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动交流教学在英语教学中的探索和应用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卢 笛
[摘要]新课标理论认为,基础教育阶段英语课程应面向全体学生,整体设计目标应体现灵活开放.突出学生主体,采用活动途径,倡导体验参与。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开展研究性学习,使教学不再是单一的教师教、学生学的方式,而是教师与学生间、学生与学生间进行多维互动,运用讨论、辩论、科学设问、启发想像、创设情境等方式,从而激发兴趣,活跃课堂气氛,生成新知识,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关键词]互动 交流 兴趣 讨论 想像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提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它强调教学过程是师生、生生开放互动的过程,体现了素质教育课程体系将学生不仅视为知识的认知体,更是把学生视为生命体;将教师不仅仅当作是教育者,更是发展者的主体性原则。实践也证明,实现师生、生生交流互动,能够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尤其是英语课堂教学。语言教学的最终目的是能够使用语言进行交际,而交际能力的培养就得靠在教学过程中利用语言进行实践,这就避免不了师生、师生间的交流互动。英语教学中的互动交流应当包括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和人机互动,采用互动交流的教学法是切实提高英语教学效益的有效途径,应当成为英语教学的基本模式。
要有效地开展“互动交流”的课堂教学活动,教师应该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一、激发兴趣,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心理学研究表明,兴趣是人们积极主动地认识客观事物的一种心理倾向,它表现为一种好学精神,是影响学习质量的重要因素。学习兴趣是学习动机的重要心理成分,它是推动学生主动探求知识的动力,会使学生产生学习的需要和乐于学习的情绪体验。
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策略与方法:
1 引趣导入,激发欲望
如SEFC BookⅡB Unit 1 Albea Einstein Lesson50,这是一篇有关伟大的物理学家Albert Einstein的人物传记。我们可出示学生喜欢的影星、体育明星、政治人物、科学家等的画像,然后提出这样的问题:Who are they?What are they famous for?学生崇拜的偶像出现在他们的面前,课堂气氛立刻活跃,学生们积极开展讨论,回答问题。这样就能很自然地就把学生的兴趣引入到语篇中。“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刚上课就能激发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学生有兴趣积极参与,难道还担心这堂课效果不好吗?
2 科学设问,有意识地培养学生发散性思维能力
发散性思维,是创造性思维的重要成分。它是对同一问题探索用不同方式的思维过程与方法。如讲授effering suggestions中有关短语时教师问:What expres-sions might be used to offer suggestions?引导学生说出Isuggest that...;Why not...;Have you considered doing…等句型。在对这些句型进行操练的基础上,教师问:I’mgoing to Guilin on foot.What do you suggest?学生们积极思考,提出了很多suggestions,思维的独创性、灵活性等得到了锻炼。
3 启发想像,强化学生主体参与意识
教师要利用课文插图、标题,启发学生对文章内容进行想像,通过阅读前想像与阅读中想像的信息比较,从而增加阅读经验,锻炼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
如,学完The Merchant of Venice一文后,引导学生对文章和人物进行评价。问:What kind of play does itbelong to? Is it a tragedy or a comedy?What do you think ofthe different characters of the play?Was the trail fair?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所提供的问题应具有开放性,在回答上述问题时,可有多个答案。通过自由开放的表达,学生增强了对自己表达能力的信心,提高了他们学习的主体参与意识。
二、在师生间、生生间展开多维互动交流,生成新知识
信息是在发送器与接受器之间互动的,而不是单向地从教师向学生传递,真正的互动应是多维的,即是教师与学生间、单个学生与单个学生间、单个学生与全体学生间、学生小组间的互动。
在高中新教材中有许多课文可展开多维互动式的讨论。在互动讨论的过程中,增加了学生的自信心,提高了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及运用语言的能力,扩大了学生的知识面,实现了知识的迁移。
此外,传统的语言教学总是把知识点的传授作为教学的重点和核心,而在这种背景之下学生的语言学习仅仅是知识的储备,不具有交际性,他们自己很少开口.也难以听懂别人说什么,这就是我们所说的“哑巴、聋子英语”。学习语言应使学生置于教师创设的活生生的生活情景中,让其真切感受一种文化的真谛与魅力。而教师利用预设好的话题,把学生导人到预设的情境中,这实际上是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培养学生发散性思维与创造性思维的过程,这对培养学生运用语言、活化语言的能力是很有帮助的,从而实现师生互动,生成新知识。
如学习Abraham Lincoln一课前先上一节预读课,主要介绍一些有关美国黑奴及奴隶制方面的词汇,书上配有四幅插图。教师可将课文的时间顺序作处理,不直接进入课文,而是让学生先通过多媒体看电影“UncleTom’s Cabin”,并向学生提出下列预设好的、具有导向性的问题:T(教师): What' s the film about?SA(学生A): About slaves.T:Anything else?SB:About freedom.
