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强化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的师生互动机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卢国杰

  【摘要】构建师生互动教学模式,是改变目前高校思想政治理论实效性不佳的重要手段,这种教学方法能极大地激发、调动学生学习思想政治理论的积极性,增强教学的针对性和有效性,提高教学效果。为此,要从多方面强化教学中的师生互动机制。
  【关键词】思想政治理论;教学效果;互动教学机制
  
  思想政治理论课(以下简称“思政课”)是具有较强的政治性、思想性、时代性、理论性和实践性的重要课程,是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和主阵地,是提高大学生政治思想素质、培养合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保障,也是体现我国高校社会主义性质的重要课程。如何提高这门课的教学效果,是思政课教师不断研究、探索的重要课题。
  
  一、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现状
  
  高校“思政课”从实行05方案以来,国家高度重视“思政课”的教学和改革工作,“思政课”教师也努力进行教学研究和探索,几年来,从教学内容到教学方法都有所改进,教学效果有所提高。本校的“思政课”在校、院两级领导的高度重视下,也取得了可喜的成果,特别是“案例教学”、“项链模式”、“问题解析式教学”等试点,得到了学生普遍认可,产生了一定的社会影响。最近,本校社会科学学院的教学团队成员获得新华社、中央电视台、《人民日报》、《中国教育报》等全国和地方的电视、报纸等多家媒体的多次宣传报道,在市内高校中具有一定的知名度和影响力。但从社会整体上说,“思政课”在高校课堂上并未被普遍认同,教学效果也未从根本上改观,“思政课”教学的现状与它肩负的任务还有相当的差距,这是有多方面原因造成的。
  首先,教学内容过度强调教材的权威性,不重视学生作为课堂主体的存在。“思政课”是一门实践性、时代性很强的课程,随着时间的推移,教材的有些内容往往会落后于社会和时代的发展。在教学中,教师如果过于强调学科体系的系统性、完整性,脱离了社会的实践,将导致学生的思维被固定在书本框架内,对课堂所学知识不能灵活运用,只是死记硬背,难以认清当前存在的有些社会现象和社会问题。因此,学生印象中的“思政课”就是说教,就是讲大道理,学了也无用,难以引起他们的学习兴趣。学生的意识中“思政课”学习的最终结果就是考试成绩,期末只要背出来就行了。这种现象长期存在既不利于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也不利于学生个性和潜能的发展,更不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由于学生缺乏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很难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其次,教学手段单一,教学方法滞后,教师不能在课堂上发挥应有的作用。传统的教学方法强调的是教师在教学中注重强硬性的灌输,教师是课堂的中心和主体。在课堂上,许多教师的讲授还在沿袭传统的单向灌输式教学方法,习惯于从理论到理论,从头讲到尾,难免给学生一种抽象、枯燥的感觉。教师似乎依靠自己的权力或权威就可以灌输知识,而不需要考虑学生是否接受。有些教师即使应用多媒体课件进行教学,也是变传统的“粉笔加黑板”为“键盘加屏幕”,缺少对多媒体课件教学环境下教学方法的设计与思考。这种传统的教学方法使学生学习态度消极,甚至对“思政课”产生厌倦的心理。
  第三,不仅教学中缺乏师生沟通互动,课外更缺少师生交流。目前高校“思政课”基本上都是大班上课,一个班学生多数情况是一百几十人,有时达到近二百人,这么多的人上课,而课时又不多,老师都还没有熟悉学生,课程就结束了。这种局面导致师生之间交往时间甚少,就算师生都想多交流、多沟通,也存在着很大的困难。课外教师又忙于自己的科研工作,很少有时间和机会与学生互动。这种状况造成师生关系淡漠,使“思政课”的有效性受到很大影响。因此,缺乏师生互动机制是目前“思政课”效果不佳的重要原因。
  
