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自主学习”教学策略的探索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李晶
《语文课程标准》中提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所谓自主性学习,是指学生在课内外学习过程中,灵活运用已学的知识,自己解决学习和生活实践中的各种问题,并发展自己的创造才能的学习方式。而评价阅读教学成功与否的标准就是:全班学生是否把课文读熟了、吃透了。只有熟读才能成诵,成诵才能积累,积累才能内化,内化才有发展。
一、营造愉悦的课堂氛围
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营造激发情感的课堂教学氛围,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让学生自由地读书、尽情地说话,让学生大胆地解放大脑、大胆地放飞想象,从而使思维动起来、体验真起来,使学生自主获取知识,享受到更多的学习乐趣。
例如,教学《雨铃铛》一课,我让学生轻轻闭上双眼,听听这是什么声音?我随即摇响了音乐课用的碰铃,学生立刻说是铃铛。我接着问:“你见过哪些铃铛?”学生畅所欲言,我紧接着说:“你见过雨铃铛吗?”学生们带着问题进入到学习的情境中,并积极投入到学习活动之中,课堂气氛十分活跃。
二、加强学生的思维训练
学生学习的目标不只是学得知识,更重要的是锻炼思维,发展智力。因此,在教学中要加强学生的思维训练。
教师可以设疑“激”思。在教授《上天的蚂蚁》一课时,我就抓住了“小蚂蚁能爬到天上去吗?”这个问题来组织教学。有的小朋友说:“不能,巨人都要连连告退。”有的小朋友说:“能,小蚂蚁一定行!”围绕这个问题,小朋友们通过读书、勾画、讨论、分角色朗读,最终体会到本课的中心――我自信,我能行!教师只要抓住一条主线,巧妙地设疑激思,一定会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教师可以讨论“活”思。在教学中适当组织课堂讨论,能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教授《捞铁牛》一课时,我板书课题以后,就启发学生:根据这个课题你想知道哪些事情?学生提出:什么叫铁牛?为什么要捞铁牛?捞上来做什么?能把铁牛捞上来说明了什么等问题,接着我让学生自己独立阅读课文,自己来回答以上提出的问题。对那些个别回答不上来的问题,可以采取同位研究,小组讨论等形式给以回答;学生说的不完整,可让其他学生补充或教师给以适当点拨;学生说错了的问题,再提问其他学生给以纠正;学生认识不到位的,教师可给以拔高。这样既体现自读、自悟的课改精神,又调动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培养了学生独立思考,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可贵的是,许多孩子已经考虑到了环保问题,指出:怀丙的办法虽好,但向河里投入大量泥沙不可取。正是这种“你说我评,我说你评”的自主学习形式,提高了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
教师可以质疑“创”思。《狐狸和乌鸦》一课讲的是乌鸦爱听好话上了当,失去自己得来的肉。我在执教此课时,设计了这样的问题:你要是乌鸦当时会怎样想?本课就必须这样写吗?你要是小作者,你还会怎样写?这样的问题一环套一环,层层深入,引领了学生的思维,也向文本发起了挑战。这样,既激发了学生的探求兴趣,又为学生点燃了“想象的火炬”。
三、让学生有足够的储备量
阅读量的积累,是小学生语文能力质的飞跃的重要前提。教师要加强课外阅读的指导,让学生有足够的“大语文”储备量。教师要给学生以良好的引导和影响,让他们开阔视野,自觉地进行力所能及的涉猎。让学生不满足于教师的“一杯水”,而是尝试到大江大河里遨游,汲取丰富的语文养料。如在教学了《黑孩子罗伯特》后,我适时地引导学生对马丁・路德・金的《我有一个梦》这首著名的诗给予充分的自主阅读。在这期间,不仅培养了学生的读书兴趣,扩展了阅读面,更给了学生一个自由发挥的空间,让灵动的思想自由地遨游于“书海”之间,自主学习的意识和能力得到了培养。
总之,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自主学习”教学策略是以学生为本的教学,重视了学生自我意识的培养,激发了学生内在的学习动机,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真正体现了变“教我学”为“我会学”的“自主学习”为核心目标的教育教学思想。■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02605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