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激发英语学习热情 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贾烨萍

  英语课堂教学是一种多层次、多功能、综合运用各种感官的活动,是教与学双向作用的复杂而又细致的互动活动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是英语教师应该考虑同时也必须解决好的问题。那么如何才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优化课堂气氛,从而获得最佳教学效果呢?我认为除了必须按照教学规律科学地组织教学过程外,英语课堂教学应有一定的技巧与艺术。根据我的学习和教学的实践体会,我认为作为一名合格的中学英语教师应该做到以下几点。
  一、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英语课堂教学是在教师的组织和指导下,学生积极参与英语学习活动的过程,以学生为中心是这个过程的出发点和归宿。因此,组织课堂教学既要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又要切实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的“教”是为学生的“学”服务的,教师一定要认真了解学生,仔细研究学生对课程学习的心理和需要。教师组织教学要从实际出发,按照英语学科的教学法原则,“尽量使用英语,适当使用母语;精讲语言基础知识,着重培养学生运用英语进行交际的能力”;给学生创造各种语言环境,提供各种运用英语的机会,让学生充分接触英语、运用英语,使学生始终保持学习英语过程中的主动状态,主动观察、主动思维、主动回答,使教学过程本身成为学生听、说、读、写能力发展和提高的过程。此外,课堂教学要面向全体学生,通过教学使全班不同程度的学生都学有所得,尽量让更多的学生冒尖,尽可能不让一个学生掉队。
  二、灵活运用有效的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是形成最佳课堂气氛、优化课堂效率的重要保证。教学方法的恰当选择与发挥,是教师的创造性与教育艺术性表现的主要形式。教有定则,但教无定法。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教学目的、教学对象和实际条件、个人的教学风格和特长,确定不同的教学方法;一法为主,多法配合,灵活地运用各种手段,最大限度地发挥课堂上每一分钟的作用。在处理知识与技能的关系上,对重点、难点、关键性的知识要精讲多练,引导学生拓宽思路,广开言路,使课堂气氛既热烈又严肃,让学生在愉快的气氛中,既掌握了知识,又发展了语言运用能力。在处理新旧知识上,要善于利用已学过的知识来引导学生学习新知识和掌握新技能,从而产生正迁移;同时也要善于在学习新知识的同时复习旧知识,做到“温故而知新”,使新旧知识相互渗透,形成整体。另外,要充分利用实物、图片、幻灯、录音、计算机多媒体等直观教具和现代化教学手段进行辅助教学,积极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协调运作,有效地强化其对所学材料的感知,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加深理解,强化记忆,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
  三、科学地利用评价手段
  英语课堂教学中,教师对学生的评价起着不可低估的调节作用。教师要善于利用积极有效的评价方法,捕捉学生学习的闪光点,多表扬、少批评,多肯定、少否定。因此,教师应该从实际出发,因材施教,对具体人提出具体要求,并及时给予指导性的评价,使学习好的学生感受到英语课大有学头,学习困难的学生也觉得有信心学好这门课程。教师提问时,对学习积极性不高的学生,要提些稍加思考就能回答出的问题,并及时给予表扬和鼓励,以增加其自信心;对成绩较好的学生,可以提些稍难的问题,在表扬的同时要指出其不足,以防止其产生骄傲自满情绪;对表现欠佳的学生,即使问题回答错了,教师也切不可加以斥责或冷嘲热讽,而应用“Make it easy.”(别紧张)“Try it again.”(再试一次)“I believe you can do it better next time.”(我相信下一次你一定能做得更好)等这类鼓励性的话来消除学生的惧怕紧张情绪,然后态度和蔼地指出错误,并加以适当的提示,以免让学生难堪而破坏课堂气氛。
  四、努力构建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
  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是形成良好课堂气氛、优化课堂教学的基础。课堂交往中,学生对教师的人格、专业水平、教学方法甚至教师对某一问题的看法,都会自觉不自觉地进行评价,做出“信任”或“不信任”的判断以及“亲近”或“不亲近”的情感反应,甚至于把对教师的好恶迁移到教师所授课程上来,对教师没有好感,也就不想学他所教授的课。因此,教学中教师应热爱每个学生,尊重每个学生,关心每个学生,对学生一视同仁,不要因为学生的成绩优劣、性别、出身等的不同而产生亲疏和偏向;提问题或组织课堂活动,机会要尽量均等,尤其要注意多给那些自卑感强的学困生有表现的机会,以增强他们学习的自信心。俗话说“情通则理达”,如果每个学生都感到教师对自己的爱、关心和尊重,便会被激发出健康的情感,引起他们情感上的共鸣、信念上的自觉、行动上的顺应、目标上的认同,从而产生积极的学习动机,达到教学活动的共振。
  
  (作者单位:甘肃省武威铁路中学)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03626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