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阅读在“概括”中推进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丁娟娟

  文本阅读的难易受学生相关的阅读背景及文本文化背景的制约。初中学生在阅读较难的文本后,常常会感到像是雾里看花。传统的阅读教学往往先让学生分层(文本层次划分),再逐段解读,这种方法其实是加大了学生的阅读难度,因为这种教学方法必须是建立在学生对文本整体把握的基础上,即从整体到局部,也就是说从抽象的概括到具象的细读。这种较难的阅读技巧指导不太适用于初中学生,特别是那些不要说整体的阅读把握,就连局部的阅读把握都做不到的学生。阅读教学的进程必须是循序渐进,按部就班,由易到难地展开,不能操之过急,否则是欲速则不达。
  在“概括”中不断推进阅读质量,是激发学生阅读欲望,培养学生阅读兴趣,提高学生阅读能力的一种行之有效的好办法。
  
  一、段的概括训练
  
  概括能力的培养是阅读教学的关健,正确的阅读方法应该是让学生边阅读边学会概括――从概括段意,进而到对层意的概括,最后到篇意概括与反思。段意的概括是解读文本的基础。学生在阅读一个自然段后(指相对较难的文本),常常会不得要领,再读一遍仍是一头雾水。这时教师指导学生阅读不是把段意告诉给学生,而是指导学生如何阅读段落:如找中心句,找中心词。当文段中没有中心句或中心词时,学生必须用自己的理解去归纳段意。这是概括段意中最难的,也是需要我们教师对学生进行反复训练才能达到的。如何用学生自己的语言概括段意?可让学生先对段的内容进行提炼,如写了什么?一句句读,一句句概括,可用数学中“合并同类项”的思维方法,把句意“合并”。当然概括要分两步走:第一步是对文段表层意义(文段内容)的概括,第二步是对文段深层意义(作家的写作意图)的概括。
  以教《列夫・托尔斯泰》(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下册)一文的第一自然段为例:当学生找不到中心句或中心词时,可先指导学生找出描写了哪些内容,并列表进行如下阅读整理:
  
  
  通过本段内容的归纳,我们就会找到《列夫・托尔斯泰》一文第一自然段的中心句。
  同样,我们也可以用此类方法教学鲁迅的《藤野先生》(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下册)一文的第一自然段。
  这段虽然没有中心句,但学生还是可以找出写了最多的清国留学生的辫子。当然教师这时要适当补充关于清朝男人留辫子的历史文化背景,让学生了解当时清朝的辫子文化,这很重要,也很有必要,有助于学生解读作家的写作目的(文本的深层意义)。在了解了段的内容后,可引导学生对段的深层意义的解读:作家为什么要写清国留学生的辫子?对清国留学生持什么样的态度?
  段与段的阅读推进,教师要设置阅读的悬念,让学生产生强烈的阅读期望:列夫・托尔斯泰外表的丑陋难道就决定了一个人的丑陋本质?这一问,可促使学生的阅读期望值不断地递增。阅读兴趣的产生,会激活学生对下一段的积极主动的阅读思维。通过这样的反复训练,学生会不断养成这种阅读的思维习惯,提高阅读思维的技巧。我们可以对《列夫・托尔斯泰》一文第一段设置这样一个悬念:多毛丑陋的肖像,能否代表一个人丑陋的外貌?悬念的设置切忌提示下一段的内容:如清国留学生丑陋的外表,能否代表他们丑恶的行为?托尔斯泰多毛丑陋的脸庞,其五官是否也同样丑等等诸如之类的提示语,这对段意的概括训练没有意义。让学生在阅读中学会概括段意,在概括中学会提问(设置悬念),在提问(设置悬念)中推进阅读的进程。
  
  二、层的概括训练
  
  层意的概括是指对文本大的分层内容(表层意义)及作家意图(深层意义)的概括。层意概括是建立在段意概括的基础上。只有把握准了段意的概括,层意的概括也就不难了。层意的概括其实就是对段意概括的“同类合并”。层意的概括可以从多种角度入手:可以从地点转换入手,可以从层的内容(表层意义)概括入手,也可以从层的内容解读作家的意图(深层意义)。
  我们再以《藤野先生》一文为例,按地点转换入手可概括为:在东京,在仙台,离仙台;按内容可概括为:写清国留学生的丑态,写藤野先生的几件事,写惜别藤野先生;按作家的意图(深层意义)来概括可分为:写鲁迅对清国留学生的厌恶,写藤野先生的高尚品质,写与藤野先生的惜别和对藤野先生的怀念。
  又如,胡适的《我的母亲》(人教版八年级下册)一文的层意,我们可以从表层意义与深层意义相给合来概括:母亲对我的教育,母亲对家庭处事为人的品性,我对母亲的感恩之情。
  
  三、篇的概括训练
  
  篇的概括训练是阅读教学中最难的一环,既要求学生对文本表层意义的解读,又要求学生对文本深层意义的解读。表层意义(文本内容)概括相对较为单一:就是把层意“合并同类项”。对文本深层意义的概括也可以像概括文本表层意义一样,把各层的深层意义通过“合并同类项”来完成。但有些文本篇意概括并非那么简单。意蕴丰富的文本篇意,如杨绛的《老王》一文,我们就要从人物及人物的生活环境入手来指导学生进行概括:可以从老王的角度来解读文本的深层意义,也可以从“我”的角度来解读文本的深层意义,还可以从两者的关系角度来解读文本的深层意义,更可以从文本所描写的生活环境角度来解读文本的深层意义。
  总之,文本深层意义的概括有两种:一是对人物形象的解读,一是对生存环境的解读。从人物的角度解读是对人生的感悟与启示,从生存环境的角度解读,则是对生活的感悟与启示。
  对篇的深层意义概括必须让学生大量接触文本。只有不断地积累阅读经验,才能触类旁通。不过“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篇意的概括不求单一,只求多样。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02598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