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数学课堂充满活力和情趣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庄德勇
作为学生学习活动的指导者和参与者。教师应该充分发挥个人智慧,调动多种因素让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互动,努力创设充满活力、富有情趣的数学课堂。
1.教学内容要充实。《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学生的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这些内容有利于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实验、验证、推理与交流。教师应该认真研究教材,灵活使用教材,充分挖掘教材资源。尽可能多地为学生提供生动的、生活化的学习素材,为知识的生成做好铺垫,为学生的认知能力的提升提供支撑。如教学“认识人民币”。内容安排不能仅停留在“认”上,应与“找”人民币、“看”人民币、“说”人民币、“用”人民币、“护”人民币结合起来。这样的数学课才会有情有趣,才会让学生体会数学的魅力。
2.课前准备要充分。《数学课程标准》指出: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要实现这一目标。就要求教师要从上好每一节数学课开始,而认真的课前准备尤其必要,该准备的教具、学具要具体充分;若使用多媒体教学则要提前做好电教及课件准备:若组织活动则要有预案;对教学中可能遇到的难点问题要做好知识和充足的心理准备。只有这样,教师才能在课堂上游刃有余、因材施教。
3.教学活动要丰富。数学课堂应该生动、宽松、有趣、有序、丰富多彩。教师应根据教材内容特点选择教法、组织活动。一是课堂的讲解和引导有效。要让学生有机会通过自主探究、小组合作进行猜测、验证。如教学“吨”的认识时,教师可以从让学生猜自己、老师和同学的体重及单位开始,谈到称大象的重量,再问“曹冲是怎样称的”,最后让学生讨论确定一个单位名称,一个抽象的概念被教师诠释得生动而有趣。二是要让学生走进生活学数学。如像“购物”、“方向与位置”、“测量”等能在室外上的课尽量让学生到室外去感受、认知生活中的数学知识。三要适时开展数学实践活动,培养学生认知数学的能力。数学实践活动可以说是数学教学的第二课堂,教师应根据教材和教学情况安排学生实践。使课堂教学合理延伸,使学生领悟到“数学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的道理,从而感受数学的美。
4.课堂评价要恰当。《数学课程标准》指出:评价要引导学生更多地关注解决问题的过程和策略,提供给学生表现自己所知所能的各种各样的机会,通过评价帮助学生自我教育,自我进步,认识自我,建立自信。小学数学课堂师生互动的机会多、交流的面广。教师的课堂评价显得尤为重要。恰当的评价能控制课堂节奏,如问题解决遇到困难时,老师一句“换个角度再思考,你会成功的”将会使学生及时调整思维方向;激励的语言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教师如能常说“你真棒!”、“我佩服你!”、“你又答对啦!”,你一定是学生最喜欢的老师;幽默风趣的评价会让学生在笑声中受到教育,既活跃了课堂气氛,又有针对性地完成了纠偏。如当学生在课堂上说“我一步走6毫米”时,教师一句“你真是一只漂亮的大蚂蚁”立即把课堂气氛激活,接着一句“谁能说对”,全班学生异口同声“6分米”,课堂上瞬间师生同欢,真正实现传道、授业并举,事半功倍。
5.作业设计耍精巧。教师应该研究学生心理,结合不同教材内容,巧妙地进行作业设计。做到能在课堂教学活动中完成的作业尽量在课内完成、能不动笔的作业尽量不动笔;作业形式要丰富,让学生感兴趣而乐意去做;作业量要适中,要和其他学科协调好,不让学生负担过重;作业难度要降低,让学生能“跳一跳摘到桃子”。从而获得成功的喜悦。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03145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