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视人本管理 关注教师满意度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张 燕
[摘 要] 以教师为中心的人本管理是学校管理的核心和发展方向,是塑造创新型教师的成功妙法,是提高教师的生命价值的科学管理方法。校长在学校管理中只有实现以人为本,满足主体发展的需求,走内涵发展之路,才能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在师生群体发展的同时,学校必将获得最大的管理效益,并由此获得最强大的生命力。
[关键词] 校长;人本管理;教师;满意度;发展
[中图分类号] G471.2[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672-1128(2008)02-0007-03
教育的本质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这就注定了现代教育必须以人为本。叶澜教授说:“教育是直面人的生命、通过人的生命、为了人的生命质量提高而进行的社会活动,是以人为本的社会中最体现生命关怀的一种事业。”因此学校管理的特征和策略更需要集中体现人本管理的色彩。所谓人本管理就是一切的管理行为必须以人为核心,以做好人的工作、提高人的素质为根本,着眼人的发展,千方百计挖掘人的各种潜能,充分调动人的积极性、创造性,进而提高管理效益,实现预期目标。
随着新一轮课改的深入推进,教育体制的改革也进入了攻坚阶段,以人为本,解决人的系统问题已成为当前学校管理的核心问题。关注每一位教师的生存与发展,点亮教师这个群体中每一位教师的光辉、激发其发展的欲望和潜能,这是学校管理的核心任务。那么作为学校权力的中心――校长,在人本管理中如何定位自己?如何通过有效途径使教师各方面素质得到和谐发展?这是值得现代校长探讨的课题,也是能否真正落实人本管理的关键所在。
一、人本管理的基础――关注教师满意度
教师满意度,是教师对其所从事职业以及工作条件与状态的一种总体的、带有情绪色彩的感受与看法。不久前,有某报记者曾对部分城市学校教师的收入、工作环境、受尊重程度进行调查,显示的“四种心态”可以折射出当今一些教师对教师职业的满意度。心态一,最满意:教师职业受到尊重;心态二,较满意:九成教师不想转行;心态三,欠满意(1):工作强度仍觉过大;心态四,欠满意(2):工资待遇还应提高。
以上调查结果具有一定代表性,比如说工作强度,小学教师反映最为强烈,在接受调查的教师中,100%的教师认为自己工作与休闲时间失衡,有的甚至没有休闲时间。接受调查的教师平均日工作时间都在10个小时以上。除个别以外,多数教师都认为自己除吃饭睡觉外,绝大部分时间都花在了工作上。
教师的这种种心态,与学校的管理与发展有着怎样的联系?教师是学校发展的核心支柱,他们对工作的满意度,影响着教师工作的积极性,直接关系到服务学生的质量。教师工作满意度在学校管理中具有重要意义,它不仅可以作为校长管理效能的一个重要指标,同时也为学校的管理决策提供重要依据。定期评价本校老师工作满意状况,并将其作为一项常规工作,才可能获得准确的资料和信息,从而准确地找到问题所在,找到解决的办法。
二、人本管理的关键――满足需要
学校实施人本管理的关键,就是在对人性和教师职业的科学理解基础上,以教师的发展为核心,看准每位教职工的优势和利用这些优势,努力发掘每一位教职工的独特的价值,发现他们的闪光点和不同点,然后加以激励和弘扬,把教师的工作潜能最大程度地转化为实际效能,成为推动学校各方面工作进步的积极力量。
目前广受关注的多元智能理论和新课程理论都认为人的个性特征是丰富而有差异的,每个人都具有优势智能,也都存在一定的弱势能力,“尺有所短,寸有所长”,这就要求校长要有敏锐的观察力和实践探索精神,在工作中不断发现每位教师的兴趣、需要、优势和长处,充分考虑教师之间的个别差异,积极调整教育教学管理活动,创造相应的条件和环境,营造适宜每个教师发展的空间和氛围,根据教师的学识个性、爱好特长、能力水平,合理配置,优化组合,人尽其才,整体高效,从而做到最大限度地发挥每位教师的聪明才智,进而促进全体教师和整个学校的健康发展。
策略1:创设氛围
校长要积极地开辟愉快的工作空间,努力创造一种“上下同心,其乐融融”的人际关系环境,最大限度地满足人的种种合理需求,从而最大可能地创造条件,发挥人的主体能动作用,使教师事业同教师的幸福生活融为一体。
例如:某地区一所重点中学,教师中有60%都是近一两年参加工作的青年教师,专业发展、早日成长是青年教师最迫切的需要,这也符合学校的长远发展。在多年的办学实践中,校长深刻认识到教师的成功离不开学校的学习氛围和文化气息,更离不开学校有计划的培养,因此,学校通过重点建设“名优教师工程”和“老中青师徒结对工程”为教师成长、成才、成功打造广阔的发展平台。实施“青蓝工程”,建立《青年教师成长培训方案》,促使青年教师快速成长起来,尽快成为教学的骨干力量。实施《首席教师、学科带头人制度》,每年还开展“课堂教学创新周”等交流评比活动,鼓励教师钻研业务,自觉提高教育教学水平,并创造各种条件把他们推到全国、市级的各级教学评优活动中展示,通过对教师工作业绩的全面考评,让有能力、素质高的骨干教师展露头角,实现优教优酬,发挥传帮带作用,在全校形成了“人人想当名师,争当名师,会当名师”的良好氛围。
策略2:张弛有度
