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小学数学预习习惯培养方法探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预习是一种良好的学习习惯。预习习惯的养成,对于学生的自学能力来说是有很大裨益的,一直以来受到教育界的广泛重视。但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这种传统的预习方式,正在悄悄地发生着变化,又逐渐成为人们争论的对象。特别是小学中高年级数学教学,要不要培养学生的预习习惯,成为人们争论的热点。
  关键词:预习 学习习惯 预习法
  
  一、预习为培养学生的质疑品质、创新精神提供了契机
  在学生预习的过程中,新知与旧知要发生认知上的冲突,或多或少要遇到问题,从心理学角度讲,这些问题使他的认知结构处于不平衡甚至无序状态,是促使他主动学习、在课堂上有目标听讲的内驱力。同时为培养学生的质疑品质、创新精神提供一个入口、一个契机。更重要的是,大多数学生进行预习了,每个人所发现的问题、疑难点集中起来就成为一个丰富的信息源。
  二、预习能让学习效率更高
  在预习过程中,学生初步了解了所要学习的内容,因此就能把更多的时间花在知识的深层探讨和拓展上。学生在预习后,明白自己已经对新知懂得了什么,在课堂上要向老师或同学提出什么疑问,上课时就能有的放矢。当课堂上讨论到自己的疑问时,由于好奇,想急于知道解决问题的方法,就会凝神倾听同学和老师的观点,更加集中注意力,从而提高学习效率。
  三、预习能让学生更加自信
  通过预习,同学们都或多或少地掌握了一些基本知识和技能,对于新的知识都做过一些思考和探索。在课堂上,每个学生都希望在同学面前展现自己已经掌握的知识,希望比别人懂得更多。学生得到同伴的肯定和赞赏,会使他感到自己是一个发现者和探索者,从而使其体验到成功的快乐,会更加充满信心地进行学习。
  四、小学数学指导预习法
  1、“答问式”预习法。这种预习方法是让学生带着教师预先提出的问题,边读书边思考,准备好在课堂上回答。例如在教“列方程解应用题”的预习时,教师提出如下的问题:“相遇应用题”有什么特征?有哪些数量关系?“复习题”的两种(算术)方法解答是根据什么数量关系?它们之间有何联系?例题中所列的方程是运用哪个数量关系?能不能再运用其它的数量关系列出不同的方程来解答?例题与复习题的解法有什么不同点和相同点?还有哪些类似的应用题,也可以运用例题的方法来解答?这一组预习思考题,暗中揭示了在旧知识的基础上学习新知识的思路,学生在寻思答话的预习中可以自己找到新旧知识的“关节”,即把所求的未知量改用未知数X表示。同时,缘于“相遇应用题”中数量关系的启示,学生得到活跃思路的训练,使课堂教学获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2、“议论式”预习法。这一方法较适合于综合练习课的预习。它要求学生围绕教师安排的议题,通过预习,一边“消化”学过的知识,一边作分析、比较、判断和归纳,准备在课堂上发表自己的想法。如教材第九册第129页的例9,教师要学生根据“解法上的不同点,思路上的相同点”这个议题进行预习,做好发表议论的准备。因此,在课堂上,学生抓住四道应用题都有一个相同的已知条件“学校有20个足球”,相同的问题“篮球有多少个?”不同的关系句“篮球比足球多1/4”、“足球比篮球多1/4”、“篮球比足球少1/5”、“足球比篮球少1/5”进行了热烈的议论。教师则以“关系句中用哪个数量作为单位‘1’”作为点拨的支点,引导学生梳理、归类,带领学生到达知识的彼岸。
  3、“练习式”预习法。这种预习方法,是在学生看书、感知、认知的基础上,通过练习的手段,在较广泛的实践中对新知识进行理解和掌握。例如,教材第八册第98页“能被2整除的数”和“能被5整除的数”的预习,教师要求学生根据书上归纳的“特征”,自己试举几个二、三、四或更多位数的数进行除法计算,看看是否符合书上的“结论”。课堂上,教师根据学生在黑板上写的不同竖式,引导学生观察,除到十位上的余数:被2除的是“0或1”,被5除的是“0、1、2、3或4”,然后,共同证实结果都符合书上的“结论”。这样的预习方法,激发了学生探索知识奥秘的兴趣,使课堂教学获得水到渠成的效果。
  课堂教学不单是为了完成预设的教学任务,还应当完成学生在课堂上所形成的生成性内容的教学,如学生的各种原始想法和冲动等。因学情的变化,必然要求教师调整原先的教学预设。对教材而言,学生已不再陌生,教材的思路与想法不再新鲜,教师必须考虑怎样重新组合教材,拓展教材。对学生的学而言,教师要考虑怎样的应对策略,如何突破预习中存在的实际困难,怎样展示各种创新想法,并在课堂学习中生成新的想法,得到新的收获,从而让课堂教学发挥最大的效益。对我们教师来说,如何让学生“主动探索、合作交流”任重道远,还需我们不断努力,促使学生勤于动手,敢于动脑,乐于探究,勇于质疑,愿意交流,促进学生创新思维的形成。
  
  参考文献:
  [1]周丽.谈小学数学预习的一些思考. 新课程・小学,2008.12.
  [2]季小菊.小学数学中学生预习能力的培养. 教法探索,2009.12.
  [3]符连媚.小学数学预习习惯的培养. 新教育,2009.10.
  [4]刘冰晶、刘育真. 小学数学指导预习“五法”.
  [5]卢建琴. 新课程下小学数学的预习观. 教改前沿,2005.10.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02911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