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企合作构建独立学院机械专业能力培养教学体系的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胡义华
摘 要:本文根据独立学院机械专业人才知识面较宽,基础较扎实,应用性较强、多层次、多元化的特点,在构建理论教学体系、实践教学体系、能力教学体系等以能力培养为重心的教学体系的基础上,通过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人才实践动手能力培养的改革与实践,形成独立学院机械专业能力培养教学特色。
关键词:独立学院 校企合作 能力
一、绪论
人才培养层次的正确定位关系到学校的发展方向、发展目标及发展格局,是学校开展各项工作的基本依据。在构建人才培养模式时,独立学院必须以正确的办学指导思想、正确的定位为前提,要通过科学的分析社会需求,正确估价自身的办学实力,主动适应外界环境来实现自身的正确定位,优化教学资源分配,制定正确的发展目标及合理的人才培养模式,通过校企联合,可以共享高校和企业的资源,解决毕业生难以适应社会、毕业生就业去向等问题。校企合作实质就是产学合作,工学结合。产学合作、工学结合教育是一种由学校、社会用人单位、学生三方合作共同参与的适应现代社会需求的高等教育模式,是培养具有创新能力和实践动手能力,面向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的高级应用技术型人才的有效途径。通过产学合作、工学结合的人才实践动手能力培养的改革与实践,形成独立学院机械类专业能力培养教学特色。
二、产学研相结合,以能力培养为重心的教学体系构建
要培养出工程应用型的高素质人才,设计出切合实际,便于操作的培养方案就成为实现培养目标、企业规格的关键。而构建逻辑性强,相对完整的培养体系则是人才培养方案设计工作的重中之重。
学院与企业联合成立教学指导委员会,共同设计培养方案。机械类应用型人才培养方案中由三个相互联系的体系构成:
1、理论教学体系
包括公共基础、人文社科基础、专业基础和专业方向等课程。
2、实践教学体系
包括课程实验、课程设计、综合实践、实习和毕业设计等。
3、能力教学体系
包括课外科技创新活动,各种竞赛活动,技能考证,各种协会活动、公益活动和社团活动等。
三、理论教学体系的构建
由于独立学院机械类专业人才在知识结构上具有“知识面较宽,基础较扎实,应用性较强”的特点,需要加强理论课程的整合,突出理论教学的应用性,构建出目标明确、逻辑性强的平台与模块化相结合的理论教学体系。在理论教学体系的构建过程中,要改革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要注意基础、专业平台的架构,在课程结构上逐步形成“基础+专业”的平台化架构、“专业主干课程+跨专业任选课程”的模块化纵向化的培养体系,保证人才的基本规格和多样化、个性化发展,增强学生对社会的适应性。以地方经济的社会经济发展对人才的需求为导向,充实基本理论与基本技在行业中的应用,有利于学生向建设者的转变。
除了专业主干课程所规定的核心内容――必修课程外,增设若干以行业应用技术为背景的,与专业主干课程相衔接的下游技术的模块化专业课程,让学生能以行业需要为主线,将所学的知识串联起来,为综合技能的构建提供相对系统的理论知识和技术原理。
四、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
根据独立学院机械类专业人才多层次、多元化的能力特点,需要构建分类设计、分层施教、分步实施、独立设置的选修与必修相结合的实践教学体系。围绕着社会对人才的创新、创业精神和实践能力的要求,需要构建从课堂内系统的、综合性的实践技能训练,到课外的自助式开放实验、贯穿校内学习全过程的专业素质拓展训练和校外实习相结合的培养体系。即是将各个实践教学环节如实验、实习、实训、课程设计、毕业设计、创新制作、社会实践等,通过合理配置,构建以技术应用能力为主体,按基本技能、专业技能和技术应用能力层次,循序渐进地安排实践教学内容,将实践教学的目标和任务具体落实到各个实践教学环节中,使学生在实践教学中学到的不是支离破碎的东西,而是应用型人才所必须具备的、完整的、系统的技能和技术。实践教学内容体系包括基本技能、专业技能、技术应用或综合技能训练三大模块。
五、能力教学体系的构建
独立学院机械专业本科人才不是“狭窄于技术”工匠,而应具有良好的综合能力。因而,在理论教学体系、实践教学体系之外,我们还要构建能力教学体系。其的内涵不仅包括有利于提高学生专业技能、技术创新的专业素养的拓展,还应包括社会综合能力的扩充训练、精神气质的陶冶和身心品质的全方面提升。应将规范化的能力拓展要求作为学生全面发展的手段,注意人文教育对学生健全人格塑造的作用,注意科学精神的启蒙对成人、成才、创新创业精神的涵育。因此,将能力教学体系全面纳入人才培养方案,构建项目化管理、规范化运作的教育体系,是保证应用型人才培养的一个重要方面。
校内能力拓展训练可以通过形式多样的方式灵活开展,可以与工程实际相结合,结合专业特点,推进大学生工程训练计划,鼓励学生较早参加科研和创新活动,以培养学生工程素养、提高学生的学习与动手积极性。可以通过学生参与企业的项目构思、设计与实施,提高学生的知识运用能力和实践能力;可以通过参与数学建模竞赛,电子设计竞赛、多媒体制作竞赛、英语竞赛等综合性竞赛,通过各类专业证书教育、各类专业培训,提高学生的专业应用能力和技术开发能力,使学生在学术科技活动的实践中提高能力、获得技能;可以与学生社团工作相结合,通过组织学生参加各类科技、文化工作,提高学生的社会交往能力、团结协作精神等等。
六、结论
2009年以来学院机械工程与自动化专业已与工程机械企业、汽车配件企业携手建立产学研合作教育,立足于学校和企业两个培养基地,两种不同的教育环境,培养学生们的全面素质、工程意识、综合能力和就业竞争力,把单纯的“授业型”继承性教育转向全方位的“育才型”创造性教育,实行产学研合作,学院、企业和学生三方参与的原则,实施工学交替,穿插循环地进行理论教学、实践教学和工程训练,逐步建立起培养适合社会和产业发展需要的人才教育新模式,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课题项目:2011年度新世纪广西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工程立项项目,项目编号2011JGA151。
参考文献:
[1]史玉环.高等学校创新人才培养与路径选择.山东师范大学,2008,4.
[2]教育部关于进一步深化本科教学改革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7]2号).
[3]顾月华,李政道.关于杰出科学人才培养的思想研究.江苏高教,2010,6.
[4]万坚.“化学生物学”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与课程体系改革的研究与实践.大学教学研究,2009,11.□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02969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