  二、构建互动教学模式是提高教学效果的重要手段
  
  世界上早就出现了互动教学的理论,特别是兴起于20世纪七八十年代的建构主义,八九十年代开始引入到教育教学领域。建构主义最早是由瑞士著名心理学家皮亚杰提出的,后来经过他人的探索与完善,从而形成了当前被公认的较为先进的教学理论。建构主义作为一种心理学理论流派,的确给人们提供一种认识事物、解释世界的不同方式,建构主义的学习理论强调以学生为中心。建构主义的教学理论认为,学生是认知的主体;教师只对学生的意义建构起帮助作用,而不要求教师直接向学生传授和灌输知识。
  我国从上世纪80年代末期开始研究互动教学。国内关于师生互动教学的研究,主要见于师生关系的研究之中,多数都是对师生之间课堂互动活动的探讨。近些年来,国内关于课堂互动教学的研究的课题与论文很多,引起了教育界的广泛关注。
  进入新的世纪,越来越多的教师也开始研究高校“思政课”的互动教学模式,取得许多可喜的科研成果。但“思政课”的互动教学模式思辨性的研究多,缺乏“思政课”互动教学的实证性研究、尤其是互动教学运行机制等核心问题未能进入研究者的视野。因此,进行“思政课”互动教学理论和实践的深入探索,是“思政课”教师一项长期的任务。
  现代教育学认为,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是教学主体,教师是教学主导。千方百计地激发学生听课的兴趣,使学生对听课充满热情,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是教师在课堂上应该充分发挥的主导作用。
  课堂的教学活动是由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共同组成的,要取得高质量的教学效果,师生双方只有相互协调、相互配合,在师生互动、学生互动中来完成教学任务。这种互动式教学模式要求在“思政课”的整个教学过程中,着力激发学生的参与意识,争取学生对“思政课”的主动参与、主动思考、主动探索,将主讲教师的授课要求转化为学生自己的内在要求。互动式教学模式不但要注重培养学生学习上的自觉性、主动性等品质,且要提高学生学习上的各种能力,包括学生语言组织与表达、问题思考与分析等,更要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思维创新的潜力。师生互动式“思政课”教学模式是师生间、学生间的动态信息交流过程,在教学中,师生互动过程是师生相互沟通,共同学习的过程,因此,课堂上师生互动也可满足教师自身发展的需要。因为在“思政课”互动学习中,学生常常会针对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各种热点问题、难点问题向教师质疑,这些质疑将对教师有很大的启迪作用,促使教师在更宽的视野内进行深层次的思考、探索,不断完善自身的思想观点,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结构。构建互动教学模式必须强化师生互动机制。
  
  三、强化师生互动机制的重要路径
  
  首先,强化师生互动机制要合理运用多媒体课件,形成多样化教学手段。
  多媒体教学具有多元化、开放式的特点,但教学过程中如果多媒体课件演示成为教学的主角,教师则完全演变成多媒体课件的播放者或放映员,也就是教育界有人批评的所谓教师“拉洋片”,这并没有合理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而只是一种借助于现代科技采取新的灌输式教学方式。“思政课”教师在教学中应该通过多媒体技术来辅助教学内容的讲授,发挥这种教学形式具有直观性、生动性、形象化等特点,增强对学生的吸引力和感染力。此外,多媒体教学本身就提供了教师与学生互动的平台。本校在“思政课”改革中,首创了“项链模式”,这种模式显著特点就是引入教学上的互动机制,充分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具体做法:在课堂上,首先由主讲教师和专家就某一个专题进行“访谈式”的讲解,讲经济体制问题,就请经济学家;讲政治体制问题,就请政治学方面的专家;讲和谐社会问题,就请社会学家,然后由学生提问,学生解答,课堂上学生们就此问题展开讨论、争辩,最后由专家析事明理、解疑释惑。这种教学方法形成一种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共同学习,共同探讨的课堂学习气氛,极大地激发、调动了学生学习“思政课”的积极性,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而教师又进一步发挥了多媒体教学的优势,把专家讲课过程录制下来,就最精彩的部分进行剪辑、复制,并制成光盘。在下一届学生的教学过程中同样可以发挥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作用。比如,在播放专家讲解某一热点问题的录相时,主讲教师发现课堂气氛很活跃,说明学生对这一问题很感兴趣,或他们有不同的想法,教师可以马上暂停播放并就此问题讲自己的观点,然后,让学生谈想法,让他们去讨论、争辩,让他们发挥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这种互动式教学方法使整个教学过程呈现出生动活泼,充满活力的情景。据课堂教学信息反馈,95%以上的学生都欢迎这种教学方法。