要让教师满意,校长还要理解教师,深入到教师的生活圈中,对他们的工作进行个案体察,把握教师工作的张弛度。有段时间,某所小学承担了课改实验的展示的活动,实验教师很紧张,听评课,拟方案,叙感悟,搞调研,作对比,测效果,件件都要做成文字材料,着实让人透不过气来。校长看到这种情况后及时分析,提出调节措施,以缓解紧张度,建议取消“检查教案”和“课堂设计评优”,采用“互动式备课”和“共享式教案”,由学科组研究并让一人执笔印发,各人在使用中进行再修订补充。这样做,减少了费时较多的“工整书写教案”要求,把时间用到对教材和学生的分析、思考和研究上。教案是让教师看的,能看明白、实用就行。实践表明,老师们的备课比过去更认真了,因为他们要接受学生的检验。在问卷中,老师最关心的是自己的课堂教学满意率上升了多少?为调节张弛度,他们狠抓了几个“不准”:不准要求学生提前到校加课;不准推迟放学时间集体补课;不准拖堂占用课间10分钟;不准在科任课中加入主科作业训练等等,既为学生减负,也为教师“降压”。
不可否认,在一些地方愈演愈烈的升学怪圈里,重压从中学压到小学、幼儿园,从学校压到家长社会,又从家长社会压回教师。作为一校之长,为教师工作的“张”与“弛”掂量一番,真情体察工作的重要度、强度、密度与难度,细心关照他们的身心健康和生活质量,找到合理有效的调节对策,让教师真心满意。
策略3:刚柔相济
过去,尽管我们也强调教师是学校的主人翁,管理要以教师为主体,但是,在学校管理中,还是过分地强调科学管理,强调量化考评,以严格的制度、冷冰冰、硬梆梆的数字去约束教师,教师工作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受到严重的挫伤,这种管理,其本质还是一种见“物”不见“人”的非人本管理。事实上,教师与从事其它职业的人相比,更有尊重和理解的需要。例如:有一位山区学校的老校长,在学校中,一直都强调学校的教职工无论是管理层、普通老师还是门房保卫、后勤工人,一律平等,互相尊重、相敬相爱相助。他把对每位教职工的根本尊重化入培养和提升教师的专业水平中,以“过程与绩效同等重要”为原则的学校分配制度改革,克服少数教师不可避免存在的的惰性,激发他们发展的自觉性和主动性。为拓展信息决策渠道,进一步激发教师参政议政的热情。学校还开设了“校长信箱”,设立“金点子奖”,每学期印制《学校意见征集表》,要求教师署名提交,学校办公室对各类意见和建议进行梳理,或者以面对面交谈的方式交流建议采纳情况。现在该校教工工作热情大增,认为主人翁地位得到充分体现。
策略4:多元评价
霍华德・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提出了人的智力构成的基本框架,即言语语言、音乐节奏、逻辑数量、视觉空间、身体知觉、自知自省、交流合作、自然观察智力等。这个框架,促使我们以全新的角度来理解教师的发展,重新审视我们以往对交代的评价标准,倡导创造适合教师发展的新的管理理念。
在全面实施新课改的今天,倘若对教师的评价仍然是“一样的标准、一样的模式、一样的要求”,既不科学,也不利于教师队伍的建设。为此,人本管理必须对教师的评价“人本化”,多视野、多角度地评价教师,实现教师的可持续发展。
例如:某小学制定了《教师专业自主发展与工作业绩考核评价报告书》,这份报告书改变了教师评价由原来单一注重统一规范性要求、注重教师工作质量的综合评价,向人文性、发展性评价迈进的一步,突出体现了以人为本、以人的发展为本的管理思想。
报告书首页是个人基本情况介绍。为突出教师是充满个性化的有活力的人,学校还安排了摆放教师工作照、生活照、学习照的位置,用以暗示教师也是不同的,也有个性化发展的需要。
报告书的内容由学校制度要求部分、教师专业自主发展三年规划与计划部分、教师评价与考核部分三个板块组成。其中评价与考核部分由规范性评价、教师专业自主发展性评价、获奖加分评价三项内容组成。报告书既包括保证教师按国家和学校的统一要求完成规定任务并达到一定标准,也有教师为做出自己工作特色而分析制定的自主发展计划,当然必须有教师工作业绩累计,体现教师发展与学校发展、学生成长目标相一致,做到和谐发展。
多元的评价方法变过去求同求全,虽公正却死板的评价方式为有同有异、有棱有角、参差不齐但又合情合理合规的评价方式,让教师在共同达标的前提下,实现百花齐放,促进教师有选择地、聪明地发展。
以教师为中心的人本管理是学校管理的核心和发展方向,是塑造创新型教师的成功妙法,是提高教师的生命价值的科学管理方法。应该说,每一个个体生命的存在都有其独特的价值,但不可否认,生命的最大价值不在于存在,而在于创造。学校管理只有实现以人为本,满足主体发展的需求,走内涵发展之路,才能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在师生群体发展的同时,学校必将获得最大的管理效益,并由此获得最强大的生命力。
参考文献
[1]周祖耐.人本管理――教育科研管理的方略[J].中小学教师培训,2000(5).
[2]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中小学学校管理,2003(2).
[3]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新课程与学校发展[M].教育科学出版社,2002.
[4]傅道春.新课程与教师角色转变[M].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
作者单位 北京市昌平区教师进修学校
(责任编辑 潘静波)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02856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