紧接着教师可让学生听一段美国内战时期的乡村音乐。T:What do you feel about the film?SC:Sad.T:Why did they feel sad?SD:Because they’re slaves. They didn’t have freedom.T:When did the story happen?SE:130 years ago.T:Who wanted to end the slavery?SF:Abraham Lincoln.
简短的一段对话,使学生不只同于课文叙述的故事之中,而是走出了“汤姆叔叔的小屋”,进入了130年前美国内战时期的社会大背景,眼前呈现出一个个活生生的场景。紧接着是模仿和复述,然后教师说“Let’sgo does into American history.”简短的一句话,又把学生拉回到那久远而又陌生的历史中去。教师抓住这一时
机顺水推舟地让学生听介绍美国内战历史的听力材料,再回头来让学生自由谈论书中的四幅图片。
这堂课到此应该接近尾声了,教师要求学生用一个形容词来形容奴隶的生活,这时学生纷纷发言,有用sad的,有用bad的,也有用terrible或miserable的。紧接着,教师让学生再用一个形容词来形容林肯。学生们用了great来回答。
三、创设情境,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心理学家威台海姆(M.Wenthcimen)在他所著的《创造性思维》一书中指出:“严格的机械训练致使学生的思维麻木不仁,惟有引导学生自由地探索、灵活地思考,才可能导致创造性思维的发展。”因此,只有让学生得到逻辑与形象、演绎与归纳、收束与发散、求同与求异等多种思维方法的培养与训练,养成善于运用想像、类比、联想、延伸、拓展等多种思维的习惯,才能有效地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而这正是创造型人才必备的智能素质。
因此,在教学中,要鼓励学生运用多种联想手段去创新,引导学生把对某个问题的理解从文中“跳”出来,在时间和空间上作些延伸,联系现实来谈自己的认识和看法,展开丰富的想像,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如“The Necklace”一文,在学生学习理解课文故事情节之.后,让学生根据以下两个问题展开想像:1 What wouldhave happened if Mathild Loisel had not borrowed thenecklace? 2 Imagine endings of the story.于是学生们展开丰富的想像力,得出不同的答案。
此外,说也是培养高中学生创造性语言表达的极好的形式。教师可以通过创设一定的情境来激发学生的发散性思维,还可以通过创设情境激发学生认识事物多种可能的结果,来发展学生思维的流畅性、变通性和独特性,使学生的灵感和想像多向散射,从而使思维极具创造性。如学习了Animals一课后,教师设计这样的问题,让学生间互动讨论:If dangerous animals are notin cages.how can people visit them?
四、结束语
我们的英语教学要为学生提供自主学习和相互交流的机会以及充分表现和自我发展的空间,鼓励学生通过体验、实践、讨论、合作、探究等方式,创造性地让学生探究并自主解决问题。教师要创设各种合作学习的活动,建立融洽、民主的师生、生生间的互动交流,课堂教学设计体现灵动开放,使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激发学习英语的兴趣,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感受成功,让他们在学习过程中发展综合语言运用能力,提高人文素养,增强实践能力.培养创新精神。而“互动交流式”英语教学充分体现了教师的主导性、学生的主体性及相互间的合作性,值得我们进一步去倡导、研究和探讨。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01990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