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物理学习兴趣的培养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谢刚
〔关键词〕 物理教学;学习兴趣;生 活;悬念;鼓励;教学过 程
〔中图分类号〕 G633.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1) 07(B)―0044―01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物理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点燃学生的兴趣,激发他们的内在动力,为他们学好初中物理,奠定良好的基础。一个好的实验,一个发人深省的提问,或是一句恰当的鼓励都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在学习中一旦有了兴趣,就会主动、积极、愉快地学习。下面笔者就结合教学实践,谈谈自己在提高学生学习物理兴趣方面的认识。
一、将物理与生活融合起来
在物理教学中,如果注意结合学生熟悉的生活、生产实际,提出与教学有关的问题让学生去思考,然后让学生实验,往往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在讲解《汽化》时,教师可先提出以下一些问题:沸腾前气泡发生的位置、气泡大小、气泡的多少,温度计的读数怎样变化?沸腾时气泡的变化,温度计的读数是否有变化?停止沸腾时,温度是否变化?然后结合物理教学的内容,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与心理特征,开展丰富的课外活动。这样做,不仅能够加深他们对物理知识的理解,同时也能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独立操作能力,能够很好地实现知识的迁移。
二、悬念导入,引燃思辨
在物理教学中,如果我们能够不断地制造悬念,使学生对新知识产生一种急于探求的心情,那么,就会激发学生对新知识的兴趣。例如,在《重力》一节的教学中,我们可以把一台磅秤放在教室,让一位学生称自己的体重,然后观察该学生突然蹲下和站起瞬间磅秤发生的现象,此时,学生就会感到好奇,基础扎实的学生会感到是人对磅秤的压力变大或变小,但不知原因,因此产生强烈兴趣,同时渴望得到答案,在这样的渴求中,教师稍加分析就会收到明显效果,起到化冗长讲授为积极探索的作用,教师讲得轻松,学生学得愉快。
三、保持刺激的新颖和变化
初中生对新鲜事物总是充满着好奇心,教学内容是否有兴趣,兴趣的大小,对教学效果都有直接的影响。在物理教学中,若能经常保持刺激和变化,就能不断引起学生的好奇心和新鲜感,从而激发他们的兴趣,使他们想要学习、乐于学习。例如,在引入“牛顿第一运动定律”前做有关演示时,当观察了同一高度处的小车从斜面上分别经过毛巾、棉布、木板表面时运动的距离越来越远后,要认真思考:小车在不同的水平面上运动的距离大小跟什么有关?当小车在水平面上运动时受摩擦力很小时,运动的距离大吗?当小车在光滑的平面上(无阻力)运动时,运动的距离将有多远?经观察、思考、推理后,学生就会对新颖的现象感到惊奇,他们就会迫切地想知道其中的原因,基于这种迫切感,学生的兴趣就会很快被激发起来,从而加深对定律的理解。
四、及时鼓励学生
在物理教学中,如果学生获得成功,就会产生愉快的情绪,若反复多次,学习和愉快的情绪则会建立固定的联系,也就会形成越学越有兴趣,越有兴趣就越想学的良性循环。在初中物理教学中,教师如能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设计出一些学生经过一定的努力便能解决的问题让学生自己去解决,遇到困难时,教师再给予适当的帮助,这样,学生在解决面临的问题后,便会获得成功的满足,产生愉快兴奋的情绪。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要抓住学生的成功处给予适时鼓励和表扬,如“书写认真”、“解法巧妙”、“见解独到”。这样就会使学生的兴趣高昂,兴趣持久。
五、精心设计教学过程
物理教学中,教师应运用物理本身的魅力激发学生求知的欲望和情感,同时,教师本身也应以饱满的热情、强烈的求知欲带领学生去探索物理世界的奥秘。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从教学出发,经过精心设计,将最新的教学理念融入到每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注意广泛收集物理学科最新成果,结合教学内容,巧妙包装,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兴趣。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还可以指导学生运用实验法、谈话法、调查法、观察法等学习方法,使学生从被动的学习方式中解脱出来,进行主动、研究性地学习,进而对物理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也可以借助投影仪、计算机等先进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实现教学效果的优化。
编辑:郭裕嘉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03090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