等合作的关系。具体地说,培训者不要居高临下地批判、揭露参与者的问题,也不要包办代替为参与者提供现成的答案,而应该引导、启发参与者自己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
教师作为参与者要以一种开放的心态参加培训,主动分享自己的看法和做法,积极地与小组成员合作,而不是被动地等待培训者的安排,或静听其它人的发言。其实,一个成功的教师,也必然得力于同校长、同事、家长以及他人的密切合作。所以力争在培训的课堂中培养教师善于沟通的品质和能力,培养教师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的品质和推己及人的胸怀。然后他回到课堂教学中才会反思,才会更加注重和学生之间的合作。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01583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