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组织一堂好课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尹慧琼
好课的标准不是唯一的,也不是一成不变的,如果课堂里有了生活,有了笑声,有了辩论,有了尊重,这样就是一节比较好的课了。我认为教师要组织一堂好课应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要创建民主和谐的课堂气氛
俗话说“亲其师,则信其道”。如果学生从心里接受了教师,也就能积极接受其所授的课。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千万不能板着脸、瞪着眼,一定要注重自己和学生的情感,做到端庄中见微笑,严肃中有亲情,让学生能从教师的表情体会出教师的真诚、爱护、信任、期待和责备。民主和谐的气氛对学生的学习和教师的教学极为重要。在这样的课堂气氛中学生才能最大程度发挥自己的潜能,教师的教学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这样的氛围靠我们师生共同建立的和谐、融洽的关系去营造。
二、是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自主性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特别强烈.”作为教师,既要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又要创造条件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活动。更应该让学生获得成功的情感体验,。要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自主性,首先要创设和谐的师生关系、愉快的课堂气氛,有利于学生发挥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努力为学生创造最佳的学习氛围,使学生以最佳的状态参与学习活动。同时要善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自主学习的开始。教师要尊重学生,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把学生当作学习的主体。
三、要把课堂知识与现实生活紧密联系在一起
华罗庚曾说:“宇宙之大,粒子之微,火箭之速,化工之巧,地球之变,生物之迷,日用之繁,无处不用数学。”可见教学只有在应用的过程中,才能真正成为教育。作为教育工作者,必须考虑社会发展与教学课程之间的关系;而对于小学教师来讲,就必须考虑小学教学与生活之间的联系。结合生活实际,围绕学生的生活经验开展教学。当学习内容与学生熟悉的生活背景越接近,学生自觉接受知识的程度越高。结合生活实际,开展实践活动,让学生体验课堂知识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教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教学知识与技能、教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要想让学生走近生活,教师必须首先要留心学生的生活内容,关注学生的生活范围,记录一些有关学生的生活资料。然后再把这些活生生的内容移进课堂,让学生用数学的眼光去重新审视。
(责任编辑 李 翔)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041161.htm