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着眼整体发展,引导主动探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柳屹虹

  摘要 语文教学应该着眼整体性原则,坚持整体感悟、读书内化的理念,语文学习的过程是学生通过读书自主感悟的过程,对于整体性可以从教育目标、语文教学的途径、坚持“以人为本”的思想三个维度来实现。在语文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使语文教学成为教师指导下的学生自主探究的过程。
  关键词 整体 自主 探究 感悟
  
  《课标》指出:“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我以为应该从这样三个维度来进行认识:从教育目标的角度来看,应该坚持整体把握课文,尽量避免“肢解式”的分析;从语文教学的途径来看,应该整合课内教学与课外语文综合实践,使语文教学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同。在强调语文教学整体性原则的同时,还要坚持“以人为本”的思想。认知心理学认为,学习是一种主动构建的过程,是学生的主动探究。所以我们应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使语文教学成为教师指导下的学生自主探究的过程。
  
  一、给予一个机会,让学生整体把握课文
  
  文章是一个整体,我们的阅读教学要正确处理好点与面的关系。整体把握,全面理解,细心揣摩,融会贯通。我们要强化初读环节,让学生认认真真地去读,将课文读准确、读流利。在此基础上,再让学生说说课文给自己留下的印象。
  
  二、创设一个情境,发挥整体育人功能
  
  每一篇课文都是以语言文字为载体记录着一定的生活信息,学生学习课文时就要把语言文字还原成客观事物,从而获得主观感受。教学时应借助于情境的创设再现课文所描绘的生活画面,使学生身临其境,激起学习兴趣,较好地理解课文内容。
  1.观察法。有的课文内容距离学生的生活虽然比较接近,但是他们往往熟视无睹或知之甚少。教学时教师应指导学生留心观察,通过仔细观察去认识生活,扩大视野,理解课文,强化语言文字训练,提高观察和理解能力。
  2.表演法。在阅读理解这一部分内容时,我首先让学生自读课文,了解这部分内容,然后将他们分成若干小组,分组排练。边读边演,除了小组内自评、揣摩,最后再指定几个小组到教室前面表演,表演后组织集中评议。
  3.朗读法。有篇课文第六自然段写的是小露珠点缀下的神奇美妙的世界。教学这一小节,我以读代讲,以读悟情,将默读、朗读、悟读、个别读、集体读、引读、范读等多种读法有机结合,巧妙运用,要求读出课文的味儿,并引导学生评议。
  4.联想法。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想象补齐文章中的非语言信息,让课文所描绘的情境更真切、更感人,同时也使他们在想和说的过程中,发挥了自己的想象力,锻炼了口语表达能力。
  
  三、寻找一根红线,串起整篇课文
  
  传统的以知识为本位的语文教学,不考虑学生的认识水平,不考虑文体特点,一律采用“耙地式”的教学方式,费时多,收效少,所以许多有识之士提出了“讲学生之不懂”的语文教学策略,并进行了许多有益的尝试,变序教学法就是诸多尝试中的一种影响较大的方法。所谓变序教学法,就是从课文中寻找一个突破点,突破点可以是文章的题目,亦可以是文章中一段提挈全文的语言,还可以是某个关键的词,当然也可以是文章的线索。然后以此为辐射点,贯穿整个文章,这样做可以有效地节省教学时间,提高教学效益。
  当然也有其弊端,如果在操作时,学生还未对课文形成一个整体印象,便贸然采用变序教学法,很可能让学生如入迷宫,茫然不知所措,其次由教师选择突破点,然后再引导学生辐射全文,这样做教师在课堂上的作用并非是“主导”,而是“主宰”,学生并没有真正获得自主学习的权利,这样的学习,很难调动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我在教学过程中,尝试以课文为突破口――选择贯穿全文的红线,让学生自己来探寻。众所周知,对于一篇文章,由于阅读者知识背景及认知方式等方面的差异,也就出现了所谓的“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莱特”现象。正因为如此,也就为学生探寻全文红线,提供了多样性结果的可能,所以,坚持让学生自探红线,一可以更深入地理解课文,二可以最大限度地激发学习潜能,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
  
  四、抓住一个辐射点,让课内与课外形成有机整体
  
  语文课堂应该努力拓展学生的语文学习领域,积极引入与文本学习紧密相关的课外学习资源。语文学习,语言积累尤为重要。如果仅仅依靠教材,学生的阅读面不广,阅读量不大,所得将极为有限。因此课堂上应该尽量引入课外学习资源,加强语言积累的量,并尽力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当然语言能力的形成,光靠课内的努力很显然是不够的,必须向课外延伸,使课内、课外形成一个有机整体。要做到这一点,课内要选好辐射点,以激活学生课外学习语文的兴趣。辐射点可以分为两种,即“读点”和“写点”。抓住“读点”和“写点”,可激发学生课外阅读和写作的兴趣,将学生的主动探究由课内引向课外。
  坚持整体着眼,让学生主动探究,既合乎学习语文的规律,又合乎当代认知心理学理论。学生在这个过程中,既获得了语文能力,又增强了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真可谓一举两得。既然如此,我们何乐而不为呢?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02396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