  其次,强化师生互动机制要延伸课堂教学空间,形成网络互动平台。
  本校“思政课”教学基本上是大班教学,师生交流较少。为了弥补这一课堂缺陷,“思政课”教师充分发挥互联网的作用,在校园网的精品课程网站针对学生的思想脉搏,开辟网上“思政课”论坛,展开网上解疑释惑,解决学生实际的思想问题。比如,有的学生提出:“我个人认为,只要人民生活幸福,社会安定团结,经济迅速发展,姓社和姓资并不重要。”上海大学社会科学学院“概论”教研室具有历史学专业背景的老师,就在网上与学生进行交流,老师坚持以理服人,从国情、历史、现实等多角度地阐明在我国为什么只能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而不能搞资本主义。再如,有的学生提出:“一些外资企业,他们实行的就是他们国家的制度,他们创业也就是通过剥削富起来的,私有制就是私人企业,私人企业就存在剥削,这和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剥削制度不是一样吗?”上海大学社会科学学院“概论”教研室具有经济学专业背景的老师,在网上帮助学生对剥削的历史作用进行再认识,并从社会主义非公有制经济的资本原始积累、社会主义非公有制企业劳动者的社会地位、社会主义经济制度中的“两个主体”这三个方面,阐明我国非公有制企业与资本主义企业在剥削问题上的差别,帮助学生认识非公有制经济在我国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概论”教研室有条件的任课教师还开设了个人博客。他们利用网络的快速便捷、容量大、交互性强的特点,在网络教学平台上提供若干社会热点问题、学生思想问题,由学生自由点击进入,阅读内容、发表看法。网络互动构建了师生平等对话渠道。
  第三,强化师生互动机制,要重视课堂教学信息反馈,形成“思政课”实效考核制度。
  建构主义教学论认为,书本知识只能说是一些信息、符号,是不具有全部意义的东西。学习是学习者主动建构自己知识结构的过程。这就意味着教学活动中学生学习的主体性、主动性尤为重要。为了进一步发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本校首次推出“随堂反馈纸”的考评制度。这项制度就是在每学期结束前,由任课教师向每位学生发一张“随堂反馈纸”。“随堂反馈纸”共分为四个部分:提出问题、表达感受、确证理解、阐述观点。要求每位学生认真填写,学期结束后由任课教师收回。任课教师均对本班级学生“随堂反馈纸”作了仔细评阅,整理出学生反馈纸中所列问题、表达的感受、确证的理解及观点,并打分作为平时成绩。这种考核方式是双向考核,学生“随堂反馈纸”的成绩是学生总评成绩的组成部分,强调学生考试的过程化,力求将考试贯穿于整个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则通过对“随堂反馈纸”的总结归纳获得学生肯定或否定的评价,激发自己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反思,对一些学生多次感受到困惑与难以解决的问题予以重点关注。“随堂反馈纸”使“思政课”老师在保证充分发挥教师主导作用的前提下,能促进学生参与教学,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和主体意识,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对话平台,增进师生合作与交流,共同提高“思政课”教学的有效性。
  总之,师生互动式教学模式还有极大的研究空间,作为“思政课”的教师,应在教学实践过程中不断思考创新,才能使师生互动式教学模式趋于完善。
  
  参考文献
  [1]邓小平文选(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
  [2]于占元.高校“两课”教学中的问题与对策[J].辽宁教育研究,2004(8).
  [3]刘丽.试论新时期对高校“两课”教师的新要求[J].辽宁行政学院学报,2006(1).
  [4]王静波.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新课程教学的几点思考[J].社科纵横(新理论版),2008(2).
  [5]曾立荣.思想政治理论课互动式课堂教学理念的价值及方法探讨[J].教育探索,2010(3).
  
  作者简介:卢国杰(1953―),男,副教授,研究方向:思想政治理论。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03868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