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数学创新教学,培养创新能力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在新的课程理念下,进行初中数学教学的创新,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新课程标准的要求,也是新课程改革的宗旨所在。创新是教学变革与发展的动力与灵魂。
新课程标准要求在教学中突出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让学生充满好奇心和兴趣,破旧立新,师生互动重建和谐、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构建灵活多变的课堂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丰富教学内容,开阔知识视野,从而培养学生自学和创新能力/
要达到这一目标要求,笔者认为数学教学在新课改条件下,应从以下几方面进行教学探究。
一、设疑----激发学生探求知识的兴趣
俗话说:“奇中生疑,疑中生思,由疑生趣”,因此在课堂教学中应根据学生的好奇心理,创设引思的“奇”境,巧布“疑阵”,让学生解疑的过程中实现自我沟通知识的内在结构,从而提高课堂效率。
如进行关于“2(5X-7)+14”的结果发现教学引导中,为丰富数学题目有这么一道题:随便想一个正整数,将这个整数乘5减7,把结果乘2加14,我们发现无论开始想的自然数是什么,按照上面方法计算得到的结果一定是这个被选中的数的十倍。这是为什么呢?此题表示为2(5X-7)+14,学生很容易得出原式=10X。
计算结果的出现,使学生通过研究得到一个小小的发现。在这一探究过程中,激发了学生探求知识的欲望和学习数学的兴趣,从而培养了学生创新思维能力。
二、突出主体地位,使学生主动探求新知
新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把学生发展作为课堂教学改革的起点和依据,从而确定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并促进学生积极主动、生动活泼地全面发展。要求教师必须从以知识为本,转变为以学生发展为本。
在教学方法上,要多样而恰当。能使学生保持高昂的积极性。在教学方式上,让学生在课堂上有发言讨论的机会,把课堂真正还给学生,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发散思维开动脑筋,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三.回归生活,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新课程理念下的数学教学,重视学生解决问题的思维过程;解决问题的目标是使学生能够从数学的角度提出问题,理解问题,并能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解决实际问题、发展应用意识,从而使学生认识到现实生活蕴含的数学问题和数学信息,认识到数学在现实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当学生面对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时,能主动尝试着从数学的角度运用数学知识和方法寻求解决问题的策略;
当学生面对数学知识时,能主动寻找其生活实际背景、并探索应用价值。为此教师在数学教学中应注重引导学生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问题,使之学以致用。
生活是学习数学的重要园地,是数学学习的大课堂,为探索发展问题、提高能力,提供广阔的空间,有效的数学教学活动,应让学生回归生活,积极引导学生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通过适时的教学实践活动,让学生在探究活动中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把课堂拓展为学生的生活实践,将书本理论知识转化为学生的能力。
四.精选例题形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教师在编排例题、习题时要注意精选一定数量的应用性、探索性和开放性的问题。例题和习题的配备数量和难度都要适当。可有层次之分,可分为基本题和选作题两类。
例题要有良好的示范性,单纯地巩固、法则、公式,算法的题目要精选,每节习题的量要适当,以利于学生独立思考,避免学生学习负担过重。习题不只是单一的常规训练题,各部分都适宜的编入一些具有现实背景和生活相关的问题,开放性的问题和探索规律的问题,以发展学生思维的广阔性和灵活性及创造性。
五、大胆创新在表演游戏中学习
《新课程标准在目标中设定“情感态度”领域的目标,是本次课程改革的一个突出特点,数学课程标准对情感与态度目标提出了具体的要求,学生的情感发展贯穿于数学学习的全过程。
首先,数学教学中应从生活中选择学生感兴趣的素材,创造多种形式的数学活动,让学生有动手实践的机会,如收集资料,社会调查,制作模拟等等,激他们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因此教学中,师生无拘无束的问答、创设愉快的情景,穿插一些形体动作,游戏造型等活动,都会给学生更多的快乐和满足,从而达到较为理想的教学效果。
总之,数学创新教学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根本途径,是新课标理念下的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教师不仅要有耐心和意志,更需要对这项工程有深刻的认识和坚定的信心,在教学中需要不断的探索,并自觉地付诸于教学实践中,使教学中学生创造力的培养结出丰硕的果实,使每位教师尽快适应新课改,为培养创新型人才做出应有贡献。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02958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